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餐桌上的主角,非大蒜莫屬,無論是生吃、涼拌、煎烤。熱炒,大蒜散發出來獨特的香氣,總是令人食指大動。提到大蒜的營養價值,勝過人參;除了一般人熟知大蒜具有抗氧化力之外,研究更發現,大蒜可以保護肝臟、降膽固醇,甚至有抗癌功效。但是,哪一種料理方式才能吃出大蒜滿滿的以上好處?
現代人飲食精緻,長期攝取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人口也因此居高不下。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05年十大死因中,包括: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6類死因死亡年齡中位數,均高於所有死因之77歲。心血管疾病經常讓人措手不及,致死率非常高。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造成心血管疾病與「高血脂症」密不可分,「高血脂症」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主要是身體長期攝取與製造過多膽固醇,多餘的膽固醇以LDL(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當體內的血脂肪過高時,它便會堆積聚集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漸漸硬化和變窄,因此如果是供給心臟的血管硬化了,就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產生,如:心肌梗塞、狹心症、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或腦中風。
根據美國補充與替代醫學中心臨床研究發現,大蒜、洋蔥類食物有降低膽固醇及抗凝血的保護作用,但只吃大蒜精是沒有太大作用的。根據台大食科所的研究發現,一天一瓣大蒜,可降低膽固醇。北醫保健營養學研究所團隊研究也發現,大蒜有保護肝臟、降膽固醇的效果,平均可降3成總膽固醇和4成三酸甘油脂。
大蒜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其成分具有多種保健作用,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與脂溶性的硫化物、類黃酮、大蒜素,以及硒等。大蒜中的有機硫化合物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人體淋巴T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轉化能力。並能有效抑制大腸癌細胞,也可降低血壓,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趙順榮藥師說明,依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200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認為大蒜是一種具有潛在抗癌特性的食物。主要是大蒜中富含預防大腸癌的硒,可促進腸的蠕動、抑制癌細胞的繁殖,並增加抵抗力。還有大蒜中含有大蒜素、大蒜拉素等物質,具有殺菌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在陰道內的過度生長和繁殖,有助預防女性黴菌性陰道炎。
但是,大蒜中所含的保健成份遇熱時會很快就失去作用,所以大蒜比較適合生食、切片或搗碎,並且要先放10~15分鐘後再食用,較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保健效果較好。
如果有眼疾或腹瀉、重病者,應慎食或不宜生吃大蒜。對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藥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或引起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效。例如,大蒜可能加速避孕藥分解,從而降低避孕效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一般人常認為「減肥要少肉、少油」,其實,減肥時不吃肉、不攝取油脂,反而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導致肥胖的來源是米飯、麵包、點心等精製醣類食物。
「醣類」容易被身體吸收,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剩,而胰島素又稱為「肥胖荷爾蒙」,使脂肪增加。一旦攝取過多醣類,情緒也容易不穩定,對身體毫無益處。「蛋白質」則是身體的基礎,也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會影響情緒。若身體缺少蛋白質,會使心靈變得空洞而殘破。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採取極端的無油飲食。
雖然攝取過多有害油脂,會形成脂肪並影響身心功能;不過,優質的油脂則能形成防護膜,保護細胞。當細胞被包覆在油膜下時,能讓神經傳導物質間的傳遞順暢。若完全不吃油脂,反而會使腦袋不靈光、健忘、記憶力減退等,有害無益。
有些人覺得「豆腐或納豆」能代替肉類,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因為植物性蛋白質的蛋白質指數低,也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像是促使身體合成蛋白質的「甲硫氨酸」等。因此,只依賴「植物性蛋白質」也無法充分合成體內的蛋白質。唯有均衡攝取植物性及動物性蛋白質,才能維持身體健康。若刻意不吃蛋白質,反而會讓肌膚變得粗糙乾燥,毫無光澤。
(本文摘自/活腦力飲食/采實文化)
【早安健康/胡恆穎報導】許多人只要出現喉嚨痛和頭痛鼻塞等感冒症狀,總是習慣服用成藥,卻忽略了在餐食上搭配增強免疫力的食材。日本營養食譜網站特別推薦一道克感冒的「番茄雞蛋粥」,透過番茄和雞蛋豐富的營養來提升抵抗力,緩和病情。
日本管理營養師龜崎智子指出,番茄中含有能夠調節生理機能的維生素C,透過食用番茄,能夠補充身體缺乏的維生素C,維持體內器官系統的正常運作。
除了維生素C,番茄還擁有大量的茄紅素,茄紅素屬於類紅蘿蔔素,具有高度的抗氧化效果,能夠防止老化和動脈硬化。說起茄紅素的抗老化能力,甚至是著名抗老維生素「維生素E」的100倍。
對於人體來說,茄紅素最佳的攝取方法是加熱,加熱過後的吸收效果提升為2~3倍。搭配雞蛋和米飯煮成熱粥更能提高番茄的效用。
在NHK節目活躍的生活習慣病預防料理師牧野直子指出,雞蛋是營養素豐富而均衡的百搭食材,包括了具備人體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6.3g、鈣質26mg、鎂元素6mg、維生素B2 0.22mg、維生素D 0.9μg和鐵質0.9mg。其中,高蛋白質含量便是提高免疫力的關鍵。
日本管理營養師橋本彩佳表示,蛋白質對於免疫細胞的合成來說不可或缺。一天的食用份量只要控制在1~2顆以內便不會產生健康上的疑慮。
將上述兩者明星食材結合在一起的「番茄雞蛋粥」除了營養價值令人心動,簡單的製作過程和整體的低熱量更是不得不提的加分項。番茄雞蛋粥的熱量只有225大卡,比起平均600~900大卡的便當來說,營養又健康。
需要準備的材料:
步驟:
如果直接將冷藏白飯放入電子鍋中加水加熱,可以省下30分鐘的時間。另外,由於茄紅素本身為脂溶性,最後添加芝麻油除了能夠增添風味,更能提高茄紅素的吸收效率。番茄本身含有的食物纖維還能幫助排便,透過排便能夠散出因感冒而蓄積在體內的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
1) 不吃早餐的人容易胖/
早上的身體,需要充足的能量來源,早餐所攝取到的卡路里,會隨著動腦及身體活動而消耗掉,所以不會形成堆積體內的脂肪,有時會聽到有女生因為減肥,而省略每天的第一餐,但這卻會造成反效果,不吃早餐,會讓身體處於長時間低血糖的狀態,頭腦會因此持續發出需要進食的指令,這樣會造成午餐和晚餐攝取過多的飲食,或是在一天當中頻繁攝取食物,反而使人發胖。
2)吃早餐能提神,不吃易出車禍/
葡萄糖是身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一大早享用早餐,可讓大腦獲得最基本的能量,提供上午工作和學習的最佳動力,相反地,如果大腦中的葡萄糖濃度不足,會讓人容易精神恍惚,缺乏集中力、記憶力、運動能力,實際上,也有調查結果顯示,不吃早餐的人在做事時比較容易出錯,而國外的模擬測試結果並顯示,在沒有吃早餐的情況下駕駛車輛,發生事故的機率可能會在平常的5倍以上。
3) 穩定心神情緒/
在沒吃早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不足的狀態下,身體會發出警訊,以動物來比喻,就像是捕獲不到獵物的饑餓狀態,或是被敵人所包圍的緊急情況,身處這樣的狀況之下,人的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賀爾蒙,造成情緒比平常亢奮,並且容易焦躁不安,根據統計,不習慣吃早餐的孩子們,較容易具有霸凌同學或犯罪的傾向。
4) 醒了吃,創造幸福感/
起床吃過早餐,大腦會分泌一種名為「β腦內啡」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又被稱作「腦內麻藥」,可以讓人產生幸福和滿足的感受,像馬拉松選手在賽事後半愉悅的精神狀態(Runner's High),也是β腦內啡所引發的現象之一,此外,腦內分泌的「血清素」則有抑止焦慮、穩定情緒的功效。因此,早餐可以說是一天活力的開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5) 遠離慢性疾病/
根據美國的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不吃早餐的人過重及肥胖的機率,是經常吃早餐者的5倍,如果起床沒吃早餐,身體會自動判斷「獲得的營養不足」,因此在吃午餐或晚餐的時候,身體獲得的醣類(碳水化合物)就比較容易轉化為脂肪,囤積在體內,這些都將成為慢性肥胖、文明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病因。
此外,身體處於長時間低血糖的情況下,因饑餓而暴飲暴食,會造成血糖值急遽上升,並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在這樣的過程中,胰臟容易因為過度疲累,形成糖尿病的起因,而長期缺乏β腦內啡提振精神、穩定情緒,也容易引發憂鬱症等相關疾病。
(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吃多少水果算過量?你可以自己決定該吃多少水果。一般來說,我們建議從一天兩份水果開始,並且和正餐一起吃(而非單獨吃),但如果你在炎熱的夏天吃了四、五份水果,或在寒冷的冬天完全沒吃水果,也沒有關係。
水果份量 依3因素而定
吃水果的份量看幾個因素而定:(1)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天吃大量水果很正常,因為又新鮮又是當季,而且活動力也較高(像是健行、騎車、較多戶外活動)。(2)為何吃水果?如果是突然想吃甜的,請三思。在大腦發脾氣時,繼續用糖份安撫,等於沒有改變飲食習慣。(3)活動量多大?如果你是運動員、週末熱衷運動、或活動量算大,也許就需要刻意每天都攝取水果,獲取更多碳水化合物。
請特別小心水果乾。它基本上就是天然版的糖果—尤其是椰棗—所以等到從事健行或騎車等戶外活動、或忙碌時需要立即進食時再吃。此外,請詳閱蔓越莓或櫻桃等果乾的標籤,確認沒有添加糖份(或是以蘋果汁來調味、而不是糖)。
蛋雖無過量之虞 然而可能錯過其他營養選擇
吃多少蛋算過量?如果你攝取的是30天全食計劃這種健康的抗發炎性飲食,就不用擔心蛋裡的脂肪和膽固醇。當然,你的蛋白質來源應該要多樣化。如果你每天早餐都吃蛋,就會錯過鮭魚、牛排或其他來源所含有的微量營養素。但一次吃2、3顆、甚至5顆蛋真的沒關係。
放養和有機雞蛋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買蛋時,尋找紙盒上有「放養」的品牌(「放養」和「散養」或「非籠飼」有很大不同),更好的做法,就是詢問當地牧場如何飼養雞隻。
(本文摘自/The 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常常生活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