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第一次出現「說謊」的行為時,其實是出於「本能」,意識到環境中有不利於他的危險訊號,所以立即出現各種「自我防衛」的反應,「回擊」是一種、「說謊」也是一種。
如果第一次的說謊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潛意識,那麼「危險」指的是什麼呢?
孩子意識到的「危險訊號」來自於他們可能會因為某件行為而面臨「責備」或「處罰」,為了躲開「危險」,「否認」或「撇清關係」可能是當下的反應,看在大人眼裡就是「說謊」,而認為孩子在道德上有重大瑕疵,必須立刻強勢斷絕這種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但孩子的謊言其實背後是放射某種訊息,「行為」固然不對,但是「為什麼說謊」這個原因更是需要大人進一步關切和了解。
小孩說謊的動機既然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其實是無害的,不需要緊張的一下子就貼上「我的孩子/學生是壞孩子」的標籤,因為我們會變成專注在處理「說謊行為」,而不是協助孩子解決「說謊」背後的問題。
在班上,比較容易出現說謊行為的孩子其實並不是像大人以為的那麼不乖,孩子其實是面臨到他們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又怕受罰,所以乾脆「否認」或「撇清關係」。
有個學生的作業完成度很低,交出來的作業品質凌亂、潦草,他總會說:「我忘記帶功課了。」「我放在OO,沒帶回來。」實際上他可能根本就沒有完成,這時候大人會要求他補完作業外,還要因為不負責任的行為被罰「加作業」、「不能下課」,可是不交作業的情況未見改善,他甚至因為外加的作業根本就陷入「高利率貸款」的壓力。
了解孩子不寫作業的原因,原來是因為他對於課程理解力較慢,但沒有家人可以協助他做複習,回家作業攤在桌上,沒有人可以指導,你可以想像這孩子心裡的焦急和無助嗎?但未能明察原因的大人一再的用「功課加倍」、「抄課文」這種他原本就「弱勢」的能力來處罰孩子,然後認為孩子懶惰、不負責任,印度片「星星的孩子」裡的主角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有個男孩常常喊頭痛、肚子痛,不想上學,媽媽帶去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後來還出現偷拿班級點數卡、對同學惡作劇,即使老師找到證明,但是一回家對著媽媽就是眼淚直流的述說自己被冤枉,家長試過嚴厲或是溝通的方式、對於原本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依然沒有改善。
突然老師問到:「家裡有弟弟、妹妹嗎?」媽媽就說起剛從南部接回來的三歲弟弟一直都生著病,家裡的大人把心思全放在弟弟身上,要求八歲的哥哥要懂事、自己照顧好自己,結果哥哥因為「缺愛」的關係,看見「生病」的弟弟擁有爸媽全部的關注,那自己也應該「生病」才會獲得爸爸媽媽當初對他獨有的關愛,所以出現大人無法理解的「退化行為」。
當大人第一次或剛開始發現孩子出現「說謊」的情形時,應該把重點放在「為了什麼原因而不得不說謊」,孩子肯定是面對某種壓力而說出一套保護自己的說詞,我們要用輕鬆的心情來陪伴孩子了解自己說謊的原因,然後以「找出解決孩子困擾的方法」作為處理說謊事件的重點,孩子感受到有人會支持他、幫助他,那麼他就不會面對「壓力」時感到害怕,也不需要靠「說謊」來迴避問題。
別把孩子的說謊跟道德標準綁在一起,這些「孩子氣的謊言」可比不上大人世界裡設計一句句謊言時的複雜心思呢!最重要的是看見謊言背後釋放的「求助訊息」,陪伴孩子面對解決問題,如果他在一個很有安全感的環境裡,又何必要說讓自己陷入煎熬的謊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