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新竹縣東興國小環境網頁新竹縣東興國小環境網頁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作者: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小組

 

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2013 年全球只有 2% 塑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確信「源頭減塑」才是真正的解答。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再做得多一些,讓臺灣成為對環境友善的地方。

菲律賓馬尼拉的塑膠污然實際情況 © Jilson Tiu / Greenpeace

塑膠污染真的很嚴重?

99% 的塑膠最初來自石油或天然氣,後續在製造、使用、丟棄各個階段,都造成問題,包括:

1. 流入自然環境造成生態浩劫,尤其是海洋首當其衝

每年估計有 800 萬噸的塑膠製品流入海洋,相當於每一分鐘就有一個垃圾車的量倒入海洋,其中多數是塑膠包裝。塑膠包裝佔全球塑膠產業最大比例,約佔整體塑膠產業的26%,其中絕大多數都為一次性使用,在短暫使用過後被拋棄,成為垃圾。

2. 塑膠生產加深我們對石油的使用,並帶來可觀的溫室氣體排放

目前全球的塑料生產佔全球石油消耗量 6%,相當於全球航空業的石油消耗量。如果成長趨勢維持,到 2050 年,塑料行業將佔石油消費總量的 20%。

3. 塑膠製品成分影響環境與健康

塑料由聚合物與複合添加劑(如穩定劑、增塑劑和顏料等)混合製成。在聚氯乙烯(PVC)中用作增塑劑的雙酚 A(BPA)和某些鄰苯二甲酸鹽等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不利影響。長期接觸塑膠以及其中添加物的潛在後果,以及它對整體生態性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的風險。

塑膠污染嚴重,積極採納解決方案,促成個人、企業、政府從源頭減塑,刻不容緩!

2019 年綠色和平結合萬聖節節慶,舉辦了「不減塑,就搗蛋」的活動,一起歸還塑膠包裝給零售通路。© Greenpeace

為什麼現在就要減塑?

1. 拯救海洋與生態

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鳥面臨誤食海洋垃圾或纏繞受困,估計已經有 100 萬隻海鳥因此死亡。在中途島,90 天大的鶵鳥身體裡有 276 片塑膠碎片,占體重的 15%,相當於一個成人身體裡有 6~8 公斤的塑膠垃圾。

一年有十萬隻以上海洋生物死於塑膠廢棄物纏繞,每十種受海洋垃圾影響的物種,就超過一種是面臨絕種危機的物種。海洋生物每分每秒都在受苦,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盡力減少流入自然環境中的塑膠垃圾,從生活中促成改變。

2. 塑膠也會進入人類食物鏈

塑膠一旦流入自然環境,幾乎不會完全消失,而會隨著陽光、海流,碎裂成細小碎片,甚至被魚類、貝類攝取,進入食物鏈。看完整「海鮮中的塑膠」報告:你今天吃塑膠海鮮了嗎?

3. 空氣中也出現微塑膠

越來越多研究證明,空氣中已有微塑膠,呼吸是一條重要的暴露途徑,而不僅僅是藉由飲食與海鮮。了解專家怎麼看塑膠污染:塑膠污染多嚴重?連空氣中都有微塑膠

4. 生產塑膠持續增加碳排放量

塑膠生產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因素。根據報告,目前塑膠生產消耗全球石油產量的 6%,如當前的趨勢繼續,到 2050 年,塑膠產量預計將增長到佔20%。

埃及紅海中,正有一隻海龜在珊瑚礁群中吃下塑膠 © Saeed Rashid

氾濫的塑膠使用,源於「用了就丟」的習慣,也靠我們從生活中改變。儘管臺灣人在生活中力行減塑,養成自帶環保杯、環保袋的習慣,但當我們去到超市、量販店等賣場例行採購,還是會帶回很多不必要的垃圾。換句話說,督促企業一起加入減塑的行列,包括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零售通路,非常關鍵!

塑膠回收場堆滿一次性民生用塑膠製品 © Greenpeace

塑膠有回收就好了吧?關於減塑的3大迷思

1. 只要努力做好回收,就可以解決?

根據統計,全球從 1950 年開始所製造的塑膠產品,至今有超過 90% 沒有被回收。回收是廢棄物處理的重要一環,但只仰依賴回收,完全無法趕上塑膠被製造出來、使用與拋棄的速度。

2. 用紙張取代,比較環保

塑膠污染的解決之道,並非由一種一次性使用的材料換成另一種。而需要從企業銷售並推波助瀾的一次性「便利」文化中徹底改變,優先推廣再利用、減少浪費的物流系統。若從拋棄式的塑膠轉到紙張,只是把問題轉移,包括影響已經有限的森林資源。

3. 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就可以了

生物可分解塑膠容易引致的誤解,是許多人以為隨手丟入環境,就能分解。其實,市面上大部分「生物可分解塑膠」,需要在高溫、高濕的堆肥環境,再加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會被分解。如果使用它的企業沒有負起收回、妥善處理的責任,一旦流入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傳統的塑膠是一樣的。

還有迷思沒有被解惑到嗎?看其他三個常見減塑迷思吧!回收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真正的解法在這裡

實踐減塑,需要企業自主改變。© Greenpeace

減塑不只靠你我!政府、企業都有責

為減塑努力,個人可以做到:

  • 避免過度消費
  • 避免一次性塑膠包裝或拋棄式用品
  • 關心環境、了解塑膠造成的影響
自備購物袋,購買無包裝的蔬果!© Greenpeace / Dove Hsu

但減塑不是只是個人的事。個人可以盡力處理與減少廢棄物產生,但卻很難影響包裝、運送與廢棄物處理系統。

應對氾濫的塑膠危機,政府、民眾、企業,都不能置身事外。企業、地方政府與組織,需要一同協助創造系統性的改變,避免塑膠廢棄物產生,促進更方便的重複使用,改變仰賴一次性塑膠的拋棄式文化。

政府可以為減塑做的:

  • 限制塑膠包裝的類型與數量
  • 擴大生產者責任
  • 引導改善整個生命週期的產品設計
  • 注重基於重覆裝填和再利用的循環,使企業對其產品和包裝的整個生命週期負責

企業可以為減塑做的:

世界各地都在為海洋污染發聲 © Greenpeace / Alex Yallop

各國推出的減塑政策

隨著對塑膠污染的關注日益增加,全球的國家、城市、企業和社區都在積極採取行動。許多政府都禁止使用不同類型的一次性塑膠,最常見的是塑膠袋。中國,印度,義大利和法國以及十多個非洲國家/地區都採用了不同形式的塑膠袋禁令。

2018 年,歐盟通過了「循環經濟塑膠策略」,以引導「改變塑膠產品的設計、使用、生產和回收方式」為方向,歐盟委員會接著提案逐步禁止海洋廢棄物中最常見的 10 種一次性塑膠製品。

表一 各國、地區或城市禁用與收費塑膠袋的情況|綠色和平製表

  實施的國家、地區或城市(依字母開頭順序排列)
完全或部分禁用塑膠袋

非洲:貝寧、布吉那法索、卡麥隆、維德角、剛果、查德、象牙海岸、東非、埃及、厄利垂亞、衣索匹亞、加朋、甘比亞、幾內亞比索、肯亞、馬拉威、馬利、馬達加斯加 Malagasy、茅利塔尼亞、摩里西斯、摩洛哥 、莫三比克、尼日、奈吉利亞、盧安達、蒲隆地、賽內加爾、賽席爾、索馬利亞、索馬利蘭、南非、南蘇丹 Bor Town、蘇丹 Khartoum、坦尚尼亞、烏干達、辛巴威

亞洲:柬埔寨、不丹、中國吉林省、印度、印尼 Banjarmasin 與 Bandung、馬來西亞 Penang 州與聯邦領地、馬爾地夫 Maalhohi、Bodufolhudhoo 與 Ukulhas;蒙古、孟加拉;緬甸 Mandalay、Nay Pyi Taw 與仰光;尼泊爾、巴基斯坦 Punjab、Sindh、伊斯蘭馬巴德首都與 Khyber Pakhtunkhwa、菲律賓27城市、斯里蘭卡、科威特、阿曼、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中南美洲:安地瓜與百慕達、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與 Cordoba、貝里斯、巴西聖保羅、智利、厄瓜多加拉帕哥斯群島、瓜地馬拉部分城市、圭亞納、海地、牙買加、洪都拉斯三城市、墨西哥 Queretaro、巴拿馬、聖文森

歐洲:比利時 Wallonia 與布魯賽爾;法國、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斯洛維尼亞

北美:加拿大四城市;美國德州奧斯汀、紐約、加州、西雅圖

大洋洲:美屬薩摩亞、美國夏威夷;澳洲 Coles Bay、南澳洲、首都領地、北領地、塔斯馬尼亞、昆士蘭;紐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萬那杜、馬紹爾群島、帛琉

塑膠袋收費

非洲:波茲瓦那、莫三比克、南非、烏干達

亞洲:柬埔寨、香港、印尼23城市、以色列、南韓首爾、敘利亞、臺灣、土耳其、越南

中南美:巴西里約熱內盧、烏拉圭

歐洲: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 Andalusia、瑞典、北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

北美:美國華盛頓 DC、芝加哥

大洋洲:斐濟

結合禁用與收費

非洲:突尼西亞

亞洲:中國、以色列

中南美:哥倫比亞、墨西哥市

歐洲:義大利

北美:舊金山

食衣住行育樂都需要減塑!我們幫你整理了全球各種減塑政策:減塑風潮席捲全球!一次看懂各國、各大企業的減塑政策

綠色和平和其他環保團體、澎湖在地學校合力淨灘 © Hung-Hsuan Chao / Greenpeace

臺灣如何用法律禁塑、限塑?

臺灣最早的限塑政策從 2002 年開始,環保署針對部分場所規範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近年,也陸續推出相對進步的限塑政策,包括:

1. 淘汰塑膠微粒

2016 年,因為公眾努力發聲,品牌與通路商積極回應、自主淘汰,終促成臺灣提前兩年,自2018年起淘汰塑膠微粒,禁用塑膠微粒產品。微塑膠是直徑或長度小於 5 毫米,極為細小的塑膠顆粒。

微塑膠源頭除了一般塑膠製品因日照、水流碎裂,還有普遍添加在美妝與個人清潔產品中的塑膠微粒(柔珠)。一旦微塑膠進入海洋,就再也無法清除乾淨。它進入食物鏈各階層,並隨之轉移。許多研究證明,微塑膠已廣泛出現在全球所有海洋與海洋棲地,也進入人類食用的海鮮及調理用海鹽內。

2. 2030年拋棄式塑膠製品全面禁用

2017 年,包括綠色和平在內多個環境團體,與環保署共同建置「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2018 年 2 月,發布「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包括提出限塑時程表,採「2020 內用禁用、2025 以價制量限用、2030 全面禁用四種一次性塑膠製品」漸進方式,逐步限制塑膠袋、飲料杯、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

臺灣的減塑措施涵蓋了淨灘中發現的主要拋棄式塑膠用品,但並未涵蓋所有一次性使用的塑膠。2030年距今還有十年,還需要更多的改變,尤其是大量生產、製造、使用一次性塑膠的企業即刻改變!

link to https://change.greenpeace.org.tw/2019/plastic-retailer-petition/?ref=blog-plastic101_photo1_signup

現在就加入減塑行列,邀請零售企業帶領改變風潮 >> 點我連署

真的有企業願意減塑嗎?

近年來在國際上,塑膠成為重要議題,政府、企業甚至運動賽事,都提出減塑的具體作法,其中,超市等影響力大的零售通路,也紛紛提出中長期的減量目標,和嘗試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做法:

  • 英國超市 Sainsbury’s:宣布 2025 年減少 50% 塑膠包裝,預計將規模化的引入可重複使用的包裝,也會每半年公布減量的成效。
  • 英國第六大零售商 Waitrose:在部分分店發起零包裝實驗,鼓勵消費者自帶容器盛裝蔬菜、肉類與海鮮,以及啤酒與紅酒等,秤重計算。顧客反應良好,已經有計劃擴大到更多分店。
  • 英國連鎖超市冰島Iceland:擁有900間分店的冰島超市,宣布2023年淘汰自有品牌產品的塑膠包裝,同時,也在一家概念店實驗散賣和減少塑膠包裝。經過2018一整年嘗試,減少塑膠使用量達11%
  • 香港百佳超市:在香港的三間大學校園分店,於 2019 年實施擴大蔬果裸賣、減少銷售預先包裝的進口水果。同一集團的 GREAT 超市,也設置裸買補充站,販售兩種容量的居家清潔用品,讓消費者自帶容器購買。
英國連鎖超市 Waitrose 特定據點開始實驗裸賣蔬果,並且現場可以切分、客製。© Greenpeace

這些案例說明,超市減塑不是不可能,端看企業是否願意聆聽顧客聲音,嘗試無塑的商業模式。這些案例都值得臺灣的零售企業參考!

企業減塑可以帶來的好處:

  • 提升消費者體驗
  • 降低成本(例如採用濃縮型補充產品,降低運輸成本)
  • 提供個人化需求
  • 優化物流與營運
  • 收集顧客愛好
  • 提升品牌忠誠度
英國連鎖超市 Waitrose 的乾貨販售區
英國連鎖超市 Waitrose 在店內以重複填裝的方式販售乾貨,減少塑膠包裝。© Greenpeace

源頭減塑怎麼做?

由企業推波助瀾的拋棄式使用行為,需要盡快改變。不過,要怎麼做?

解決方案正在各地逐步發展中,零售通路企業可以嘗試這些方向,諸如擴大裸賣、無塑貨架、鼓勵重複再用、建立方便的租借系統,與鼓勵顧客自帶容器。這些方案都遵循兩大原則:

1. 重複使用

例如企業設計重複使用的包裝,並搭配物流服務,在顧客使用完畢後將空容器收回。也可以設置收回站點,讓顧客方便的甲地租乙地還,或透過郵遞、回收機歸還。誘因機制的設計,以及包裝的標準化,不同品牌或行業共享物流、清洗設施,都有助於規模擴大。

2. 重複填裝

例如用戶透過網購獲得產品補充包,在家自行填充。或由顧客自帶容器至實體商店(或販售機)補充。這樣的模式允許顧客依需求購買或客製化,企業也可收集顧客愛好資訊。

香港無包裝商店 Slowood 不使用塑膠包裝
香港無包裝商店 Slowood 內所有商品都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 Greenpeace

儘管現代的顧客習慣「拿了就走」,不過,許多人還記得,在塑膠氾濫以前,自己秤米的重量、自帶容器裝取需要的分量,是運行已久的方式。各地蓬勃的無包裝商店,採納以「重複使用、重複填裝」為原則的販售形式,都嘗試將永續精神重新帶回你我身邊: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需要企業引入現代科技並和重複使用的包裝結合。當有更多零售通路企業投資新方案、擴大嘗試與實行,我們的社會一定能與用了就丟、短暫使用的習慣說再見。

2019 年綠色和平在臺北、高雄開設無塑示範店。© Greenpeace / Dove Hsu

企業如何源頭減塑?

在生活中,你我都能攜帶自己的環保杯、餐具,不過,還需要企業提供更多選項,創造友善環境的購物選擇。企業由源頭減塑、推廣重複使用,有許多可行的作法,像是:

  • 提供更多裸賣的選擇
  • 提供優惠或是其他誘因,鼓勵消費者自己帶容器
  • 提供「甲地租乙地還」的租借容器服務
  • 改變物流系統,使用與收回可以重複使用的包裝

國外也已經開先例,如 Blueland、Splosh 等家用清潔品牌,提供濃縮型式的補充產品,讓消費者在家自行補充;新興的購物平臺 Loop,專門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包裝,銷售從冰淇淋、飲料,到家用清潔品等各式消費品。

還不夠具體嗎?我們整理了一份報告,帶你一探無塑超市該有的樣子!超市減塑有解,邁向「智慧型超市」淘汰拋棄式包裝

減塑從自身做起,自備購物袋!© Greenpeace

生活中如何源頭減塑

看到這裡,你也許想知道,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減塑行列,還有什麼方法嗎?你不是孤獨的,其實,很多老練的「不塑之客」,也曾走過這條嘗試之路,歷經失敗,才成功在生活中各個層面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

以下分享給你公認減塑「初學者」方便容易上手的作法,一起維護海洋與地球的健康,養成更多對環境永續的好習慣:

1. 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臨時想要購物才發現忘記帶購物袋?對抗遺忘最好的辦法,是選幾個輕便的袋子,隨身攜帶。

2. 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

你真的需要瓶裝水嗎?其實,觀察周遭,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飲水機,很多店家也樂意為你補滿水瓶,你只需要記得帶上自己的水瓶。

3. 自備餐具

向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與餐具說不!吸管、免洗餐具,都是淨灘統計的常客。在店內享用,或是帶你自己的餐具,方便需要時可用,都是好方法。

4. 優先選擇裸裝(或較少包裝)的產品

在超市購物時,優先選擇裸裝(或較少包裝)的產品。讓超市賣場的經營者知道,顧客想要看到更多「無塑」的購物環境。

守護地球、減少塑膠糾纏,需要的不是少數一小群人做得完美,而需要更多人願意嘗試!

所以,也不妨把你的實踐心得分享給更多朋友。一句諺語說的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一起走、走得長遠」。守護環境的路上,少你一個不行,一起加油!

減塑,我們還可以這樣做愛您所愛的地球:生活上減塑的9個方法

超市減塑,誰當先鋒?

臺灣的超市中平均近 80% 的商品被塑膠包裝,綠色和平與廣大的支持者呼籲九大零售企業減塑,提供消費者無塑的購物空間。

面對嚴重的海洋塑膠危機,我們希望看到臺灣零售企業實踐減塑!現在就加入「超市減塑」連署,讓臺灣邁向無塑!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2393/%E5%9B%9E%E6%94%B6%E4%B8%8D%E8%83%BD%E8%A7%A3%E6%B1%BA%E5%A1%91%E8%86%A0%E5%95%8F%E9%A1%8C%EF%BC%81%E4%BC%81%E6%A5%AD%E3%80%81%E6%94%BF%E5%BA%9C%E3%80%81%E5%80%8B%E4%BA%BA%E5%8F%AF%E4%BB%A5%E5%81%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