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支持怎麼做得更好?4層面檢視創造多贏教育環境

教師支持怎麼做得更好?4層面檢視創造多贏教育環境

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和各縣市教支中心近年陸續設置、營運,針對教師提供心理需求服務。《親子天下》採訪多位教育工作者與心理師,探討老師現今的共同困境與挑戰,以及如何支持老師面對未來。

  •  陳詩妤   2022-11-24 18:03 更新:2022-12-15 05:45
  •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819?utm_source=Flipedu.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l4-media-007819-221218
  • ・深度專題|老師不苦撐!超載時代教師倦怠處方

    「教師節放不放假不是我在乎的,我只在乎的是教師,快樂嗎?有身心健康的老師,才能確保孩子們的教育品質。」擁有30年國中小英語教學資歷、熱愛教學工作的老師林淑媛,去年選擇提早退休,離職後,終於有機會在教師節放假的日子,她卻在臉書上有感而發。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近年,全球的教學現場都經歷了從實體教學跳接到遠距教學、混成教學的陣痛。老師們一面調整教學回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也扛起責任關照學生的健康與學習,身心因此面臨巨大壓力。
  • 2020年至今,不停有外媒報導各地區老師的離職潮。疫情下,幾乎每個老師都要嘗試當直播主。而防疫政策更迭,老師的任務包括統計有誰確診、誰哪幾天要居隔、考試怎麼安排⋯⋯頻繁聯繫校方與家長,更讓老師每天都忙得團團轉。(看更多:停課後72小時:老師變教學直播主的心路歷程
  • 其次,108課綱和教育政策變化快速。教育部國教署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簡稱教支中心)計畫協同主持人喬虹提到,他們單位接到來自老師的諮詢電話中,許多人都提到108課綱對他們很有挑戰。隨著雙語、本土語、生生用平板等新政策陸續加入,老師們應接不暇,而這些技能多數老師並沒有在師培中接觸過,需要擠出時間增能。(看更多:雙語、本土語、數位轉型 細數老師轉型的壓力辛苦
  • 第三,少子化浪潮持續衝擊。家庭結構的改變,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環境,像是老師要回應家長,更多學習與照顧上的需求,或是許多學校控管教師員額,只能招代課老師,增加老師們求職的困難。(看更多:代理教師比例逐年提高,14%的背後犧牲了誰?
  • 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學志分析,社會大眾對老師期許、標準很高,因為老師不只是知識傳遞者,也是人格塑造者,因而也讓他們承受高度壓力。例如,大家會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過去,外界對老師的印象是鐵飯碗,然而,面對到大環境政策變化快速,老師肩上不斷被賦予更多重擔,再多的熱情,也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為了照顧教師的心理健康,台灣有愈來愈多單位開始關注老師的身心壓力,希望提供「超載」的老師支持。

·全國首創正念教育課程 實證顯示老師參與後幸福感提升

  • 某個平日下午,新北市立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的一間教室裡坐滿了老師。這個空間彷彿與世隔絕,不同於一般的教師研習,在此沒有快節奏的互拋問答或振筆疾書,而是老師們跟著心理師的引導,專注體驗正念。
  • 「閉上你的眼睛,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平時習慣快節奏工作日常的老師們,在3小時中,難得放下手邊工作、學習慢下來,專注於自己的感受。
  • 這個體驗帶給老師啟發,後續交流時有人分享:他希望以後盡量改掉一次打開很多電腦視窗的習慣,讓自己一件一件處理,才不會心慌意亂;有老師省思,平常要更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 這個研習的來由,是因為今(2022)年暑假,新北市教育局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運用師大教育學院研發設計的「正念社會情緒學習」Mind Spring 教案,試辦全國首創的正念教育課程,期待幫助老師減壓、覺察情緒,進而能帶學生安定身心。
  • 陳學志說,團隊舉辦針對教師社會情緒學習社群的工作坊幾乎都是秒殺,「實證研究發現,老師參與後幸福感提升、情緒勞務下降、教學自我效能增加。」(看更多:台師大教授陳學志:快樂非本能,是每個人要學習的功課

·2019年教師法修法  專門資源回應心理需求

  • 在這個教育課程正式推行之前,教育部也因應2019年的教師法修訂,在中央和各縣市陸續設置了教支中心,主要提供老師諮詢、諮商、團體與講座等服務,也在各縣市有合作的心理師及諮商所,正面回應老師的心理需求。
  • 在過去,部分縣市教師研習中心就開始提供教師支持服務。例如:早自1983年,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就開辦了「教師諮詢服務」,後續也增加了諮商服務;然而資源供不應求,因此老師當能使用到這些資源,往往已身陷嚴重困境。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執行長謝政廷表示,過去的老師缺乏適合的支持資源,有需求的人只能自費尋求諮商服務,而更多人則是把問題壓在心底。
  • 其實,根據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的政策,在各個教支中心成立前,老師的支持系統還包括學校人事室提供的員工協助方案(EAP)。然而,人事室同時掌管教師任用、升遷、解聘等,想求助的老師會擔心難以保密,例如:求助後,主管或同事得知他的隱私,甚至影響到個人績效考核或升遷調派,因此實際向人事室提出諮商的案例並不多。
  • 而修法後,老師的諮商與諮詢等需求,委辦給國北教大和師大,能讓老師更有安全感的使用。
  • 從使用率可以看出老師的需求,國北教大心理諮商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附設的芳蘭諮商所提供基隆市、桃園市、新北市老師的教師支持服務,使用率快速攀升,原預估1個縣市1年只會使用200人次的教師支持,但去年(2021)上半年就已經不夠用;今(2022)年的補助經費比去年增加一倍,不過採訪時甫步入11月,補助還是即將用罄。

·教師支持怎麼做得更好?4層面檢視創造多贏

  • 有身心健康的老師,能增進孩子們的教育品質。當一部車超載、負擔過重,可能轉彎時會重心不穩,行進時也可能帶給自己及他人潛在危險;同理,當老師負荷過重、壓力超載甚至暴衝,對學生也會造成影響。
  • 而教師心理健康的支持,分別可以從教師社群、學校、政府、自我4個層面來檢視。

·1. 自我:釐清工作意義,才能幫自己站穩腳步

  • 老師們每天的任務包含大量情緒勞動,例如要優先照顧學生、要當很多事的專家。喬虹表示,照顧他人的老師,卻往往忽略自己的需要,不善於主動求助。她鼓勵老師適時、主動求援和分享自己的弱點,和其他可信賴的老師交流。
  • 心家藝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陳雅婷受邀在教支中心線上分享,提到:「老師需要先釐清探討自己當老師的初衷、最想得到什麼?工作的意義要由自己來定義,很可能跟你的同事會不一樣」。
  • 良好師生關係、能力獲肯定、教學創新⋯⋯每個人在教職中各有不同的期待或初衷,以此為內心的定錨,幫助自己不會輕易被外界亂了步調。陳雅婷也建議老師調整心態,
  • 「人是逐步成長的,記得找到優勢發揮、揚長補短,弱項就不要太過勉強自己,除非它影響你太大。」

·2. 教師社群:由下而上透過社群,享受共同沒排課時間

  • 教師社群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支持。陳雅婷表示,老師獨立自主程度很高,然而有教師社群、輔導團,才會覺得不孤單,教職是需要一群人一起走、才走得長的一份職業。
  • 鶯歌工商教務處實驗研究組老師張瓊云是促成該校正念研習的關鍵人物。這個社群從2016年開始形成,先接觸薩提爾、七個好習慣,到現在的正念,社群的夥伴也是彼此重要的支持。
  • 張瓊云表示,校內教師社群能聚在一起參加研習,彼此交流,一起把所學實踐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能夠彼此激勵。
  • 而凝聚社群的要素之一是:期初在排課表時,老師們需要有共同沒排課的時間;否則,要一群老師共同空出個人時間,難度是很高的。

·3. 學校:透過制度鼓勵重視老師身心健康

  • 有些學校透過制度,盼望成為老師的提醒與後援。
  • 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誠致教育基金會在台灣發展的學校體系)基金會邀請 KIST 學校老師填寫個人發展計畫,若老師將運動項目排入個人目標,基金會提供每學期2,500元的費用,供老師採買運動用品、課程,有益於心情舒緩,上一個學期有超過六成老師填寫、申請補助。

·4. 政府:鼓勵主動求助,需要更多教支中心

  • 除了2021年正式揭牌、服務國立學校老師的教育部教支中心,各縣市教育局近年也陸續設立教支中心、連結當地諮商所資源,欲服務該地區的老師。
  • 從制度層面來看,陳學志建議,就像我們會用預防醫學對付癌症,老師心理健康也可以規劃預防性措施。
  • 例如,所有準老師在師培階段就經過「普篩」:受測心理健康量表,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人格特質與教職的適配度等。「不要都等到老師狀況嚴重了、心理生病了,才不得不面對。」陳學志說。
  • 面對變動的時代,老師們個個都在負重前行。社會應對老師的心理健康多加關注,且給予他們給予合理的要求與期待。當老師願意主動表達需要,眾人也願多出一份力,老師們將能在教職路上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