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靠天分,有人就是記不起來,只能靠勤能補拙?是真的嗎?一個記憶力零零落落的記者,靠著訓練一年,成為美國記憶比賽冠軍。他的領悟是,每個人都有記憶的天分,關鍵不是「勤」,而是「巧」能補拙!
作者:黃敦晴
有的孩子幾乎過目不忘,令人羨慕。有的孩子卻得幾乎綁在書桌椅上,死K硬記,也不見得能背幾行字。
暢銷作家、也是華頓商學院組織心理學教授的葛蘭特(Adam Grant)在《紐約時報》為文指出,要記得好,「巧」比「勤」更有用。他更以獨立記者福爾(Joshua Foer)的故事為例,鼓勵大家,一個記事情零零落落的記者,在經過一年的訓練之後,竟然登上美國記憶比賽冠軍。
福爾的心得是,每個人都有內在的記憶天分,重點是要用對的技巧喚醒這些天生的記憶力。葛蘭特則戳破常見的記憶迷思,幫助大家以「巧」補拙。仔細看看這些迷思,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建議,還真的都教錯了!
1、跟熬夜苦讀說拜拜,休息為記得之本
很多父母都有考前要複習再複習,或至少要臨時抱佛腳的經驗。不過,更重要的是,腦子需要時間休息,才能記住事情。葛蘭特引述研究指出,曾有實驗讓學生聽講後一小時,請他們覆述記得些什麼。結果發現,在這個小時當中,有在較暗、安靜的房間內,什麼也不做、靜靜休息的孩子,記得的內容比其他人多出一成到三成。因為人的心智需要休息,才能形成記憶。
這個技巧被用在有記憶障礙的中風、腦神經受傷的人身上時,更發現,休息可以讓他們記得的片段從7%增加到79%。
2、死讀死記不如做考題
不斷複習多讀幾次,或是強調重點,也不是最好的辦法。研究指出,因為這樣的學習或記憶方式是被動的,應該用比較主動的方式,來了解自己記得的狀況。例如,做習題、跟同儕互問、或是自己考自己。因為這個提取記憶的過程,除了複習,還會讓腦子記得這件事前後、相關的內容,也會記得是在那裡提出這個記憶。
尤其,做考題的時候,會讓自己知道哪些內容沒有記好,有哪些落差,要補強什麼。這是一再重複讀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3、「說」比「背」更有用
科學實驗已經證明,聲音有助於學習與記憶。與其死背,把讀到的內容說出來、或是教別人,還會讓我們重新消化、組織學到的東西。這個過程可以增進理解、抽取記憶、或是在聽說間刺激大腦不同部位與運作,都比靜態的背誦更能增強記憶。
爸媽現在就可以做個實驗。找個靜謐、較暗的角落,靜靜地待個10分鐘,但別睡著。之後,考考自己還記得些什麼,然後找個人分享。同樣的方法,也教孩子試一下吧,看看適合孩子的記憶技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