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新北市萬里國中瑪鋉登山社MASU新北市萬里國中瑪鋉登山社MASU

搜尋

文章選單

活動剪影秀

  • slider image 1

認識拳頭石

推文工具

懸浮微粒 (pm2.5) 預報

空氣品質 (PSI) 預報

提問四層次

第一層次,解讀文本基礎資料
「消化客觀材料」是引導閱讀者進入閱讀的第一層次,帶領者可採6W1H(Who、What、
When、Where、Why、Wherefore、How)的提問方式,透過同儕回答而幫助閱讀者瞭解文本
中的內容。故翻開繪本的任何一頁,都可採6W1H 設問,如:
1. 人(Who):這畫面出現幾個人? ( 或,有哪些人? )
2. 物、事(What):這畫面有哪些重要物品?發生什麼事?
3. 時(When):這畫面發生在什麼時候?
4. 地(Where):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地方?
5. 為何(Why):是什麼造成事件的發生?
6. 如何(How):事件的經過如何?
7. 結果(Wherefore):最後的結果如何?
此層次的設問重點在引發小朋友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力;並透過不同人的回應而拼湊
出故事的完整性,小朋友不但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故事的內容,也可以聽他人如何描述故事。
因第一層次所提的問題都是直接出自文本資料,小朋友很容易找到標準答案。所以,小朋友總
是積極搶答,反應相當熱烈。
第二層次,引發對文本的感受與聯想
第二層次提問的目的,在使閱讀者與文本產生對話,抒發對文本情境的主觀反應、產生何
種感受或引發什麼聯想。故帶領者設計問題時宜著重在感受性、印象深刻、聯想等方面。如:
1. 你最喜歡哪一張圖片?
2. 這個畫面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3. 看到這個畫面,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4. 那一個畫面,使你出現明顯的情緒?(如:很緊張、感到驚訝、害怕)
5. 你想對故事中的主角說什麼?
通常第二層次的問題,小朋友需稍作思考後才能回答,所以,答題的反應略為沉靜,不像
第一層次那麼直接、熱烈。因此,所設計的問題宜簡明,以免因太複雜而造成活動的節奏突然
停滯或氣氛沉寂。
第三層次,引導閱讀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層次提問的目的,在引導閱讀者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從文本的認知轉為與自己
11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民國106 年10 月號第226 期
或他人的生命經驗交流,故設問方式較屬開放型的題目設計。如:
1. 作者這樣說,你覺得他是想要表達什麼?
2. 看完這個畫面之後,你有什麼想法產生?
3. 你是否有相同的經驗可以分享?
4. 你的親人或朋友,誰有類似書中所描述的經驗?
5. 針對剛才的討論,誰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而言,提出第三層次的問題時,可以回答的小朋友較少,大概是因為題目並無標準答
案,小朋友怕答錯而不太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因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很多是隔代教養,較缺
乏培養訓練的環境,以致不善於表達。因此,帶領者需用點名的方式讓小朋友回答,或誘導某
位小朋友先回答,再帶動其他人以接龍方式回答。
第四層次,引導閱讀者產生行動力
第四層次提問的主要目的,在引導閱讀者與文本對話之後,可以產生行動力進而改變自己。
是以,問題設計的重點在引導閱讀者從生活經驗中自我省思。如:
1. 你從這故事學到什麼?(或,讀完這個故事後,你得到什麼啟示或收穫?)
2. 書中有哪一種行為或哪一個畫面對你影響很大?
3. 經過討論之後,有哪一個想法引發你的自我反省?
4. 書中的內容或大家所提出的想法,你覺得有什麼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上?
5. 聽了這故事,回去後想在生活上提醒自己什麼?(或,最想要的行動是什麼?)
6. 如果為這本書重新命名,你會取什麼樣的書名?
由於第四層次的問題對小朋友而言較困難,尤其是對山區偏鄉的小朋友更是不容易。是故,
帶領者初次進行時,可逐步地帶入主題,而引導小朋友說出內心話。如以介紹農夫耕種為主題
的繪本為例,進行上述第一題的提問時,帶領者可藉簡單易答的小問題暖身,如:故事裡的農
夫在做什麼事?如果你像他們這樣工作,會覺得怎樣?如果農夫不種稻、蔬菜,對我們會有什
麼影響?我們應該對農夫說什麼?接著,帶領者才提出主題:所以,我們在這個故事裡學到什
麼?此時,小朋友會比較清楚該如何回應主題。
因此,帶領者在進行此層次的提問時,可先用幾個小問題略微複習文本內容,一方面提升
小朋友答題的意願和信心;一方面引導小朋友思考,可避免現場氣氛因答不出來而急速冷卻。
經練習幾次之後,就可試著由小朋友直接自行作答。剛開始,回應的內容也許不是很理想,甚
至只是簡單的三兩個字。但是,帶領者如能不吝當下給予鼓勵,相信小朋友會慢慢地建立起自
信心,往後答題時自然較敢表達自己的體會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