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秧雞(苦雞母、白面仔、補鍋鳥) 29 cm 166-328g 普遍的留鳥
白腹秧雞的外型特的外型特徵明顯,加上響亮的鳴唱聲,野外的辨識度非常高。攝影:DW
鄉土名稱:白腹秧雞常在晨昏時候鳴唱,其聲音「苦啊!苦啊!」的所以被叫做苦雞母。另外,白色的臉也有人叫做白面仔。在客家村莊,稱苦雞母為「補鍋鳥」,乃取音於牠近似「補鍋、補鍋……」的鳴聲(溫,1997)。
害羞個性: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喜歡在農田、濕地的環境下活動,偶爾會在較乾旱的草原棲息。喜歡在清晨、黃昏活動,尾巴會規律的前後點動,個性機警,多半單獨或成對的在隱蔽處附近活動,被驚擾時會立即奔跑躲進草叢裡,有時會採低飛方式逃逸,但是飛行能力不太高明。比較喜歡行走,較少游泳。繁殖季節雄鳥會變得好鬥,不過常只是裝腔作勢,點到為止。夜晚棲息在低矮的枝幹。
苦雞母的故事:
A.古時有一農家,有兩子。老大為前妻所生,老二為續絃之子。後母想出鬼主意,命兩子各帶豆種往荒郊耕作種植,並囑若沒有收穫不得回,卻給老大煮熟過的漲大種籽。在路中,弟弟見哥哥之豆種圓而大,於是動手將它強換過來。
至秋季,老大肩挑著成擔之收成大量豆仔回來。老二卻由於豆種不發芽,沒有收穫,因而不敢回家,後母一直等不著其子,由於過度的悲傷,因病而死,化為苦雞母,日夜不停地叫「苦啊,苦啊…」。(周鎮)
B. 古早,有一位令人哀憫的小媳婦,被她的婆婆整天打罵折磨,做苦工,晚上亦須做到半夜。有一天在田園做工,看到小鳥們穿了美麗羽衣,很快樂地亦飛亦跳,在歌唱覓食。正好此時出現一位仙人,問她要些什麼,要幫助她。她答:很想像美麗可愛的小鳥們穿了美麗羽衣,自由自在地過日,免得受婆婆拷打、挨餓。
當天回家後晚飯也沒有吃,就再開始做工,由於過勞而開始打瞌睡,卻夢見白天的仙人招呼她,她想起白天的仙人所言,高興的直跑到屋前跳入池塘裡,化做一隻美麗的白面仔水雞。她的未婚夫到處找尋,才在池塘邊草叢中聽到她的叫聲,「苦惡,苦惡…」日夜鳴叫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