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04 學年度 臺南市市立麻豆國小健康中心104 學年度 臺南市市立麻豆國小健康中心

2016-05-16 腸病毒-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宣導單張

傳染病

親愛的家長,您好: 

 目前全台灣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疫情持續升溫中,已經有腸病毒71型重症案例發生,面對今年疫情可能大流行,為維護孩子們的健康,請您隨時注意自身、孩子與家中嬰幼兒的個人衛生,落實使用肥皂勤洗手為最主要預防腸病毒之措施,大人工作返家抱小孩前請務必更衣、洗手後再抱小孩,學幼童返家或進食前亦需確實洗手,確實做到「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洗手5時機,以及「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以降低感染風險。

重症前兆病徵: 

1.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2.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3.持續嘔吐 
4.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如果學幼童診斷感染腸病毒,應依本市規定請假在家休息至少1週,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減少外出或到人多的地方;也請不要將孩子送到安親班及補習班,因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傳染途徑多元,特別是發病後的7天內傳染力最強,一旦輕忽可能會造成群聚感染。 

若家中有第二個嬰幼兒感染腸病毒時,因為所接受的病毒量較高,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也請家長特別留意幼兒健康,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永康院區、郭綜合醫院、臺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等5家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契機。 

為能明確掌握校園腸病毒疫情及防治,一旦學幼童經醫生確診為腸病毒,請務必主動通報學校/幼兒園,並告知就診醫療院所及發病症狀。讓我們一起共同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關心您 

※腸病毒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06-6356683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06-6357716 
 

 

 





 

2016-05-11 漢他病毒校園防疫宣導

傳染病

漢他病毒出血熱由感染由漢他病毒引起,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環境中常見的老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囓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潛伏期數天至2個月,一般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
請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政策預防感染漢他病毒。學校及幼兒園供膳環境應加強環境清潔與衛生,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清除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如倉庫、儲藏室、垃圾桶等相關防鼠滅鼠措施,以阻斷生活周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清理鼠類排泄物時,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cc市售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清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策安全。
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2016-04-29 注意!腸病毒疫情正在升溫!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嚴陣以待!

傳染病

臺灣腸病毒71型自2012年後已未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因此目前3歲以下的幼兒大多未曾感染過,預期今年爆發大流行的可能性提高。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統計,全國於第16週(4月17日至4月23日)腸病毒就診人數共8800人(門診人數共8539人,急診人數共441人),尚未進入流行期(流行閾值11000人),唯桃園市與台東縣就診人數已超過該市流行閾值,進入流行期;臺南市第16週就診人數共784人 (門診人數共742人,急診人數共42人),本市目前雖尚未進入流行期(流行閾值1010人),但與第15週就診人數共595人相比仍略為增加。目前臺南市1月至4月國小、幼兒園及機構因應群聚停班數共81班;根據疾管署通報資料顯示,國內本年度共檢出12例腸病毒71型個案,其中9例輕症、3例重症(宜蘭縣、彰化縣、臺中市各1例),臺南市共通報重症3人,經檢驗3人均已排除。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為防範未來可能大規模流行疫情嚴陣以待,積極聯結本市教育局、社會局等轄管托育機構、兒少福利機構及醫療院所進行防治工作,以強化本市防治網絡。因腸病毒疫苗尚在研製階段仍無產品上市,衛生教育仍是防治腸病毒最佳手段,本局自2月起積極展開校園腸病毒防治誓師大會、校園及居家托育中心衛生教育講習,並透過各區衛生所協助提升社區腸病毒防治力量,藉由家長、學童、保母、機構與學校衛生教育及輔導,提升腸病毒防治觀念。另外,針對重症診斷及處置,本局積極辦理醫護人員專業講習,以確保腸病毒重症醫療照護品質,降低腸病毒重症致死率。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因應重症轉送之時效,今年爭取到麻豆新樓醫院加入本市腸病毒責任醫院與原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永康院區、郭綜合醫院、臺南新樓醫院組成本市重症醫療網,厚實本市重症診斷及照護實力。另外,為加強教托育機構腸病毒防治、手部衛生及衛生教育成效,臺南市各區衛生所3月進行本年度第一階段國小及幼兒園成效查核,查核結果合計739家中,洗手設備不合格1家、衛教宣導洗手時機8家不合格、洗手步驟計有5家不合格、環境消毒5家不合格、另外防疫機制項目也有5家不合格,不合格者均已於4月10日前改善完成。

  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家長務必要隨時注意個人及幼(學)童衛生習慣,大人回家後須先更衣、用肥皂洗手後才抱小孩,小朋友從幼托機構回家後也要用肥皂清潔手部,玩具亦需經常以陽光曝曬或稀釋漂白水進行清潔、消毒,以減低腸病毒感染機率。若家中幼(學)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請假在家休息,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請注意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的前兆病徵:嗜睡、肌躍型抽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嘔吐等,請務必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相關健康諮詢請洽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06-6357716轉359,本局有專人為您服務和說明。

2016-04-28 菸檳防治宣導

健康消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球有5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平均每六秒就有一人因菸害死亡。在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80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

依「2010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台灣成人吸菸率為19.8%,其中男性35.0%,女性4.1%,男性與女性之吸菸率比例約為9:1,女性吸菸人口遠低於男性,然而女性卻經常是二手菸的受害者。與先進國家相比較,台灣成年男性吸菸率是美國的1.5倍,加拿大的1.8倍,歐美曾吸菸者已戒菸之比率超過5成,台灣僅3成的曾吸菸者已戒菸。因此,吸菸與二手菸可謂民眾健康的頭號殺手。

2009年1月11日起,菸害防制法新規定上路,分別針對擴大禁菸場所、禁止菸品廣告促銷贊助、加強菸品販售管理及調漲菸品健康福利捐有所規範。使成人吸菸率有下降趨勢,但青少年吸菸率及年青成人吸菸率隨年齡增加;家庭與職場二手菸暴露有下降趨勢,改善空間仍大;吸菸者之戒菸意圖低於50%,較歐美的70%為低,需有多元、可近、無障礙的戒菸服務。

為幫助吸菸者戒菸,除目前提供的門診戒菸、電話戒菸專線0800-636363、社區戒菸班等服務,並發放戒菸教戰手冊,鼓勵更多民眾戒菸。99年亦訂為「戒菸行動年」,推動戒菸共同照護網,以溫馨關懷訴求,提供更多元、便利、可近的戒菸協助。

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的結論,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在台灣,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

 

2016-04-15 護眼行動六招

健康消息

護眼行動六招

第1招:眼睛休息不忘記

第2招:均衡飲食要做到

第3招:閱讀習慣要養成

第4招:讀書環境要注意

第5招:執筆、坐姿要正確

第6招:定期檢查要知道 

 

 

2016-03-30 淋病疫情上升,以年輕族群增幅較高;民眾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傳染病

近年國內淋病疫情呈上升趨勢,其中女性個案增加幅度較男性高;另10至19歲之青少年族群近年個案增加幅度也有上升的趨勢。疾管署呼籲,民眾應保護自己與情人的健康,與他人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能降低感染淋病或其他性病的風險。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4年淋病確診個案數3,584人,較103年2,622人增加37%;另以性別來看,女性個案之增幅(41%)高於男性(36%)。進一步針對各年齡層個案數分析,104年10至19歲個案數較103年增加47%,其中未成年女性個案數雖不多,但自100至104年增加了107%,高於男性增幅(102%)。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多是由男性個案先就醫,醫生請其轉介性伴侶就醫,女性伴侶才知道罹患性病。

淋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至7天會出現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造成不孕。提醒年輕朋友,為避免感染淋病、梅毒、愛滋等性傳染病,應特別注意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並採取正確防護措施:

  1. 慎選網路交友對象。
  2. 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
  3. 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
  4. 拒絕使用成癮性藥物,以免在意識模糊的情形下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5. 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

疾管署呼籲,為自己及親密伴侶著想,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或懷疑自己感染淋病,請立即就醫,可至泌尿科、皮膚科、婦產科等科別看診,或參考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提供的「友善性病門診推薦醫師名單」(網址:http://goo.gl/s1xYoJ),並同時接受梅毒與愛滋病毒篩檢。如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 0800-001922)洽詢。

2016-03-23 臺南市105年校園腸病毒疫情防疫宣導事項

健康消息

臺南市105年校園腸病毒疫情防疫宣導事項

一、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型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一) 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3天,體溫可超過39℃。

(二)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等。

二、 落實疫情通報:

(一) 個案通報:務必立即通知導師再由學校進行校安通報。

三、 環境清潔消毒:

(一) 教室應進行校園及教室環境清潔及消毒工作,室內保持空氣流通通風。

(二) 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市售漂白水稀釋100倍),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市售漂白水稀釋50倍)。亦可以8瓶1250CC冷水+5匙免洗湯匙量漂白水稀釋消毒,10分鐘再以清水擦拭。

(三) 清洗完畢的物體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藉由紫外線殺滅病毒。

四、 請家長協助加強衛教宣導事項:

(一) 加強教育幼(學)童正確之腸病毒傳染途徑、預防方法及相關知識。

(二) 加強幼(學)童時時正確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之養成,教導其於進行清掃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必須採行必要的個人保護措施,工作完畢時手套應反脫取下,不可戴著工作手套亂按或亂摸其他物品,清潔用品也應以稀釋後的漂白水浸泡30分鐘後再以清水洗淨曝曬。

(三) 落實「生病不上學」之防疫觀念

(四) 避免提供帶毛玩具,玩具應經常清洗、擦乾淨,避免染病兒童之口沫殘留玩具上。

(五) 為嬰幼兒換尿片(布)時,注意衛生,事前事後均應正確洗手。

(六) 時時關心與注意孩子的健康與請假情況,如孩子出現異常之請假狀況或請假聚集時,應聯繫導師告知病況,避免腸病毒感染聚集。

(七) 家長需照顧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之兒童,不可放任孩童外出活動或將之送到安親班、補習班,以免疫情擴散

(八) 停課標準:

1. 幼兒園:727(一週內,有2生醫生診斷患腸病毒,停課7日)

2. 國小低年級:737(一週內,有3生醫生診斷患腸病毒,停課7日)

3. 國小中高年級:747(一週內,有4生醫生診斷患腸病毒,停課7日)

(九) 可利用疾管署腸病毒專區(網址為http://www.cdc.gov.tw)之相關衛教宣導資料。

(十) 有關停課班級,另行補課。

2016-03-22 口罩沒覆蓋鼻子 醫:有戴等於沒戴

健康消息

口罩沒覆蓋鼻子 醫:有戴等於沒戴

聯合新聞網作者記者江慧珺╱專題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6年3月22日 上午2:57

流感讓人聞之色變,戴口罩、勤洗手是防疫之道 ,但要小心,口罩戴錯等於沒戴。專家建議,若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出入醫院、電影院等不通風的公共場所,正確配戴外科口罩可防範飛沫傳染,但若未把口罩拉開蓋到鼻子,或只掛在耳上,並無隔絕效果。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無論健康或生病,外科口罩戴法都是深色面朝外

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景泰指出,呼吸道感染病毒透過飛沫作為媒介,口罩運用物理性原理阻絕顆粒較大的飛沫,外科口罩有防水層,戴起來舒適感較高,適合日常生活使用,但對於糞口傳染的疾病則無功效。

周志浩建議,醫用外科口罩適合一般民眾使用,布口罩雖可阻隔,但效果較差,活性碳口罩能過濾化學物質,但抵抗飛沫效果不足,而N95口罩則適合醫護等專業人員使用,因過濾性太好,呼吸很吃力,一般民眾使用易過度換氣。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拔群說,配戴口罩一定要從鼻子到下巴處拉開,並將上方的鋁片沿著鼻子弧度貼合,切勿掛在耳上或沒有蓋到鼻子,否則「只是帶好玩的」,且多戴幾層口罩反而會影響密合度,並不建議

有婆媽為節省,認為口罩看起來沒有髒,會將口罩反戴,或一個口罩戴數日才換,在醫師眼裡是NG行為。黃景泰說,口罩穿戴必須保持無菌,最好將手洗乾淨再取出口罩,不要隨手塞在口袋或包包中;更換時從掛耳處小心脫下,切勿觸碰到沾滿外在飛沫的口罩外側,並丟棄到一般垃圾或感染性垃圾桶。

周志浩強調,口罩不是一個就戴一整天,若覺得口鼻分泌物讓口罩內部潮溼,就必須更換;咳嗽飛沫可能留在公用電梯、扶梯握把、公車捷運座椅等各處,若是摸到又隨手揉眼搓鼻,很容易就中鏢,須勤洗手防範,注射流感疫苗則能得到最好的防範效果
 

2016-03-16 [重要] 臺南市校園流感疫情宣導注意事項

傳染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高危險群的病患(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一)加強正確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之養成及注意呼吸道衛生,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

   (二) 隨時關心與注意孩子與家人之健康與請假情況,如出現生病狀況需請假時,應聯繫老師並告知病況以進行必要之通報與預防措施。

   (三) 已感染流感,請戴口罩,並適當休息與適當補充水分,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落實「生病不上課、不上班」原則,並儘量與老師溝通,讓孩子在家休養(國小及幼兒園學(幼)生建議請假至少七天(含假日);國中及高中職學生請假至少五天(含假日))直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始返校上課,在家自主管理期間亦請不要至安親班或補習班,避免造成其他機構內之群聚感染。

   (四) 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高燒持續72小時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2016-03-09 教您正確戴口罩

健康消息

不管你買的是外科口罩或活性碳口罩,請記得「有顏色」(深色面)的那面要朝外、鼻梁片朝上,且應確實按壓鼻梁片,使口罩緊貼臉部、下巴密切罩好,這才是最正確、最有效的口罩戴法喔!

戴口罩還露出鼻孔、下巴,這是路上常見錯誤的戴法,因為口罩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吸收穿戴者的口鼻分泌物」並避免傳染,如果你上沒罩到「鼻子」、下也失守,又怎會有用呢?所以請記得,口罩戴上後一定要好好的把上下都壓緊喔!

回過頭來,看看一般口罩的構照吧!口罩的第一層為有顏色的不織布面、第二層為靜電過濾層、第三層則為吸水材質。最外層的防水面可以避免飛沫感染,最內層則可吸引口鼻分泌物,為了你也為了他人,請務必正確配戴口罩。

1050510癲癇宣導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