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雞鳴~台灣山鷓鴣

深山竹雞、臺灣山鷓鴣(紅骹竹雞、釣口龜 、時鐘鳥)
〔Ⅲ〕  22 cm 212-311g 不普遍的特有種
深山竹雞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樹林底層活動的牠們,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圖:維基百科
 
發現史:由斯文豪於1864年取得標本並且命名。現在的屬名Arborophila屬,Arboro+phila是指「樹+愛」的意思!此類鷓鴣棲息於森林,夜間偏愛停棲於樹上之意!另外,現在深山竹雞也有新的名字叫做「臺灣山鷓鴣」。至於鄉土名稱中,因為深山竹雞外形似竹雞卻有一雙紅腳,因而得名。
生態習性:深山竹雞通常在每天日出後、上午九點以前,比較容易鳴叫,鳴叫時間比一般鳥類略晚一些,下午三、四點時還會有一段鳴叫的小高峰,民間習慣稱其為「報時鳥」或「時鐘鳥」,就是因為深山竹雞晨昏鳴叫的習性。牠的鳴聲常聽的主要有三種:持續高昂的「喀」、「丟古、丟古、丟古」和「校、校、校」的連續短音。(羅宏仁,2000)
深山竹雞分布在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內,曾有在海拔50公尺活動的紀錄,最高可活動到2300公尺,只是,現在因為人為開發破壞,干擾過大,目前得在1500~2000公尺山區才比較容易見到。平時喜歡2~3隻一起行動,繁殖季節會成對活動,常用腳挖掘地面尋找昆蟲覓食。深山竹雞比較常聽到鳴聲,很少目擊,因此現在對牠的認識仍然有限!
深山竹雞習性極為隱密,經常行走在密林的坡地上,步伐輕巧,即使在乾枯的枝葉上也很少發出聲響。幸好鳴聲響亮,所以可以作為記錄的依賴。
生態危機:目前數量估計約在5000~10000隻之間,尚稱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