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
消息
功能
討論
手冊
立即使用
班網一覽
若登入有問題,請參考:
無法登入管理網站之處理方法
主題:媽媽就是忍不住會焦慮
文章列表
師長應留意
陳巫婆 於 2017-09-21 15:22:37 發布,已有 243 人次閱讀過
主題:
媽媽就是忍不住會焦慮
內容:
媽媽就是忍不住會焦慮
作者:寶瓶文化
發表日期:2017-09-15
點擊瀏覽數:2181
一早,老三到處找他的鉛筆盒,每隔一兩分鐘就跑來問我同一句話:「我的鉛筆盒呢?我的鉛筆盒呢?我昨天明明放桌子上啊!我的鉛筆盒呢?」
天啊!日復一日忙亂的早晨,可沒準備加上「找鉛筆盒」的新任務。
手邊忙著,嘴上唸他:「我不知道。誰叫你亂丟?自己去找,書包翻一下……」
找不到又來,我只好再說:「吼!去遊戲區看看有沒有啦!」
不成又來,我回:「媽媽怎麼會知道在哪?房間找一下!」
就這樣,折騰了好一會兒。
哥哥們倒是覺得有趣,當成遊戲一樣,媽媽指令一出,老大就呼叫老二與妹妹支援。一群小孩衝過來衝過去,快轉來看應該很有趣,像是名為《鉛筆盒躲貓貓》的舞台劇。
遊戲稍微沖淡了老三的懊惱。可是直到要出門上學了,還是沒找著,他哇哇哭了,叫著:「老師說要帶鉛筆盒,我沒帶就不能去了!」
我下意識地接話,說:「那是哥哥一定要帶,小班不用啦!」
「要帶啦!如果小班不用帶鉛筆盒,那為什麼妹妹……小班,她沒有,妳還要幫她準備?」
他雖然正在哭鬧,卻還有清楚的腦袋回我。有對照,有比較,有假設,有質疑──對一個四歲半的孩子而言,這算是相當高級的辯論運作了吧!
身為媽媽,儘管覺得自己的權威感和生活的便利性被阻撓了,還是不得不佩服與接受他的認知系統運作得相當不錯,在情緒哭鬧的狀態下,可以用這樣一句話堵住媽媽,逼著我去正視自己總是想要「糊弄帶過」的意圖。
因為堵住,才逼著我停下來,然後發現自己的糊弄,是為了慣性地追時間與逃開麻煩事。
看見自己的焦急
「禪宗二祖」慧可昔日向達摩祖師求法時,說:「我心不安。」
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
慧可答:「心在哪裡?我找不到。」
達摩祖師則應:「你的心,我已經幫你安了。」
我的四歲小兒,倒是照見了我心的不安。心看不見、也找不到,但可察覺到自己的不安處,也就是找到我那習性中容易著急的心了。
每個人的習性不同,在意的點也不一樣,有些人在意整潔,有些人對於失誤、疏漏無法放過。對我來說,「時間」就是我的罩門,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猛看錶的兔子,總是喊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這次,當孩子對謹遵師命的焦慮,撞上我對準時的焦慮,鬼打牆只是剛好而已。
接住這些發現後,一笑置之,我才開始分辨自己到底在急什麼、逃什麼:害怕孩子哭鬧不休?害怕孩子無限上綱地拒絕上學?害怕耗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害怕……
然而,當我陷在自己的習性與害怕中,哪有多餘的空間處理孩子的習性與害怕?
而且說實話,我努力安撫的只是自己滿滿的害怕與不安,又與眼前的娃兒何干呢?
先把我的部分看完放旁邊,才能空出自己的心來面對老三,去回應他心中的不安。
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我知道你怕老師罵。不怕,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如果你不哭,好好告訴老師,老師也會明白。」
見他冷靜了點,我更緩慢、更堅定,一字一句地說:「我─們─現─在─要─上─學─了,鉛─筆─盒─回─來─再─找。你聽懂了嗎?」
只問聽懂了沒,不是問好不好,是為了「強迫選擇」,他只能點頭和回答「懂」。
老三點點頭,牽起我的手出門了。還好,只多花了四分鐘。(唉!抬頭看時鐘,表示我又切回去追時間的我了……)
留一份寬容,給自己,也給孩子
「若孩子還是持續哭鬧呢?」朋友問。
我的心機重,要不糊弄地達到目的,方法還很多,應對這些孩子們堪稱足夠。如果自己可以不著急了,就持續而堅定地複述同一句話。
孩子若始終不買單,也許他在意的點就不是老師了。雖然還是猜不到他的心想要些什麼,但至少會清楚孩子此時的內在就如同我們被不安充塞一樣,混亂,無法言說。
我們就先騰空自己的心吧!
接著,抱抱他,話不用多,短短回應一句「媽媽知道你不開心」就好。不需在語言上著墨或預告自己要怎麼做。
在孩子情緒暫緩時,直接牽起他的手,以行動來引導他離開膠著。這是一種直接面對孩子的姿態,而他將會在等待與連結的行動中,體驗到如何漸漸安穩下來。
只是,當個聰明機伶的媽媽容易,要成為自在、真實的媽媽卻非常困難。尤其孩子一年一年長出了自己的個性,我猜錯或解讀錯誤的次數,有時比猜對還多。方法和技巧
可以透過學習變得熟練,但最困難的是,遇到狀況時,如何提醒自己從資料庫中把它們提取出來?
我那滿載著習性與焦慮的心啊!如何能不順著自己的習性而走?是否能夠停下來,去消化或框住自己的不安?是否能在心中騰出空間,接納孩子的狀態?
也許當我做到了,才是真正的「綽綽有餘」。
摘自 洪美鈴《還是喜歡當媽媽: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寶瓶文化
主題:值得師長深思
主題:玩出來的數學力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