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鴨(水薸仔、青翅仔) 38 cm 340-360g 普遍的冬候鳥
小水鴨是台灣最為普遍的雁鴨科鳥類。雄鳥帶著綠色眼罩,容易辨識。攝影:DW
鄉土名字:冬季群聚時,成千上萬的小水鴨漂浮在水面休息,遠遠望去宛如青萍,因而得名(水薸ㄆㄧㄜˇ仔就是浮萍)。另外,因為翅膀翼鏡部分呈綠色(翼鏡常見於浮鴨類,是牠們翅膀次級飛羽上帶有綠色、青銅或藍色等金屬光澤的羽毛,可在飛行當中,幫助成員辨識彼此),又名青翅仔。
生態介紹:小水鴨是臺灣鴨科鳥類中體型最為嬌小的一種鳥,但是數量卻是最多的,十分常見。每年的9月份到隔年3月,很容易在河口、溪流或沼澤中見到牠們,有避開鹹水區域的現象。小水鴨喜歡群聚一起,是雁鴨群中的核心份子,警覺心頗強,一旦受到驚嚇,常常直接從水面起飛,甚至是直衝上天,呈緊密的編隊飛行,不斷的繞圈,直到掠食者離開,形成壯觀的畫面。
浮鴨類與潛鴨類:鴨科中可以簡單區分潛鴨類與浮鴨類兩種。
1.潛鴨類:如鈴鴨、鵲鴨。牠們的腳稍微位在身體後方,因此起飛時必須同時振翅,並在水面奔跑一段時間後才能飛起。常喜歡潛入水中覓食。
2.浮鴨類:如小水鴨、赤頸鴨、綠頭鴨等。牠們的腳位在身體中央,起飛時則可利用蹼的反作用力及拍翅動作直接升空。一般在水面覓食,有時會將頭伸進水中,抬起屁股覓食。
外形:在雄性小水鴨兩邊屁股外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黃色斑塊,是牠的正字標記。雄鳥頭部像蒙著綠色紗巾的大盜一般,只是一旦秋冬到了,雄鳥換成冬羽時,外觀便與雌鳥一模一樣,不易區分。
食性與芭蕾舞動作:食性頗廣,稻穀、草籽、植物嫩芽、螺類等都是牠喜愛的食物。通常鴨科鳥類會利用扁長的嘴喙過濾水中生物覓食,濾食水生植物、昆蟲、甲殼類、軟體類動物。就這樣把嘴插入水中,邊吃邊緩慢前進,十分可愛!鴨科鳥類為了取食水中食物,常會把頭鑽進水中,只留下一個大屁股露在水面上,形成像水上芭蕾一般的滑稽鏡頭(其實真要牠們潛水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本沉不下去)。
鴨科的特徵:鴨科飛行方式都是把脖子伸長,整個身體呈一直線。另外,他們的腳大多具有蹼,以利於水中滑動。蹼足的功能大概有四種:
1.游泳或潛泳,雙腳可向左右展開,如槳一般划水前進,並能控制方向。
2.在泥灘覓食時,較廣闊的腳掌可分散體重,避免腳部深陷於軟泥之中。
3.小水鴨、綠頭鴨等鴨類,能夠由水上緊急起飛;其蹼足有很大的助力。黃嘴天鵝、鴻雁等大型游禽,因軀體笨重,須在水上經一段長距離之馳走才能起飛,此時足蹼亦發揮很大的功能。
4.著陸時,此蹼足亦可當作「氣閘」之用,雙腳旋轉向下方,使其發生氣流的抵抗作用,以利著陸時的減速。
繁殖行為:繁殖時,雄鳥不分擔任何工作,也沒有守護領域的行為。雄鳥追求雌鳥時,會做出頭上頂、尾上翹、頸羽外張、身體急轉等展示行為,以博得雌鳥青睞。一般說來,雄鳥在雌鳥開始孵蛋時就離開雌鳥,並與其他雄鳥聚集在安全的水域換羽(雄鴨的飛羽會全部一起脫落,此時的外型和雌鴨類似,並且大約有數週時間無法飛行,可說是雄鴨最為危險的時候。所以,牠們會成群聚集,躲藏在灌叢水草間,若遇上危險,即採用游泳的方式逃離),雌鳥則在巢邊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