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記者廖小蕎/台北報導
當心!這些族群容易缺乏礦物質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引述英國營養師,本身也是作家的安吉拉‧道登(Angela Dowden)表示,英國成年人每日所需10毫克的鋅、14毫克的鐵、375毫克的鎂,以及55毫克的硒。但是,調查顯示,民眾普遍有這4種礦物質不足的現象。
嚴重缺鐵恐引發「缺鐵性貧血」
另外鐵與能量供應、體內酵素相關,一旦缺乏,會影響心智、運動、認知、學習及行為表現。鐵同時也是製造血清素、多巴胺的輔助因子,作為神經傳遞物的血清素負責穩定情緒;多巴胺則負責製造快樂情緒,長期缺鐵可能產生類似憂鬱或恐慌的症狀。
缺鋅感冒頻繁、皮膚粗糙
營養師安吉拉‧道登(Angela Dowden)按照營養素參考值(NRV),推薦富含鐵、鋅的食物,以及列出數種食物組合,提供民眾確實補足礦物質鐵與鋅,讓效果加倍的建議:
補鐵食物推薦:腰果、豆類、紅酒、扁豆、麥片、無花果、甘草糖、羽衣甘藍、脆皮烤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腰果」,除了富含優質油脂、蛋白質,還是鐵含量最高的堅果。每日食用3把堅果,不僅可補鐵,還能攝取到一天所需鉀含量25%、鋅含量40%。
補鐵效果加乘
食物組合1/脆皮烤鴨佐洋蔥
鴨肉不僅含有鐵質,更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1、B2含量更高,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由於人體對鐵質吸收有限,建議搭配含有維他命C的洋蔥一起吃,可幫助人體吸收鐵的效率加倍,還能補充蔬菜纖維。
食物組合2/麥片加入牛奶或柳橙汁
麥片營養素包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及鐵、鋅、鉀、鎂等多種礦物質。若加入牛奶一同食用,可順便補充鈣質,而富含維他命C的柳橙汁則可幫助鐵吸收
補鋅食物推薦:起司、芝麻、羊肉、螃蟹、牡蠣、花生、果乾、甘草糖、夏威夷批薩。
安吉拉‧道登特別提到,適量食用「牡蠣」可獲得每日所需鋅含量的30%、逾40%的鐵含量。不過要注意的是多食無益,小心別讓膽固醇激增。
補鋅效果加乘
食物組合1/起司搭配全麥麵包
起司除了是高鈣、高蛋白質的食品,還富含鋅、維生素A及維生素B2。只要一塊75克起司加上同樣含鋅的全麥麵包,就可供給人體一天所需鋅含量的40%,外加50%的蛋白質及75%的鈣質。
食物組合2/夏威夷批薩
夏威夷批薩配料由鳳梨、火腿及馬茲瑞拉起司組成,其中鳳梨不僅富含高纖維、高維他命C,礦物質鐵、鋅、鎂、鉀、錳、鈉、鈣、磷也不少。此外馬茲瑞拉起司也有鋅的成分。但批薩畢竟屬於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提醒吃半份就可達到所需鋅含量的1/3
補鐵、鋅有技巧 這樣吃最安心
缺鋅主因是腸胃道吸收不佳,尤其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流失更快;錯誤的飲食例如嗜甜、過度飲酒,也會使人體的鋅快速流失。至於補鋅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鋅的來源多為動物性食物,例如甲殼類海鮮或動物肝臟;植物性食物則有蘋果、花生、豆類。要注意海鮮及動物肝臟暗藏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因此不建議長期補充。若是服用補充劑也要小心,過量恐造成噁心、嘔吐、神經受損,建議補充前可先行檢測自己是否缺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密切監測疫情 維護國人健康
食因性傳染病 初期水瀉又腹痛
注意飲食衛生 用餐前後應洗手
身體不適速就醫 通報送驗高警覺
新聞中心張承宇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鉀,維生素C更是蘋果5倍
葉懿德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進入冬季後,氣候漸冷,許多人會利用這個時節前後進補,漢醫五補中有春升補、夏清補、長夏淡補、秋平補、冬溫補之說。冬令進補以健脾胃、養腎氣為主,李錦秋營養師推薦,這些食物立冬時節吃最適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紫米
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立冬節氣吃最好。紫米是一種具有諸多營養和保健功效的稻米,富含鐵、鈣、鋅、硒、鉀、磷等微量元素及B群,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防止疲勞、維持骨骼及牙齒健康,膳食纖維能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促進腸胃道蠕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紫米是糯米不好消化,因此吃太多會有腸胃不適的問題,腸胃不好或脹氣者要避免,發燒、咳嗽、痰黏稠儘量少吃,且紫米屬於高GI食物,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因此有血糖問題的民眾也要減少攝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栗子
補脾健胃、補腎壯腰,適合立冬和小雪時節食用。栗子營養豐富,甚至被譽為「乾果之王」,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栗子含有超高膳食纖維,是玉米的2倍、蘋果的7倍,可說是日常飲食補充膳食纖維的首選,但營養師程涵宇也提醒,由於栗子膳食纖維含量相當高,腸胃道疾病(胃癌、大腸癌等)術後、胃炎、胃潰瘍患者避免食用。此外,栗子的磷、鉀、蛋白質含量較高,慢性腎臟病人應酌量食用;糖尿病患可以吃栗子,但需減少部分其他如米飯、麵粉等澱粉類來源。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海參
益精潤燥,適合立冬、小雪及大雪時節食用。《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味甘鹹,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海參體內的精氨酸含量很高,能改善性腺神經功能,減緩性腺衰老,提高勃起能力。
海參含有50多種天然營養成份,能延緩老化、益智健腦,消除疲勞,並提高免疫力,適合亞健康的民眾食用,且海參補血,有助於恢復元氣,能縮短術後康復時間。
營養師推薦,海參和香菇一同煮食,可扶正補虛,益氣養血;和羊肉同時吃也能益氣養血、補腎壯陽。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松子
益氣潤燥,亦可袪風濕,最適合冬季立冬、小雪及大雪等時節食用。松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磷和錳,具有維護大腦和神經的功能,能增強記憶力,適合用腦過度的人食用,對老年癡呆也有預防作用;松子富含維生素E,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以節氣來講是冬天的開始,所以立冬之後,日夜溫差會越來越大,民眾應加強保暖,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由於冬天「白天短,黑夜長」,所以應該「早睡晚起」,順應太陽的作息來養生。
所謂「立冬補冬,補嘴空」,不少民眾會在立冬進行食補,打好根基,抵禦冬天的嚴寒,台灣人立冬補冬,一般是吃麻油雞或者四神、八珍、十全等,近幾年薑母鴨、羊肉爐也挺受歡迎。
(不少民眾會在立冬這天進補,中醫推薦可吃羊肉、四神湯。圖片來源:陳德信)
立冬這天,到底吃什麼好?彭溫雅建議,吃葷的民眾可以吃羊肉進補,因為羊肉屬於溫補食材,對於秋冬流感季節而言,有潤肺、補腎氣的效果,若是不喜歡羊騷味,可以先川燙過,並用沙茶、咖哩等口味較重的方式料理。
吃素的民眾則推薦用四神湯進補,其中的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和薏仁等都是補脾胃的食材,彭溫雅也坦言自己立冬進補就會選擇平補的四神湯,「其實一般民眾喝四神湯就足夠,不一定要吃到溫補的藥燉排骨、薑母鴨。」另外,若是民眾不喜歡中藥味,彭溫雅推薦可以買新鮮山藥燉排骨,喝山藥排骨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彭溫雅提醒,進補必須依照個人體質調整,以免出現身體不適,像是身體偏虛寒、手腳冰冷的民眾較適合進補,「若是民眾在吃了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補湯之後,出現長痘、掉髮、頭油、嘴破、流鼻血或便秘等上火症狀,就表示太過燥熱,應該停止進補。」
值得注意的是,平時不愛喝水的民眾也不適合藥膳食補,彭溫雅提醒,由於藥膳補湯鉀含量偏高,會幫助排水,造成身體更乾燥,恐出現乾咳、便秘、皮膚乾燥搔癢等症狀。
另外,補湯久滾恐產生大量嘌呤(普林)溶解在湯中,有痛風的民眾得避免,彭溫雅強調,「要是藥膳補湯搭配啤酒,又食用鴨血等內臟類及大量肉類,對痛風患者來說絕對是大忌!」
「痛風、腎功能不好、有結石或是三高的民眾,在進補時要小心,酌量攝取、避免喝湯,」至於一般民眾,彭溫雅強調「份量是關鍵」,建議可再搭配涼性食物,像是白菜、水梨、涼拌毛豆、白蘿蔔等,平衡補湯的躁熱,且最好多煮點蔬菜、菇類取代肉類,降低熱量,也能減少身體負擔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攝取具有抗腫瘤細胞生長作用,如高麗菜、青花菜、花椰菜、蘿蔔、大白菜、芥蘭等。(圖/攝影者jacqueline,flikr CC License)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高麗菜就是天然的胃藥,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經過身體的代謝會影響免疫疾病及減緩發炎反應。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餵食老鼠給十字花科蔬菜,會延緩甚至終止腫瘤細胞的發展。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毛柔壹營養師表示,根據103至10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高達91.7%的國小學童、94.8%國中生、90.9%高中生、74.7%的19至64歲成人及40.5%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且其中4成民眾每週至少喝7次以上,由這份調查中得知台灣人對於含糖飲料的喜愛,國民健康署因應全球減糖趨勢與維持國民健康目的,於107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首次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2000大卡為例,則每日添加糖攝取熱量不宜超過200大卡,也就是50公克糖(約10顆方糖,每顆方糖含5公克糖,每公克糖可產生4大卡熱量)。
「聰明選」建議民眾在購買市售包裝飲品時,可利用營養標示與成分選擇糖含量標示為0者最健康,也可選擇熱量與糖量較低、較無負擔的飲食,並在購買手搖飲料時,選擇無糖或微糖及減少配料的添加。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愛美的減肥族,或許聽過「薑黃是減肥靈藥」、「薑黃素減重法」,因為薑黃中的黃金色化合物「薑黃素」,具有抗氧化和消炎的效果,而有輔助減肥、降血脂等好處。坊間甚至流傳「薑黃中的薑黃素含量愈高,減肥效果才會愈好」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來聽營養師詳細解析。
薑黃屬於薑科類植物,常作為天然黃色的色素(如薑黃包子、饅頭等),或烹煮食物時用來增添風味的香料。薑黃粉中的類薑黃素只佔了2-6%,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薑黃素,又只佔了2-6%當中的80%左右。而在日常生活的食物中,目前僅有咖哩中會使用到薑黃,但其中薑黃的含量並不高。
什麼是薑黃素?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薑黃素的主要來源就是薑黃,薑黃中的薑黃素是一種不溶於水的多酚類化合物,較易溶於油脂。所以,薑黃的水溶性不佳,會造成人體吸收率差,加上它在人體腸道以及肝臟的代謝很快速,所以即便你成功吸收了,在體內也留不太住。
薑黃素相關的細胞實驗或許可以見到具有抗氧化、抗發炎、降血糖等的結果,但當應用到人體實驗時,便不一定能夠得到相同效果,主要就是因為生物可利用率低。
薑黃對於已知與肥胖相關的酵素抑制或活化有關,理論上可能對於肥胖有抑制效果。但這些研究距離人體試驗還有很大的距離。另外,肥胖是多重因素影響,想要單靠薑黃減重,卻不檢視自己的生活飲食方式,仍然是一個不明智的做法。
網路上:「薑黃素的含量愈高,就愈能幫助減肥、降體脂」,是真的嗎?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薑黃素可以抑制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ERK, JNK, and p38),而這些激酶與 3T3-L1細胞株分化成為脂肪細胞相關。在已分化的脂肪細胞中也會活化Wnt/β-catenin的傳導途徑,而這些都與肥胖密不可分。
在白色脂肪組織中,薑黃素可以減少巨噬細胞浸潤、瘦體素;在發炎相關的肥胖方面,薑黃素可以增加「脂聯素」(Adeponectin)的表現,抑制NF-kB的活性,因此推測對於肥胖有抑制的效果,但仍需人體試驗來證實。脂聯素是一種荷爾蒙,由脂肪細胞組成並釋放於血液中。脂聯素在血液中的濃度,以體態愈肥胖者數值愈低。推測「脂聯素」增加,或許對於抑制肥胖有輔助效果,但是,薑黃素有不易被吸收利用的特性,所以,想單靠攝取薑黃素達到減肥效果,可說是「不理智」的想法與做法!
總而言之,薑黃素是否對減肥有幫助?目前諸多研究距離人體試驗還有很大的距離,加上肥胖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事,與許多因素有關係,必需從源頭管理控制,因此不建議單靠薑黃素減肥。
食用薑黃仍然有注意要點!日常食物通常只有咖哩有薑黃,而咖哩料理通常會使用到油脂一起烹調,是相對容易吸收的形式。如果買整條的薑黃來吃,或者是買一包薑黃粉來泡水喝,基本上是吸收不了什麼薑黃素的。
而薑黃素被食藥署認為是相對安全的成分,根據歐洲食物安全管理署的定義:薑黃素的每日足夠攝取量(Adequate daily intake, ADI)為每公斤0-3毫克,且建議每日攝取量大約在200mg以內,避免攝取過多產生反效果。想要吃薑黃減肥之前,還是要先三思。尤其,要注意以下6種人不適合吃薑黃:
1.胃食道逆流或其他胃部疾病患者:因薑黃會導致部分人出現腸胃道症狀,因此不建議有胃部疾病的人服用薑黃。
2.手術後的患者:因薑黃具有抗凝血活性,因此在手術後不建議攝取。
3.草酸鈣結石患者:有人體實驗發現,讓健康受試者每天攝取3.2g薑黃4週後,尿中草酸的濃度會顯度較高。因此建議有草酸鈣結石的患者,應避免攝取高劑量的薑黃。
5.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者:薑黃會促進膽汁分泌,因此膽結石或膽道異常患者可能不適合補充。
6.肝、腎功能不全者:因安全性仍未知,建議肝腎功能不佳者不要私自服用。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大是文化】至於大家愛吃的火鍋,可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是火鍋湯底,這是火鍋鈉含量的最主要來源。新營養食代團隊實地採樣、檢測+23家的火鍋店湯底,製成鈉含量的比較表(見圖表 2-9)
第二部分是火鍋料,可分為凍豆腐、炸豆皮等加工物,以及南瓜、香菇等原態食物。加工物在製造過程中,大都會以各種食品添加物來改善口感與質地,但大部分的添加物鈉含量都偏高,這也是為什麼,多數營養師會建議多吃原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然而,不論加工物或原態食物,在鍋中煮過之後,其「吸鈉量」都相當驚人。新營養食代團隊實地採樣了59家火鍋店,比較各類食材,在烹煮前後的鈉含量變化(見圖表 2-10)。
包辦前三名的食材為瓜類,依序是南瓜、蒲瓜、絲瓜,吸鈉倍數約在60倍至200 倍不等。而菇類、炸豆皮的吸鈉量也不容小覷,大約在 50倍至85倍之間。為此,我們歸納出了結論,吃火鍋時,瓜類、炸豆皮以及菇類的食材,最好煮熟後馬上吃,若是烹煮超過30分鐘,建議直接將之視為添味湯底,勿再食用為佳。
吸鈉食材排行榜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不斷醣、降三高的七七七飲食法:貪吃的營養學博士這樣吃,遠離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體檢數字全正常》一書
今天中秋節,許多家庭一早就忙著準備烤肉食材,但吃太多燒烤肉、加工肉品可能也同時吃進致癌物,甚至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
黃淑惠表示,烤肉時肉類跟蔬菜的比例也要調整,肉比例少,菜比例多,很多蔬菜都很適合烤,如甜椒、洋蔥,茭白筍、玉米筍則可以帶殼烤,也不怕外皮烤焦,果實有豐富的植化素和營養,可以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清除掉不好的毒素。盡量少吃加工肉品,也可用魚肉取代紅肉。
今天中秋節,許多家庭一早就忙著準備烤肉食材,但吃太多燒烤肉、加工肉品可能也同時吃進致癌物,甚至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
台北市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受訪時表示,烤肉本身是比較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建議在烤的當下就應補充維他命C豐富的水果,如柚子、芭樂,用維他命C來抵銷烤加工肉品香腸、培根等帶來的傷害。
黃淑惠表示,烤肉時肉類跟蔬菜的比例也要調整,肉比例少,菜比例多,很多蔬菜都很適合烤,如甜椒、洋蔥,茭白筍、玉米筍則可以帶殼烤,也不怕外皮烤焦,果實有豐富的植化素和營養,可以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清除掉不好的毒素。盡量少吃加工肉品,也可用魚肉取代紅肉。
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則表示,烤蔬菜可選擇纖維多的種類,如茭白筍就是很好的選擇。但烤蔬菜尤其要注意調味,很多人烤金針菇,但加了很多奶油跟胡椒鹽,也會增加身體負擔。此外,烤土司、烤玉米應控制份量,以免攝取過多澱粉類。
如果連日大吃大喝、嗑了許多月餅,腸胃負擔大增,黃淑惠建議,連假後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調整身體狀況,如果連假真的吃太多,建議可利用1天半的時間進行「輕斷食」,讓腸胃道休息。
黃淑惠說,可從今天晚上開始輕斷食,第一餐可先吃蔬菜火鍋,讓高纖蔬菜幫忙帶走腸胃道的髒東西;第二餐則不吃固態食物,改喝檸檬水、溫開水,讓腸胃休息一餐。第三餐採軟食,如清淡的麵條、清粥小菜、豆腐等;第四餐開始回復到正常飲食。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三餐進食順序,你是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哪一種進食順序容易增加飽足感,或是導致肥胖?廣東人愛在吃飯前喝煲湯,老外也是先喝湯後吃飯。但是,一般人則是「吃飯皇帝大」,先吞口飯才重要。到底「用餐時要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兩者有差別嗎?先吃哪一種有助減肥?
先喝湯?還是先吃飯?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其實,食物進食順序確實要講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營養學博士肖丹華,在其新書《去去脂肪走》中表示,通常,尤其是饑餓的時候,我們的胃會分泌一種叫做生長激素釋放肽(ghrelin)的饑餓激素,作用到大腦中樞,促進我們的食慾。
當進食以後,饑餓激素的分泌就會減少,腸胃道同時也會分泌一些其他的激素來抑制食慾,使我們產生飽足感,而停止進食行為。這個神經內分泌的調節過程,從我們吃第一口食物開始,大概需要20分鐘。
因此,吃飯的時候,如果先喝湯,胃就已經1/4飽了;再吃蔬菜,這些高纖維的食物又在胃裡占了相當大的體積,這就半飽了;再吃肉類等蛋白質,等最後吃碳水化合物類主食時,也差不多20分鐘了。大腦已經接收到「我已進食20分鐘」的訊號,各種抑制食慾的激素開始作用,產生了飽足感,這樣也就能有效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瘦子一般吃飯都比較慢,他們在吃到足夠多的分量之前,就已經飽了;而胖子一般吃飯都很快,像「大胃王」那樣,還沒有仔細品嘗到食物的味道,就已經稀哩嘩啦全下了肚,身體還沒來得及產生飽腹感,胃裡就已經塞入過多的食物,這樣不胖才怪!所以,請細嚼慢嚥,每頓飯的時間,不要少於20分鐘。
另外,坊間還有一說,先喝湯的好處不但能增加飽腹感,有利於減肥,另一方面飯前喝湯,還可以潤滑消化道,同時能吸收湯中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飯後大家都差不多已經吃飽了,此時再喝湯反而有可能因為硬塞,熱量攝取過多,而容易引起肥胖。
還有許多人都認為「飯後要保留一部份胃的空間給甜點與含糖飲料」,習慣飯後來一份甜點,或是一杯含糖飲料,其實也不太建議,因為原因與飯後喝湯也相似。由於吃完飯菜之後,人體已經差不多吃飽了,而額外再吃甜點,恐怕會造成熱量過多而導致肥胖。即使飯前,也不適宜先吃甜點,尤其對兒童來說,飯前先吃過多甜點,會影響食慾,導致正餐食用量下降,因為甜點熱量非常高,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