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臺南市市立海佃國小資源班臺南市市立海佃國小資源班

2019-04-11 其實孩子都能從我們對待他的方式感受我們的想法,當我們厭惡他的時候,他只能自我放棄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這些年來,我遇過很多會說謊和偷竊的孩子,發現會有這樣行為的孩子,有些是因為心理有一個部分沒有被滿足,藉由偷竊的過程和結果來滿足心裡的缺憾。

在我遇過的案例裡,有因為媽媽生了弟弟或妹妹忽略了孩子,或者在課業上成績低落、人際關係差,所以孩子說謊偷竊來引起注意;另一個是因為媽媽從小就討厭她,缺乏母愛的那孩子從偷竊得到滿足,又因為只要偷就被打,所以說謊技術高超;還有一個是家裡管得很嚴,所有東西都嚴格管制,沒有零用錢可以支配,這樣的孩子心裡的慾望沒辦法滿足,所以就用偷來滿足,用說謊來避罰。

雖然缺的可能不一樣,但是偷到東西的感覺可以滿足缺憾的感受。

剛開始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曾經用處罰或是怒吼、威脅來解決,但是效果很差,為了解決問題,我開始想著,「孩子缺乏的是什麼?需要補足的又是什麼?」

到我班上的孩子都已經11歲,如果他之前的11年都這樣過,打罵沒有停過,說謊已經成精,我的怒吼有沒有用?結果當然是無效。

有一個孩子在中年級時常常偷東西,偷到老師要其他同學都把所有文具收起來,都不要靠近他、不要借他東西,只要媽媽到學校,就有很多同學一擁而上跟媽媽告狀,「他拿了我的東西!」「他跟我借東西沒有還!」媽媽就會怒吼後賞他一巴掌,用誇張的方式當眾打他罵他。

到了我班上以後,如果我想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他的偷竊問題,程度就得比媽媽的力道還要強,不能體罰,那我該做些什麼?

我開始要求他完成作業,每天盯著他把他可以完成的部分寫完,只要寫完就大大的獎勵他;我提供資源班很多文具,讓他在有好表現時就可以用點數兌換;給他很多服務班上的機會,像是領包裹、去辦公室拿通知單、去球隊請同學回教室...只要我徵詢小幫手時,他有舉手,我就會請他去幫忙。

要改變一個孩子,不可能只靠一個老師的努力,而是整個環境的配合,我不斷教育班上的孩子,要給他重生的機會,要一起幫忙他而不是排斥他,替他找朋友,讓友善的孩子坐他旁邊....

那半年我花很多心思去增強他自我的認知,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被需要的、有把事情做好時老師是看見的....輔導老師也花很多時間在他身上進行輔導,讓他跟心理師談話,頻繁的跟媽媽溝通,讓媽媽改變對他的教養方式。資源班老師也想盡辦法替他找好行為加強。

在我們都覺得做很多的時候,他又偷了東西,讓我非常挫敗和生氣,可是輔導老師告訴我,「妳不覺得他已經跟以前很不一樣了?進步很多了嗎?」

「如果家庭沒有改變,我們已經能讓他降低頻率,他已經努力克制自己想偷東西的慾望,或者,我們對他的愛已經能夠補足部分缺憾,沒有讓他繼續被排擠,讓他開始帶著笑容,是不是就值得開心?」

五上的時候他偷了5次,五下一整個學期,他只偷了一次...到了六年級就再也沒偷過了,除了改掉偷竊的習慣,他的作業和成績也進步很多。

如果孩子也有相同的狀況,先不要想怎樣讓他改掉壞習慣,我們先想辦法找出問題來,把孩子心裡缺的,需要的,該補的補上,幫孩子找可以完成的工作,讓他完成後給予大量的關懷和讚美,孩子會慢慢改變的,千萬別因為孩子這個行為就討厭他,覺得他沒救了,其實孩子都能從我們對待他的方式感受我們的想法,當我們厭惡他的時候,他只能自我放棄。

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改變一個孩子,真的非常困難也耗費老師的心力,但是看到一個孩子在自己手上的轉變,比起得到任何獎還令人雀躍。

2019-04-08 自己動手寫、發現問題、自己訂正,這樣的作業才有意義。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開學時的班親會,我在會議中跟家長請託,作業可以只看看有沒有寫就好,千萬不要給孩子正確答案。如果家長和安親班是一題一題教就沒關係,如果只是給答案,拜託家長和安親班老師不要替孩子對答案。我認為孩子自己寫錯後的訂正工作很重要,如果孩子交來的回家功課正確無誤,那我就會不知道孩子們哪個部分不會,哪個地方該幫助他。

很可惜每天交來的數學功課幾乎都是正確無誤,改作業變成多餘的事,我只需要打勾就好,但是我相信事實一定不是這樣。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在課堂上只要講解一個公式或觀念,我就會給孩子們題目練習,寫完後不只是對答案,我是一個一個請他們拿著過來當面批改,發現孩子們算式中的錯誤,告訴他哪裡有錯誤,這樣就能看到哪些孩子聽不懂。

一堂課下來,有時得寫20幾題練習題,剛開始孩子們唉唉叫,有時我會獎勵,寫完訂正完的人我打上OK,就能得到餅乾,有時跟他們開玩笑,寫錯一題老師要親一下,哇!!小孩在我面前全對時都歡呼起來....是有這麼開心嗎?但是有賞有罰,小孩非常專注,完成的速度越來越快,正確率也提高了。

這些練習題沒有分數,只有對錯,錯了訂正就好,要把題目完成訂正完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逼著孩子來問我不會的地方。程度好的孩子很快就能過關,在等待同學的過程中,讓幾個當小老師幫忙身邊的同學,也可以閱讀喜歡的課外書。

這樣能清楚發現在課堂上的數學題有些孩子每次都寫得很慢,錯誤百出,可是回家作業又都正確無誤,這幾個孩子就需要額外的幫忙。我請他們在學校完成回家功課中的數學作業,因為人數不多,我就能精準的掌握他們的程度,針對算式中的錯誤來提醒和糾正,澄清他們的觀念。在放學前就把當天的數學作業完成並訂正完。

這樣的方法對於家裡沒有人可以幫忙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自己動手寫、發現問題、自己訂正,這樣的作業才有意義。在我面前寫,孩子專注力大增,原本在家裡和安親班要寫上一兩個小時的數學作業,在教室裡可能30分鐘就完成了。

數學能力需要時間和練習來累積,一個學期大量練習的努力下,孩子們不僅計算速度加快,正確率也提高了。

這樣的方法當然很累,我的下課、午休時間都沒有機會休息,但是不願意當個只打勾的老師,就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困難和問題,面對一個班級20幾個學生,想要照顧每個孩子,我們能做的好像很少,卻也很多。

2019-04-01 如果我們不要那麼重視成績,就能為每個孩子一點點的改變雀躍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孩子回家寫了功課交來,跟在學校寫的字體差很多,我把她找來,問她我們的作業規定是什麼?她說:「要寫在格子裡、要寫整齊...」可是為什麼回家就忘記了?

我要她在我旁邊擦掉重寫,沒一會兒,重寫的作業讓人訝異的整齊!我在她重寫的作業上給了一個大大的甲上,讓她下一次可以少寫一行的功課。

我跟她說,「妳看!妳能寫得又快又好,妳可以做到的事,為什麼要隨便?我看妳以後作業都在老師旁邊寫好了!!妳一定很愛我,很喜歡在我旁邊寫功課吼?認真的寫得整齊,得到甲上,下一次就能少寫一行功課,亂寫一通,就要到我身邊來擦掉重寫,這樣是不是多寫了一遍?」

她的數學作業都是資源班老師出的,我要她拿來給我看,整張學習單算式亂七八糟,亂加亂乘亂算一通,8題全錯。因為我沒有上她的數學,不清楚她的程度,但是那亂七八糟的算式我實在看不下去,告訴她數字要對齊、線要畫直,全部擦掉重寫一遍,她在我旁邊,即使是10-9都要用手指慢慢一個一個數,但是都能算對,8題我只偶爾給一點提示,其他都讓她自己完成,沒想到寫得正確又整齊,8題全對了!

她不是不會,而是不知道自己能寫對、寫好,測試和觀察孩子的能力後,給適當的要求,孩子就能有顯著的進步。

當算式亂七八糟,都沒辦法對齊時,又怎麼可能會算對?我告訴她,「以後資源班的數學作業也都要拿來給我看,再這樣亂寫一通,老師就每天陪妳寫功課。」她苦笑著搖搖頭,說她會自己寫整齊。

很多時候,連孩子都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到,「我就是會錯,我就是不會,反正亂寫也不會怎樣!!」但是有要求有期待,陪著她一起完成,孩子就能做得很好,給一點點的壓力和規定,讓她想辦法去做到她該有的程度,而不是因為成績差就把她放生。

記得嗎?這孩子五上的時候,只要回家就不寫功課,現在回家會寫了,是多大的進步。給孩子適當的要求、可以做到的規定,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再給大量的鼓勵和讚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低成就的孩子生活中沒有成就感,就會自我放棄,連能做的事都不願意好好做。

她的資源班的老師真的很棒,常常來跟我討論孩子的狀況,替孩子設計獎勵卡,想了各種辦法要改變她的態度和行為。孩子跟資源班老師比較親近,會跟老師談心,如果遇到需要我幫忙的部分,老師會來跟我討論,我就能知道孩子遇到的問題和想法。有時老師也會來提醒我她有些微的改變,我就能在班上再獎勵她一次,給予加倍的正增強。

我們一個當白臉,一個當黑臉,獎勵和要求並進,一起為這孩子的問題解套,看到她的改變和進步,我們都好開心。有能夠一起為孩子努力的戰友,真的是工作上最大的幸福。

如果我們不要那麼重視成績,就能為每個孩子一點點的改變雀躍;給每個孩子自己專屬的一把尺,讓他們跟自己比較,就能清楚發現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

2019-03-28 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學習放手,忍耐轉化的過程,孩子才能真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這學期開始,每個星期讓孩子們寫一篇作文,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上學期把作文拆成4~5段,每天寫一段,結果很多都是回家後讓安親班老師或家人念一句,孩子寫一句,要大量提示,只要旁邊沒有人可以問,一個字也擠不出來。

我覺得這樣的狀況不能持續,所以上學期開始每天讓孩子們寫80個字的小日記,要求他們看一本書、一張圖或是針對某件事寫下自己的想法。

這學期開始作文改成在教室裡完成。我們先討論寫作的大綱,第一段可以寫什麼,第二段寫什麼....講解完了,讓他們有個大概的想法。沒想到第一次寫作文竟然花了4堂課,還只有一半的孩子寫完,我不斷的告訴他們,想到什麼先寫下來,寫一段要念一念,看看是不是通順,要先有東西寫出來才能修改,可是好幾個孩子只是發呆,不知如何下筆。第一天寫不完,不能帶回家,放學時壓在桌墊下,隔天來繼續完成,最後一個孩子交卷,竟然是3天後....

越是發現這樣的狀況,就是得花更多時間閱讀,只要進度夠了,我就把時間留給孩子們閱讀課外書,每個星期堅持一定要寫一篇作文,第一篇就寫到家長打電話來抗議,說孩子壓力很大,為什麼作文不能帶回家寫?一定要在教室完成?說孩子在學校作文寫不出來,回家連點心都吃不下了,講到媽媽都哽咽難過了。

我告訴家長要忍住,五年級了,四堂課寫不完500字的作文,這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要幫忙他們,不然上了國中會更痛苦。

先練習把心裡的想法勇敢地寫下來,我只挑錯字,不會整張畫滿紅線、寫滿紅字,把很棒的句子段落圈起來讚美孩子,把錯得離譜、離題的孩子找來談談,告訴他這一段很棒,另一段跟主題是不是沒什麼關係?這個故事的順序妳有沒有覺得怪怪的?應該哪件事情先發生先寫?這樣的說法會不會太直白?修飾一下多一點形容詞會不會更好?

我其實沒有教孩子太多作文的訣竅(因為我也不會XD),我以前很怕寫作文,每次想很久,好不容易交稿了,老師都是一整段打大X,在我作文上寫的評語是「不知所云」,讓我非常挫敗,非常不喜歡作文。但是現在幾乎每天一篇文章,整篇文章至少順過10遍以上,我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進步很多。

我開始要求孩子,寫完以後除了自己要念3遍找出缺漏字和語意不通的地方改進以外,要請2位同學替他念念文章,看看哪裡不通順,除了修正自己的文章,也看看別人的文章。算一算開學到現在才一個多月,竟然已經寫了7篇作文,從四堂課只有一半的人交卷,到現在兩堂課80分鐘,只有3個人隔天交卷,進步神速。

多閱讀、多寫,我們先求有,能夠把腦中的想法寫出來,再求好,想想怎麼寫可以讓文章更豐富?贅字刪去、加上成語或修辭....

所有的能力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就像我今天早上做的小豬馬卡龍做得不好,用錯花嘴,找不到圓形花嘴,只好拿其他的來代替,就做了臉部凹凸不平的小豬,下火不夠高,所以裙襬不夠漂亮....很多地方需要檢討改進,但是不做,永遠都不知道錯在哪裡,沒有機會修正。

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學習放手,忍耐轉化的過程,孩子才能真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019-03-25 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孩子的對錯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那天回家功課是15題數學習題,題目上有括號,必須在底下空白處計算後,把答案寫在括號裡。

孩子交來的作業,如果只看括號裡的答案是全錯的,他把括弧當作計算的一部分,正確答案另外寫在題目的最下方。

我把孩子找來,告訴他題目規定一個括號3分,如果照他這樣寫括號裡的答案都是錯的,就沒有分數了,我請他把計算寫在下面,正確答案填入空格中。

他說:「這是爸爸教的,爸爸教錯了。」我很驚訝的問他,「這是爸爸教的?爸爸怎麼會這樣教?」我們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一定都很清楚答案要寫在括號裡,更何況他爸爸學歷很高,應該對答題的方式很清楚才是,大人應該不會教錯才對。我問他,「你確定爸爸是這樣教嗎?會不會是你誤會爸爸的想法了?」他很肯定的告訴我,「沒有,爸爸就是這樣教。」

我實在很納悶,也很擔心誤會了他,所以跟媽媽聯絡,想問問前一天的數學作業是不是爸爸教的?媽媽說對,而且她有看到爸爸就是這樣教他,要孩子把空格當作計算的一部分,另外寫上答。

我立刻跟媽媽道歉,說我誤會孩子了,我以為是孩子弄錯爸爸的想法,把責任推給爸爸。我也跟媽媽解釋我讓孩子把正確答案寫在括號裡的原因。

掛掉電話,我把孩子找來,跟他說:「老師對不起你,我有問過媽媽了,她說那數學作業是爸爸教的沒錯,老師沒有弄清楚誤會你了,真的很抱歉!不過,我們還是要把答案改過來,正確答案要寫在格子裡,才不會寫對了卻被扣了分數。」那孩子的表情,一下子開心了起來,告訴我,「老師,沒關係。」

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孩子的對錯,雖然我從頭到尾沒有怪罪他沒有罵他,但是我很慶幸自己有去做了查證的動作,有好好的跟他道歉,沒有讓這孩子蒙受被誤會的委屈,或者他可能覺得老師以為他說謊,被誤會的感覺我清楚,可能會放在心裡一輩子。

曾經有個畢業十年的孩子告訴我,「老師面對這麼多孩子,經過那麼多年,當然會忘記跟每個孩子說過的話。」但是「老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說的每一句話,老師會忘記,但是總有一個孩子記得,記得清清楚楚。」

當時聽到他說的這段話讓我很震撼,有時不經意的一場脾氣,說的一句氣話、一個不經大腦的表情、一場沒有查證的誤會,竟然都會讓孩子記著,傷著,恨著。

從那時開始,我引以為誡,面對每個孩子謹慎小心,不願任何一個孩子從我手上畢業後十年,想起我是流著傷心的眼淚。

{如果有一張好老師的畢業證書,在我結束教職的那一天,我有沒有資格?我有沒有把我的學分修滿?能不能從孩子的手上領到這張畢業證書?}~最難的一堂課

2019-03-21 孩子都會犯錯,都會遇到困難,我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帶著孩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幾年前有個孩子因為近視看不清楚,原本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更是明顯,但是因為他身材高大,坐在最後面。上課幾乎不看黑板,看起來是不專心,但是我不清楚到底是因為視力還是無法專注。

提醒家長他視力的問題,拿著已經0.1、0.2的視力檢查單去看醫生,卻只帶回散瞳劑,對於他已經嚴重近視的狀況,根本毫無幫助。孩子上課就是東張西望、放空、常常自顧自的玩起來了,問他任何問題,都答不出來,雖然回家後作業都完美無缺,但是上課寫任何習題都錯誤連篇。連近視都不願意讓孩子戴眼鏡了,更別說跟家長提到孩子上課不能專注,家長就是猛跳腳,說我就是要讓孩子吃藥。

因為坐得遠,我上課時必須頻繁的叫他回神,他還是沒辦法把注意力放在黑板上。我知道他不是故意不專心,但是一堂課好幾次,叫到我都快發火了。

他非常挑食,只要看到不喜歡吃的菜,就是一口也吞不下去,常常吃到午休了,還在瞪著菜,影響他的作息,有時吃著吃著還會哭、吃到吐。

覺得這樣不是辦法,不管上哪一科,上課時不斷的提醒,不只中斷教學,也讓其他同學怪罪他,常常看到他被我提醒後臉是脹紅的。很想改變我和他陷入的困境,把他找來討論,我們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在面對的問題?

我問他是不是看不清楚?他說:「對!完全看不到黑板的字,但是媽媽說千萬不能戴眼鏡,戴上去就一輩子都要戴了。」我嘆了一口氣,很多家長真的都只堅持自己的想法,卻沒有想過孩子看不到、無法專注,在教室裡面對的困境。

家長不處理問題,但是我必須替他想想辦法。我問他:「那老師把你排到最前面這個位置,讓你上課看得到,你不專心的時候,老師敲敲你的桌子,就不用大聲的叫你,你覺得這樣好嗎?但是這不是特別座,只是想讓你看清楚才調到前面來坐,你坐坐看這個位置,這樣看得到嗎?」

「接下來你上國中、高中都要吃學校的便當,你覺得很多菜不吃該怎麼辦呢?有些菜是因為沒有吃過,你會覺得害怕,但是其實吃起來不會,我們試著去嘗試沒有吃過的食物。以後遇到不敢吃的菜,你告訴我,我請打菜的同學給你一口就好,你配著飯吃吃看,說不定試過發現沒那麼恐怖,少少的這樣就不用吃到吐了,我們都努力看看,接受更多的食物。這樣好嗎?」

孩子都會犯錯,都會遇到困難,我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帶著孩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是怒罵孩子不守規矩、錯誤連篇、不吃青菜無法改善孩子的狀況,會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讓這孩子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愈趨惡化。找出問題點,讓孩子說出需要的幫助,找到孩子能夠接受的方法。

孩子坐到前面後狀況真的完全不一樣,有時我甚至連敲桌子都不需要,只要眼睛看著他,他就知道該看黑板了,黑板的題目看得到,他再也不用離開位置蹲在黑板前抄題目,我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的專注力明顯改善。直到畢業,他也沒有為了吃飯掉過眼淚。

只要發現我自己常常為了一個孩子動怒,一個孩子常常被我提醒,我就會去思考,出了什麼問題?孩子需要什麼幫助?怎麼樣才能讓自己不會常常生氣?我對哪個孩子的方法和態度需要調整?一個方法不行,就換另一種方法,總會找到一種最適合的方法。

試著不去在意不願意配合和面對問題的家長,我只看孩子的需要,跟家長嘔氣,就讓孩子自己承擔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孩子是一件殘忍的事。

有狀況的孩子,就是當下最需要幫忙的孩子,放下忙碌的工作、冷靜自己的情緒,就能看見問題的所在。

 

2019-03-20 帶腦麻的孩子非常辛苦,很多生活照顧得亦步亦趨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認識桃園這群媽媽很久了,大概三年前他們邀請我和姊姊去教他們做牛軋糖和花生糖,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緣分。

原先以為帶著辛苦的孩子,媽媽們會很愁苦,沒想到相處後才發現這群媽媽有驚人的毅力,或許是有團體的支持有人懂,每次見面她們總是笑聲不斷,對於彼此的孩子互相照顧不分你我。

做糖果的時候,幾位爸爸沒有做,就負責照顧所有的孩子,看著他們細心餵孩子們吃飯、替孩子們擦拭嘴角、抱著孩子們去上廁所,真的很讓人感動。

帶腦麻的孩子非常辛苦,很多生活照顧得亦步亦趨,只要一陣子不復健,孩子的筋骨都會緊繃伸展不開,所以長期頻繁帶孩子去復健,是這群家長的日常。就算孩子都已經上國中、高中了,復健從來沒有停過。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不會因為孩子行動不便而關在家裡,會帶孩子們去逛夜市,夜市人潮洶湧輪椅不方便推,爸爸媽媽買完餐點後,就在夜市外的空地上鋪上墊子野餐,讓孩子們享受夜市的熱鬧氣氛。他們也常揪團去露營、旅行,一群有同樣孩子的父母們一起努力,不僅讓孩子們有玩伴,家長群也擁有很大的互助力量。

有一次其中一個孩子被要求戶外教學要請假在家,媽媽不是傷心憤怒,而是自己帶著孩子出門,享受兩個人的戶外教學,這樣正向面對環境的態度,讓我佩服。

後來媽媽們成立了手作工作室,為了孩子們出門要攜帶很多的東西,上下車的方便,孩子長期坐輪椅的不適,讓她們開始依照孩子們的需求發展了很多輔具、大小的包包、提袋。因為頗受好評,現在也開始在網路販售手工包包,在桃園的興國市場也有固定擺攤,生意很不錯,讓這群媽媽們得到很多成就感。

帶一個特別的孩子,要承受莫大的異樣眼光,除了照顧辛苦的孩子以外,孩子就學上的限制、權利的剝奪、異樣的眼光、對待的不公..她們也得承受我們一般家庭的生計、自己健康的照顧、家庭的變動...最讓我敬佩的,是她們遇到困難時會想辦法去面對、解決問題的態度,當然會受挫,但是總是為了孩子堅持下去。

他們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一都在中壢【興國市場】設攤,住附近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很多包包都可以依照喜好客製,精緻又實用。

去年的期末我就訂了她們的手工包包送給彩虹媽媽,做工精緻、布料非常的好,請大家給這些媽媽們一些鼓勵和支持,讓她們能帶著孩子自力更生。

跟我一起為這群媽媽加油~尋找台灣感動力{螞蟻遇上貓}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CvgBKqTdE&t=15s

螞蟻遇上貓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tmeetcat/

粉絲頁不定期會有新商品的曝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詢問或訂購喔~

2019-03-20 媽媽手作團,為腦麻兒築夢踏實

新知報報

影片來自:
TTV台灣電視公司《尋找台灣感動力》 

影片:螞蟻遇上貓

這一群媽媽們的孩子 大部分是腦麻兒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 她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需求
但卻找不到合適的商品
像是推輪椅出去時
如果能有個多功能掛袋
那該有多好
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商品
那就自己動手做吧!
這也才發現
原來有許多腦麻兒的媽媽們
曾經也有過同樣的期待
於是手作坊正式開張了
一針一線用愛心編織也就更加牢固

店家資訊:螞蟻遇上貓臉書專頁
採訪影片預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
採訪觀察: https://www.facebook.com/909701159061...

2019-03-18 每個讓我們頭痛的孩子,都有一個讓人心疼的故事,孩子會安排到我們的身邊,或許是上天知道我們能夠好好照顧這個孩子。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一位老師問我,有沒有接過安置在寄養家庭的孩子?

他說這學期也接了一個,寄養家庭不知道換過幾個,完全不信任別人,動不動就動手打人,老師對他很有耐心、很友善,都已經三個月了,為什麼他的防衛心還是那麼重?為什麼他不願意改變?

我想起幾年前有個單親的孩子受了重大的創傷,跨好幾區安置在我班上,這孩子的防衛心超重,跟他說話老是瞪大眼睛不太回答,只要我的聲音大一點就流眼淚。剛開始我覺得不想要給他壓力,不要求他寫功課交作業,考試沒有準備就不用參加,可是我發現他對班級完全沒有歸屬感,生活中沒有任何人對他有任何期待和要求。

他常常曠課,只要他沒有來學校,我就得開好遠的車去找他,常常一天的空堂就花在找他的往返之間,又拖又拉的把他拉回學校,隔天就又躲在家裡不出門。可是只要到學校,他就能跟同學相處得很好,每一堂下課都有說有笑的。我知道他喜歡上學,可是為什麼不想出門呢?

離開在家裡的媽媽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恐懼感,在飄泊的生活中媽媽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我開始幫他找朋友,找些比較溫柔、文靜的孩子跟他坐在一起,開始要求他要交功課、考試,他其實很聰明,常常沒到學校可是成績卻不差。我發現開始要求他以後,他會很在意每天交出功課,我刻意的讚美他功課寫得很認真,聽到的時候他會露出可愛的笑容,看到考得還不錯的成績那眼神流露出驕傲,那時我才了解,孩子不想跟別人不一樣。

我們擔心給他壓力,他卻希望有人要求和期待,他才不會覺得在這個班上是隱形人、陌生人,才感覺自己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

花了整整一年跟這個孩子建立關係,用對其他孩子一樣的態度和規定來面對他,他才慢慢地願意主動跟我說話,我把買的日用品和食物拿去他家的時候,他不再躲起來,也很少曠課。

後來又發生了另一個事件,單親的媽媽沒辦法保護他,只好被社會局安置在寄養家庭。那孩子被安置後每天以淚洗面,他清楚傷害是跟媽媽在一起時發生的,媽媽沒有能力保護他,可是他還是好想回家,好想媽媽。

我們都覺得那種媽媽、那種家庭幹嘛回去?在寄養家庭好好生活就好,我們都只考慮到他的安全和三餐,卻顧及不了他心裡的不安,媽媽再差,孩子都還是想念媽媽。

他又退回到那個對生活完全沒有期待的孩子,我們的關係,因為他又建立起來的防衛心,再度回到原點,在教室看到他三不五時想媽媽而掉淚,我的心也很痛。

帶這樣的孩子真的很不簡單,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建立關係,他經歷了我們無法想像的創傷,但是我們總是在短時間之內就期待他可以打開心房,覺得我們已經努力了他卻不願意接受...為了要生存,他只好封閉自己、替自己築起高高的圍牆,以為這樣就不會再受傷。

他過了十幾年悲慘的日子,他的童年用血淚堆積起來,怎麼可能在短短的幾天甚至幾個月就改變?他好期待別人的愛,可是也好害怕再度被傷害。

帶這樣的孩子要花很多的心力,面對他曾經受過的傷害,對環境的恐懼不安、對人性的厭惡無法信任,對未來的空洞沒有期待....我們只能試著理解他的痛苦,慢慢的化解他的防衛機制,等待他的對我們和環境的信任,沒有其他捷徑。

每個讓我們頭痛的孩子,都有一個讓人心疼的故事,孩子會安排到我們的身邊,或許是上天知道我們能夠好好照顧這個孩子。

2019-03-04 「愛,我的內向小孩」書上說,「不是不能,只是還不能。」有時孩子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新知報報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在班親會上,通常是媽媽們討論熱烈的時刻,但是那一次讓我印象很深刻,一位爸爸站起來滔滔不絕的說著,要我在課堂上增加讓孩子上台說話的機會,訓練孩子的口才。

剛接那個班,讓我好奇的仔細觀察了他的孩子。跟爸爸的大方、口才無礙完全不一樣。她在教室幾乎沒有聲音,從來不舉手發問或回答,在我徵求幫忙時,她也不會在大家搶著的那一刻舉手。但是在大家都不在我身邊時,她會默默地過來問我,「老師,妳需要幫忙嗎?」「老師,這個包裹需要拆開嗎?」她做事非常細心,會在我解說時仔細觀察,接下來把工作交給她,我都不需要擔心任何細節,她可以做得好好的。

學校有很多團隊,通常都用午休時間練習,每天的午休幾乎全班跑光光,直笛隊、鼓樂隊、朗讀演講訓練、資優班課程、球隊練習....班上常常只剩下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想參加,不管我怎麼鼓勵,她都不願意離開教室。這實在很特別,絕大部分的孩子只要能夠離開老師的視線,要他們去哪裡都好,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想參加,就是要留在我的視線內,又不想讓我關注,她會靜靜的在教室裡看書、寫功課在我需要幫忙時即時給我協助。她說她不想離開教室。只要跟別人不一樣、有個人表現的,她都不想參與。

我自己是個從小就因為表現沒有很優秀,非常希望被關注的孩子,凡事力求表現、每件事盡心盡力,希望得到表揚和獎勵。很難想透這樣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低調,很想躲在群體裡,不想被發現。

不過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只鼓勵她,並不強迫或是要求她必須踏出她的舒適圈,我跟她說,「有時去嘗試看看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會有不同的體驗和學習,要不要試試看呢?下次等妳準備好,有機會時再想想看好嗎?」

「我們想要孩子改變的,是她喜歡的樣子嗎?」

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孩子,這次的機會錯過了很可惜應該要把握、多練習就能像別人一樣站在台前侃侃而談?請老師多訓練多給孩子機會,孩子就能在台前享受鎂光燈的照耀!我的孩子很優秀,一定可以大放異彩!可是,我們可能都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想要嗎?孩子準備好了嗎?

「愛,我的內向小孩」書上說,「不是不能,只是還不能。」有時孩子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國中時我常常看妹妹上台演講、代表學校出去演講、辯論比賽,也屢獲佳績後在全校前領獎。看到她在台上我雖然很羨慕,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口才差,聲音難聽,對於上台我能躲就躲,深怕被點名回答問題。直到當了老師,我才勉為其難地拿起麥克風說話,更沒想到現在竟然每周都去各校演講。

「我們都耐心等待孩子蓄積能力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有她自己的舞台,都走不同的路,我們都尊重孩子的個別特質,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欣賞孩子跟別人不一樣的表現,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肯定,愛他們現有的樣子,是與內向孩子共處最舒服的方法。

在我們的心裡或許也住了一個內向小孩,在某方面希望被肯定,但是不想被看見,就是不想跟別人一樣,站在台下、群體裡面更能自在。這本書不只讓我更認識這些在班上沒有聲音的孩子,後半部專家們探討也提供了我許多與他們相處的方式。我們都讓內向小孩安心的做自己,他們專有的「靜」爭力,獨一無二。

距離113第一學期定期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