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角鴞(貓頭鳥、貓頭咕) 〔Ⅱ〕 25 cm 100-170g 普遍的留鳥
領角鴞的體型較黃嘴角鴞大,眼睛虹膜為紅色。攝影:DW
外觀型態、鳴聲:眼睛橙紅色。有明顯的角羽,鳴聲單調,似「不~不~」之聲,多在春夏繁殖季鳴叫,入秋後甚為安靜,因而不易發覺。
活動習性:出現在低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或山坡地,在市區若有較大樹林面積處(如公園、學校)亦偶見可見,算是適應能力頗強的鳥種。貓頭鷹都不會挖樹洞,所以得利用別種鳥類修築的現成品,在都市中的領角鴞也會利用珠頸斑鳩的舊巢育雛。
領角鴞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多躲在濃密的樹幹上休息。其狩獵點並不高,通常在1.7~2.5公尺高度的突出樹枝,在林道邊緣或乾溪谷相當容易被發現。領角鴞幾乎每日都會到積水處洗澡,此種現象在冬季特別容易目睹。在山區,領角鴞有時會在夜晚的路燈附近捕食受光線引來的昆蟲。
傳說:傳說吃領角鴞的肉可治小孩尿床,故常被抓。
食性:主要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兩爬與大型昆蟲為食。有捕食白頭翁、紅鳩、虎鶇、綠繡眼、五色鳥、黃嘴角鴞、伯勞科、鶺鴒科的紀錄。
天敵:曾有過台灣松雀鷹、鳳頭蒼鷹捕食領角鴞的紀錄,另有大冠鷲捕食領角鴞幼鳥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