Web Title: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網路文章 (所有標籤)

檔案下載

檔名 上傳者 所屬網頁
吳明芳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吳明芳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吳明芳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吳明芳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吳明芳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更多檔案

2023-02-23 親師會如何建立良好親師溝通?老師希望家長做與不做的事--本文出處為親子天下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親師會如何建立良好親師溝通?老師希望家長做與不做的事

 

轉載於 :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3676

2022-09-05 00:00 更新:2022-09-05 17:06

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黃敦晴

親師會是老師跟家長初見面或面對面溝通最好的時刻。但老師有好多希望家長知道、可以做或不要做的事、說或不說的話。或許家長在親師會前,就可以先了解,讓溝通更順暢,也更能幫助孩子成長。

 

本文重點摘要

親師要成為神隊友

老師比家長想像的還要忙很多

避開親師溝通的地雷

 

   開學後的重頭戲,就是學校日、家長日或稱為親師會。但親師會的時間有限,要怎麼真正達成「會」的效果、未來又要怎麼跟老師互動呢?

《華盛頓郵報》詢問了教學現場的老師們,收集他們的看法,包括親師間常見的問題與歧見、老師們的教學心聲,給讀者參考。家長們在見到老師時,心裡記著這些老師希望家長們知道的事,知道能說或不宜說什麼,多少能夠有助溝通、說對話,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老師們對家長們的期待,其實很簡單,主要是跟溝通有關。

親師要成為神隊友

首先就是希望家長把他們當隊友,一起幫助孩子成長。當隊友不一定要很複雜的往來或很花時間的互動,老師希望能夠了解家長的期待,成為學生家庭的夥伴。當家庭跟學校的目標一致時,學生會比較有安全感,也比較容易完成他們發展的里程碑。像是,當學生本人有值得慶祝的事情時,也讓老師知道,可以一起恭喜孩子,或是讓老師知道孩子最近喜歡什麼,讓老師也知道孩子的強項與心情。當孩子有需要努力的事情、遭遇什麼問題時,也可以通知老師,讓老師也鼓勵孩子,陪他們一起努力。

老師也希望家長如果有問題,就盡快讓他們知道,能溝通,不要累積到家長生氣了。甚至,老師希望家長只要覺得不對勁,或有點想跟老師溝通時,就可以採取行動,不要等到不開心、不安時才說。

那麼,老師們希望家長們不要說或不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老師比家長想像的還要忙很多

家長們要先瞭解的是,老師的工作其實跟家長想像的很不一樣。

或許有人以為,老師的工作時間只要在早上學生來的時候抵達、學生放學就走了,那麼短短的幾個小時,而且寒暑假也不用上班,應該很輕鬆。但家長若這樣跟老師說,就錯了。對老師而言,是時時刻刻都把學生放在心上,甚至為了所教的孩子放棄個人生活。尤其是電子通訊發達,老師幾乎下班,都還是要接家長的簡訊、詢問功課與學生個人問題,直到就寢。

還有不少老師是一大早七點就到學校,待到下午五、六點才離開學校,週末也還在備課,暑假則在進修,一點也不輕鬆。

也有老師指出,除了這些為了教學與專業精進的努力,更要花時間配合學校的行政事務要求,常常有新的責任、課程、考試,而且很多都不是很上軌道,所以並不是隨時都有空接受家長的即時問答與特殊要求。

老師們指出,事實上,很多家長問的問題,都可以在學校或班級的網站上、群組、定期的書面或電子郵件通知找得到,家長如果先仔細查閱,會比個別詢問老師更快知道答案。

 

避開親師溝通的地雷

在親師會中,家長如果詢問老師對孩子的看法,有可能會聽到跟爸媽們想像不一樣的答案。有老師提醒,父母在否定之前,請先聽聽老師的觀察。因為小孩在家與在學校時,言行舉止是不同的。

特別是,孩子在家裡說學校的事情時,可能對老師言語的理解有誤,甚至也可能只避重就輕的說了單方面的故事。如果家長聽到孩子轉述的老師言論有問題,與其直接質疑老師,請客氣的先跟老師說「我只有聽到小孩的說法,也可能這並不完全或有偏誤」,再詢問想要追根究底的事情。

家長對老師也可能有不以為然的時候。有老師特別提醒,在這個時候,請爸媽不要對小孩強調家長跟老師的意見衝突,或是故意講老師的壞話、破壞老師的形象。這樣孩子可能在學校就不會很投入,也會無所適從。特別是在沒有誰對誰錯,有關文化、價值觀的事情。

有一名老師轉述他的媽媽小時候的說法給讀者參考。他的媽媽會告訴孩子:「我跟你的老師們想法未必都相同,不過我知道他們比我更會給你挑戰,讓你思考與成長。」接著,也會帶孩子跟爸爸一起討論他們看法不同的事情,確保孩子懂得他們家庭的價值觀,用這些原則完成工作。這樣,至少能夠完成學習、功課,也不會跟學校的要求背道而馳。

如果家長對學校或老師的要求、作法真的很不以為然,與其對著孩子批評學校或老師,不妨主動跟學校或老師溝通。這才有可能解決問題,而且至少也教了孩子尊重別人。

2020-10-05 低年級孩子交友的關鍵技巧

參考資料

網路文章 :  來源  https://parents.hsin-yi.org.tw/focus/201905_01/Home/GetArticle/8676

低年級孩子交友的關鍵技巧

 

文/信誼編輯群

有一本經典繪本作品《好朋友》,故事裡面的公雞咕咕、老鼠強強和小豬波波是好朋友。他們一起叫農莊的動物起床、一起划著小船扮海盜、一起採櫻桃分著吃、一起發誓要一輩子做朋友,永不分離。故事中重複出現的句子是,「因為好朋友就是……。」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逐漸脫離了家庭的保護與依賴,朋友對他們也愈來愈重要。究竟孩子們是怎麼交朋友,怎麼看待朋友關係呢? 

交朋友,孩子跟大人想的不一樣 

在學齡前孩子的心目中,只要一起玩的人就算是朋友,嚴格說來,只是「玩伴」,情感交流的成分不多。隨著孩子的語言表達力和同理心逐漸增加,大約六到八歲以後,他們開始可以跟朋友溝通彼此的心情、關心對方的需要、分享好東西給對方,也能合作完成事情。他們對人際關係的需求也增加了,開始會渴望友誼,期待朋友穩定的陪伴;這個階段友伴關係具有獨佔性與排他性,孩子會因為心裡認定的朋友跑去跟其他人玩而感到嫉妒或傷心,也可能會以「我們不要跟他玩」「你不是跟我們同一國」這類言行,來鞏固自己的友誼或社群地位。 

別輕易給孩子貼上霸凌標籤 

有些家長會把小孩這種搞小圈圈、排擠的行為當作霸凌來看待,其實過於言重;除非有長期肢體、言語的攻擊,造成身心的傷害,而且雙方的權力或體型相差懸殊,以致受害者無法反抗,否則,低年級孩子之間的排擠行為,往往不是真的有意要傷害他人,今天小雅不跟小莉玩,或許過兩三天又玩在一起,大人不必太過緊張,往孩子身上貼標籤。 

一般來說,六到八歲孩子的喜好或情緒變化比較大,也相當自我中心,不太懂得包容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他們可能很天真的認為:朋友就應該想法都一樣、喜歡的事物也一樣,如果遊戲當中彼此想法意見不合,就不能做朋友,衝突和分裂於是產生。這時有些孩子會試著主動溝通,若是溝通不成,也會再找到新朋友;但有些孩子則顯得比較被動,縮在角落悶悶不樂或找大人抱怨,逐漸變成團體中的邊緣人。 

孩子交不到朋友,有原因 

經常保持正向情緒、社交技巧較好的孩子,往往比較容易交朋友,也比較能維持友誼;相反的,經常帶著負面情緒與行為的孩子,同學也就敬而遠之。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人際互動,都會形成一種循環,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比較能獲得不同的資源,也從朋友的良性互動中建立自信,人際關係與情緒發展愈來愈好;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則因缺乏情感的支持與社交技巧練習機會,各方面發展可能都會愈來愈低落。 

幫助孩子交朋友,有方法 

1.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
請家長經常以肯定、溫暖的言語行為對待孩子,多給他們無條件的愛與包容,讓他們對自己的特質與能力有自信,能欣賞自己的獨特;從家庭環境獲得足夠的愛、自我形象健康的小孩,比較不會對於朋友交情的變化過於患得患失,才能和同儕形成健康的友誼。 

2.協助孩子釐清交友衝突:
當孩子與朋友發生衝突回家訴苦時,家長可以帶著關懷但維持中立的態度,聆聽孩子陳述過程,不急著當裁判官,去指責孩子或他人;雙方可能都有理,只是對事情的觀點不同,有時候衝突是無解的,只能耐心等待轉機或彼此的情緒平靜。父母要能適度引導孩子學習同理並包容他人,而非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別人來配合自己。此外,由於事件的發生場景在學校,建議家長可詢問老師,釐清衝突的原因,再進一步協助找出解決方法。 

3.作孩子的互動範本:
要注意,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會成為孩子與人互動的樣本。尤其在家中,家人要能彼此了解並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能尊重彼此的感受和界線、能關懷家人的需要並且甘心樂意付出……這些都對孩子在外建立好關係有所助益。 

總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場所,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呈現的習慣或價值觀,往往都是在家庭中形塑的。父母要運用正向的教養方式,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與情緒管理,這對孩子交朋友有正向的幫助,而良好的友伴關係,將會成為他們人生旅程上的重要資本。 

 

2020-01-18 分享網路文章--爸媽啊!這樣對話,才能聽見孩子內在更真實的聲音

參考資料

引自--https://udn.com/umedia/story/12905/4229177

 

爸媽啊!這樣對話,才能聽見孩子內在更真實的聲音

 

2019-12-16 11:12

 /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親職教育講座上,小一的女孩在媽媽的鼓勵下,舉手問了一個問題:「哥哥都會惹我生氣,我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呀?」全場的家長眼神都集中在我們身上。

 

 

於是我與小女孩開啟了一段對話。

 

 

 

 

「我討厭哥哥惹我生氣。」

 

 

「哥哥都怎麼樣惹你生氣呢?」(澄清女孩主觀覺得不舒服的行為)

 

 

「他都模仿我說話。」小女孩講著,表情有點難過。

 

 

「哥哥模仿你說話,讓你很不舒服,對嗎?」 (同理女孩的情緒)

 

 

女孩點點頭。

 

 

「當你不舒服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了解女孩因應挫折的行為策略)

 

 

「我會大哭。」

 

 

(請注意:大人可能會誤以為孩子愛哭,但這不是孩子的本意)

 

 

「你會大哭啊?」(用溫和的語氣,再次確認女孩因應挫折的策略)

 

 

女孩點點頭。

 

 

「大哭是因為你不舒服,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嗎?」(試著理解沒有被說出口的情緒)

 

 

女孩又點點頭。

 

 

「除了哭之外,你還有做什麼呢?」(繼續探索因應挫折的行為)

 

 

「我會尖叫。」

 

 

「哦?你會尖叫。你希望誰可以聽到你的叫聲呢?」(澄清行為背後的目的)

 

 

「希望媽媽聽到。」

 

 

「如果媽媽聽到了你的尖叫,你希望媽媽做些什麼,你會比較舒服呢?」(澄清行為背後的期待)

 

 

(請注意:大人可能會誤以為妹妹是要媽媽去罵哥哥,但這只是我們主觀的假設)

 

 

「我希望媽媽去跟哥哥溝通。」

 

 

「哦?是溝通,還是罵呢?」(再次澄清女孩的期待)

 

 

「溝通。」

 

 

對話至此,我還是沒有解決妹妹提出的問題,但女孩在這過程中顯然有在思考,並且顯得比較平靜。

 

 

 

 

看著這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有些人心裡面可能就想:「這哥哥真是調皮,幹嘛逗弄妹妹呢?」

 

 

會後,母親前來繼續這段對話。

 

 

由於哥哥不在現場,因此我邀請母親扮演哥哥,持續這事件的對話。

 

 

我:「當你模仿妹妹說話,你知道她的心情會怎麼樣嗎?」(評估哥哥的意圖以及同理心能力)

 

 

哥(由母扮演)聳肩:「不知道啊。」

 

 

我:「你不知道啊?我猜妹妹會蠻難過的。」 (提升哥哥的同理心)

 

 

哥:「會嗎?我覺得很好玩啊!」

 

 

(請注意:大人這時候可能會動怒:「你說什麼?!讓妹妹生氣有什麼好玩的!」)

 

 

我:「啊,原來你是覺得好玩,而不是故意要讓妹妹生氣或難過?」(探索行為背後的正向意圖)

 

 

哥:「沒有啊。等我升上國中,功課變忙了,我就沒時間鬧妹妹了。」

 

 

我:「哦?你其實是指擔心升上國中後,就沒有時間跟妹妹玩了,對嗎?」 (澄清行為背後的目的)

 

 

哥:「對啊。」

 

 

我:「所以你的『鬧』,其實不是故意要妹妹生氣,而是想陪她玩,對嗎?」(將大家認為的調皮,轉譯成正向的陪伴)

 

 

(哥哥點點頭)

 

 

我:「如果你這麼願意陪妹妹,有沒有其他的方式陪伴她?你不會被誤認為是要欺負妹妹、而且你們也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呢?」(經由正向的意圖,引導孩子建構出適當的行為策略)

 

 

「哦,原來如此呀!」對話到這裡,扮演哥哥的母親像是頓悟了什麼。

 

 

 

 

相信你也發現了,其實哥哥並沒有惡意、妹妹也不希望爸媽罵哥哥,而是與哥哥溝通。如果可以,我們可以繼續與這個小女孩討論:「妳希望爸爸媽媽跟哥哥溝通什麼?」

 

 

但這時候如果我們急著介入孩子之間看似的紛爭,甚至出手處罰,孩子這些內在的聲音就沒有機會被聽見了。

 

 

孩子經常在爭吵的幾個小時後,就又重修舊好。這時候,觀察他們彼此之間如何修復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去傾聽並理解對方的情緒,當情緒被聽見、被接納了,人才能夠長出更多因應問題的意願與能量,或者,至少會有改變的意願。

 

 

【胡展誥心理師的小小提醒】有時候我們急於幫對方解決問題,但慢下腳步往往會發現:「其實對方要的只是我們的傾聽」。

2018-08-09 推薦閱讀---->親子天下--小一新生家長完全指南

參考資料

 

小一開學前30天準備:

 

點我閱讀

來源網址: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6/school60q/qa.aspx?channel=2

2017-09-15 分享---->寫作業好慢:用新行為替換舊方法,寫字就能更專心

班訊

孩子寫功課時,老是東摸西摸,每天搞到十點多,爸媽媽都快要被逼瘋了,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孩子好好寫作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收起孩子的橡皮擦」。

作者: 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 (親子天下出版《光光老師專注力問診室》)

 

請點選下方  相關連結  閱讀全文。

 

更多消息
11/7 (四)--自然期中評量

重要提醒

 

11/7 (四)

--自然期中評量(範圍:第1、2單元)

 

昆蟲館

招募儲訓解說員

歡迎四五六年級同學

踴躍參加

 

發布日期 影片名稱
【生活裡的科學】20140405 - 仿生魔鬼氈 - YouTube

2024-10-22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生活裡的科學】20140405 - 仿生魔鬼氈 - YouTube

生活裡的科學在哪裡?就在隨處可見的大自然裡! 哇!好可怕,鬼針草為什麼黏著我不放? 你知道魔鬼氈,就是從植物種子得到靈感的嗎? 為什麼魔鬼氈"黏TT",就是不黏你的手? 從鞋子到太空衣,魔鬼氈的妙用無窮,想知道魔鬼氈還有什麼創意用法嗎? 如果魔鬼氈不黏了怎麼辦?鎖定這一集生活裡的科學!讓我們一起揭開魔鬼氈的神奇魔...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_開花植物的繁殖與適應_單元3 花的招蜂引蝶-授粉_郭瑋君 - YouTube

2024-10-22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_開花植物的繁殖與適應_單元3 花的招蜂引蝶-授粉_郭瑋君 - YouTube

#蟲媒花#風媒花DeltaMOOCx 台達磨課師是高中/高工及大學的免費公益磨課師(MOOCs)平臺。練習題、討論、教師輔導及更多數位課程資源,請至https://high.deltamoocx.net 註冊。本影片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臺灣授權條款,相關授權作業依「創用CC-姓名標...

你吃牛、牛吃草、草吃...草到底吃什麼?!【LIS科學史】(瑟訥比埃 - 光合作用) - YouTube

2024-10-22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你吃牛、牛吃草、草吃...草到底吃什麼?!【LIS科學史】(瑟訥比埃 - 光合作用) - YouTube

#光合作用 是什麼?以前認為植物要產生 #氧氣 ,影響因素只有「光」。但 #瑟訥比埃 發現,放在沸水的植物就算照光,也不會產生氧氣,因此他推測水中的某個氣體,才是影響植物產生氧氣的關鍵。在實驗過後,他得出了「植物要產生氧氣, #光 和 #二氧化碳 都是必備因素」的結論。教材連結:https://lis.org.t...

暖心:一則風靡全球的公益MV 傳遞正能量 - YouTube

2024-07-04 自然5 暖心:一則風靡全球的公益MV 傳遞正能量 - YouTube

如果你摔倒,有一雙真誠的手把你扶起;如果你翻遍錢包找一枚硬幣,一個陌生人微笑著幫你遞過來;如果每個人,都以舉手之勞幫助別人,世界會變成怎樣?點擊視頻,如果你也被它感動,就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吧。

【科學家的故事-哥白尼】四季變化的原因跟太陽照射地球角度有關!|LIS情境科學教材 四季變化 - YouTube

2024-07-04 自然5 【科學家的故事-哥白尼】四季變化的原因跟太陽照射地球角度有關!|LIS情境科學教材 四季變化 - YouTube

#四季變化 是什麼?在 #哥白尼 提出的 #日心說 當中,解釋四季變化是因為地球的 #自轉軸 傾斜 23.5 度,並且一年繞著太陽 #公轉 一圈。導致一年當中地球被太陽照射到的角度不同,地表接收到的太陽光 ( #熱能 ) 也不一樣多,因此有了溫度不同的四季。教材連結:https://lis.org.tw/po...

四季太陽升落的路徑 - YouTube

2024-07-04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四季太陽升落的路徑 - YouTube

太陽與光

課程影片:四季太陽升落的路徑 - YouTube

2024-07-04 自然5 課程影片:四季太陽升落的路徑 - YouTube

太陽與光

課程影片:用影子觀察太陽的位置 - YouTube

2024-07-04 112 學年度 二年五班 課程影片:用影子觀察太陽的位置 - YouTube

太陽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