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史丹佛大學教授:聰明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主題:史丹佛大學教授:聰明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內容:
史丹佛大學教授:聰明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作者:田育瑄 (親子天下)

成績表現優異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被人貼上「聰明」的標籤,然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孩子擁有的態度遠比聰明重要!專家建議4個方法,培養邁向成功的態度。
史丹佛大學教授:聰明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Shutterstock
聰明的人的確比較容易掌握重點,在短時間內提高成功的機率,但往往卻是稍縱即逝;而就效益上來說,唯有在面對困難時,懂得如何克服挫折與挑戰才是真正關鍵。
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教授最近發表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的一份研究來看,比起智商,一個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未來成就的高度。
經研究指出,人類的思考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兩大類型,固定型思維的人通常是以天賦決定一切,所以當他們遇到狀況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不外乎是絕望,接著通常就會選擇放棄;而對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他們會很直覺地透過努力來精進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便他們的智商表現並不突出,但仍相當願意將所有的挑戰視為是自我成長與學習的契機。
因此,我們如何讓自己朝成長型思維的方向前進?德韋克教授建議,只要透過4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培養出成長型思維,把失敗轉化為成長的養分!
1.多些堅持
問題跟狀況總是層出不窮,像是已故的武術演員李小龍,當年他時常帶著徒弟一起去跑步,每天固定都要跑個3英里,某次跑完後,李小龍突然提議:「我們再多跑2英里吧!」,此時,就看到徒弟們每個面有菜色,並說道:「如果再跑我們肯定沒命。」只見李小龍收起笑容,嚴肅的說:「那就更應該跑!如果你們就這樣放棄,那不就跟死了沒什麼兩樣?」其實,無論是體能上的練習或其他方式,只要多堅持一下,這股力量將會延續到你往後的生活、工作以及你個人的整體狀態,而你這一生都將受用於這股無形卻強大的力量。

2.停止抱怨
人們常會在某些片刻感到失落無助,而當下的抉擇,不外乎是面對挑戰、繼續前進,或是任由恐懼鯨吞蠶食;而今大多數的成功者,無時無刻都在面對著如洪水猛獸一般的焦慮與掙扎。
像舉世聞名的迪士尼共同創始人華德迪士尼(Walt Disney)本人就曾因為「缺乏創造力與新穎的點子」而被公司炒魷魚;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因為「講故事時投入太多感情」而失去電視臺主播的工作;美國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成功打造自己的汽車王國以前,也曾有兩次慘敗的創業經驗,如果他們皆為固定式思維的人,那麼勢必將一蹶不振。
3.永保熱情
研究指出,那些總是孜孜不倦的「自燃人」,因為內心擁有追求卓越的熱情與嚮往,總是精力充沛!
世界首富巴菲特建議一個人可以透過「5/25法則」找到你心中真正的熱情:寫下你目前最關心的25件事,把其中的20件用紅筆劃掉,最後的那5個就是你的熱情所在,其他的都只是讓你分心的元素。
4.採取行動
成長型思維的人得以克服恐懼,並非他們比較勇敢,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恐懼和焦慮只會癱瘓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停滯不前,而且他們往往清楚的知道,若要求取進步,不用等到萬事俱備,只要開始行動就可以將所有對失敗的擔憂轉化為正面專注的能量。
當事情沒有按理想的步調前進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抱怨,不過這也剛好可以讓人記錄下每一個情緒反應的時刻,我們可以試著寫下自己是如何回應這些事情,然後再就這些事情做出些許的調整,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長足的進步!
追求是沒有極限的,只是難免遭逢停滯期,但唯獨面對他、解決他,你才能夠不斷的超越自我;若是每天都只在原地打轉、叫苦連天,你又將如何擁抱原本就該屬於你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