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福工作者,剛開始只是覺得該給孩子服務慈善、公益的機會,所以經常把小寶帶在身邊,幫忙發米、給物資、做做活動。但從孩子對經濟弱勢個案的反應能看得出來,她也在努力學習、觀察這個社會的形色、百態。
在一次和大學叔叔、阿姨出遊過程裡,參加者都獲得兩顆大高麗菜。寶媽一路上煩惱要送給誰,列出名單說姑媽兩顆、鄰居兩顆、自己留兩顆……這時候小寶就忍不住開口說:應該要給做回收的阿嬤二顆!
她嘴裡的阿嬷是為社區整理回收物的老媽媽,好幾次在小寶幫忙丟垃圾的時候都有遇上,沒想到她一直放在心上。
結果寶媽真的特別去回收場等阿嬤、送上兩顆高麗菜,讓老人家開心得直說謝謝。
服務社福、看到人生百態
孩子無時無刻在學習。雖然小寶滿嘴說自己想做「低調邊緣人」,但事實上是個道地的熱心腸。在基金會發米,大寶很矜持、她就會幫忙抬米、蓋章、送米。
本以為整個過程就是單純服務,感受一下為善最樂而已;在幾次閒聊裡才知道,不同個案的態度讓孩子學到了助人也要看個案的道理。
「有的伯伯、阿嬤很有禮貌,來領米都會一直說謝謝;但也有人經常說謊!」小寶認真的說。
好手好腳到處要補助、說謊施壓通通來
個案中有一對好手好腳的夫妻、帶著四個孩子,終日到處申請社福補助、不肯找個正職工作。當然,家家都有難唸經,我相信他們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只是這對夫妻說好了要來領米卻一再食言、要求協助到處申請補助、領現金,被拒絕後就說謊、向董事會打小報告、對我施壓。這件事讓擔任志工的小寶義憤填膺,她從沒想過大人會用這種方法在解決生活問題。
選擇而不承擔,是部份受助者的特質
我看到部份受助者的特質是「選擇而不承擔、習慣性把問題丟給別人」。
我服務的個案裡有位單親媽媽,選擇離婚卻避談贍養費,帶著孩子和多病老父親過活、造成生活不濟,她三番兩次要求我「炸彈開花」式的協助四處申請急難救助貼補家計,想把自己的問題丟給國家和社福組織解決。
另一位是中低收老人,擔任護理師的女兒不肯支付住院看護費、醫院也幫不上忙,他就一通電話打來、要求我一天內解決。
趁這些事件的機會教育,我告訴小寶,慈悲也要有智慧、天助自助者;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如果從小養成製造問題給別人收拾的習慣,長大以後是不是也同樣會帶給社會困擾?
她點點頭表示認同。看來,服務公益也能教會孩子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