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得像八爪章魚?教師身兼多重角色壓力,心理師這樣建議
教學、親師溝通、處理行政⋯⋯老師彷彿八爪章魚,每天有數不完的事要做。凡事要處理妥當的自我期待,也容易讓老師喘不過氣。《親子天下》整理老師常見的壓力情境,採訪諮商心理師與蒐集資料,給老師建議解方。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802
《親子天下》2022/12月號:SEL社會情緒學習ー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為了親師溝通順暢,許多老師會用LINE與家長聯繫或建立班級群組,但社群媒體的便利性卻也讓不少老師備感壓力,晚上回到家、收到家長訊息,已讀不回覺得心裡過不去,上下班的界線因此模糊,不能全然放鬆⋯⋯
以前的親師溝通管道是聯絡簿,現在成了時刻連線的社群媒體,讓許多老師回到家仍盯著看家長傳來的訊息,難以放鬆。
曾任宜蘭縣課程督學,現任職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負責多所 KIST 實驗學校的運營。他指出,現在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事,訊息很快就會在家長間傳開,中間可能夾帶著不完整的訊息或猜測,加上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待各自不同,這些都可能使老師動輒得咎,形成壓力。
隨著親師溝通形式轉變,老師如何建立與家長互動的默契,成為一道重要課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暨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執行長、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謝政廷分享幾道做法。
謝政廷表示,建立 LINE 群組的使用規範是最重要的,例如在班級群組中,不傳打招呼的社交類型圖片或是分享與班級事務無關的訊息。
另外,老師能和家長約定不在群組中討論個別學生的問題,因為若有家長針對特定同學提出意見,譬如指名某位同學影響到自己孩子學習,一方面可能有誤解,也可能讓被指名的同學與家長受傷,在群組裡引發班級衝突。且訊息一發出去,老師若未能即時看到,想緩和爭執也來不及。
同時,為了避免家長因為訊息未被回應,以為提出的問題未受重視,謝政廷建議老師要說清楚自己的回應方式。例如告訴家長,在上課期間會忙於課務無法及時回應,「但看到會盡快回你」。
同時,老師也可以讓家長知道,如果有事急著要找、可以用什麼方式聯繫。先把溝通方式先說清楚,也讓家長安心。
新課綱、雙語教育、混成式學習、生生用平板⋯⋯每過一段時間,好像就會出現新的教育政策、名詞。在高轉速的教學現場,老師一邊學、一邊教,焦慮自己跟不上改變。
教師在面對不熟悉的政策或是教學挑戰,往往因著對教育的使命感,投注大量心力,難免造成身心疲累。
諮商心理師林上能表示,每當有教師來尋求諮詢時,他通常會跟老師討論成為教師的初衷。他表示,其實老師多半有想帶來改變的熱情,但這股熱情卻常因挑戰而消磨,「談一談比較有重新充電的感覺。」他說。
除了找到人對話、共同討論、面對難題,林上能建議老師也可以透過自我對話與省思,找到方向。舉例來說,若是老師想要為新課綱開設新課程,或許可以從過往教學經驗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以及轉換角度思考,有哪些教學想法是以前在課堂上不能做、自己卻很想嘗試的?就可以用來規劃課程。
多接收外界新資訊,對因應教學轉變的老師來說也有幫助。譬如因為疫情、老師要學習許多線上教學技巧,林上能便建議老師跨出心防,多參加社群,參考其他老師的教學。
此外,林上能也會和老師聚焦在現有的角色、崗位與資源上,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事情?譬如,穩定作息與運動、從練習自我照護開始,或是說出自己需要幫忙。
為自己的努力設下界線也可能是一種方法。今年九月,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邀請心家藝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陳雅婷以「職家平衡」為題做分享。她提及,面對新事物與環境,老師要給自己適應的時間,也建議設下投入工作的界線,嘗試平衡工作與自我、家庭生活。
陳雅婷提及,有些人下班後不工作會焦慮,那可以規定自己回家後用多少時間處理工作,其他時間就留給自己、家人,慢慢調整。例如先處理比較有成就感的事,上手後、再處理不那麼熟悉的事,畢竟將許多時間投入在不擅長的任務上,也會疲憊。
一位老師,可能肩負教學與行政的責任,同時也是要教養子女的家長、是要照顧長輩的子女,有要經營的伴侶關係⋯⋯每個角色都要付出許多心力,讓許多老師感到分身乏術,心力交瘁。
多重角色相伴的責任感與壓力,也發生在老師的身上。林上能分享,他遇過有位來諮商的老師除了班上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需要照顧,又兼任行政職,同時在家還是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使這位老師壓力很大。
林上能便與這位老師討論,學校的事務工作,有哪些可能可以協調同事協助或是調整工作內容?這麼做會有什麼影響?以及,在家裡該如何向家人開口尋求協助?
「我們(指老師)習慣是給予者、照顧者,卻忘了自己也需要幫忙。」林上能說。
謝政廷在陪伴老師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老師遇到困難時,因為怕麻煩別人,會埋頭苦幹想著要自己解決問題,但是如果能詢問一些有經驗、或可能提供協助的人,也許能更快速地處理問題。尋求協助,並不表示在推卸責任。他說:「現在強調合作,老師也要跟彼此共學共好,跟其他前輩、同儕做學習。」
面對多重角色,謝政廷也鼓勵老師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做時間規劃。他表示,很多老師習慣一接到任務,就想著要馬上解決,但有時老師手上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可能一早來幾份公文,埋頭處理,時間分配與心思就因而紛亂。
謝政廷建議老師能做行程表或是時間管理規畫表,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排序,要緊的事先完成,有些事情則可以緩一些。將各種角色的任務做這樣的分類,逐步依序完成,內心也會比較安穩。
翻轉教育舉辦一堂給教育工作者的情緒敏銳度練習課,幫助老師提升SEL(社會情緒學習)素養。課程中將透過情緒的覺察與理解,以及提供日常練習的工具,增進教師安頓自我情緒的知能,進而能陪伴、引導學生管理情緒,拆除班級中潛在的情緒地雷。
下次會將影片放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