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漸長,父母老去,人生課題何其多,父母再愛孩子也無法為他承擔未來的人生。如果希望老來安心高枕無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迎向挑戰,學習吃苦。
文│林晉如
孩子成為「學習弱勢」,有些是家長造成的
期末時,聽到認真教師的「心酸血淚史」,心中感觸良多。
在教育現場,不是每個孩子都具備十足的學習力,一個班上總是會遇上幾個「特殊個案」,如果孩子可以在師長父母的支持鼓勵下學習,可以嘗到學會後的快樂果實,誰不想要呢?但是,想要得到學會後的甜美果實,要先付出,即便過程可能辛苦,可能會摔倒。
某些孩子之所以會變成「學習弱勢」,很多時候是因為特殊的家庭背景所致,家庭功能不健全、隔代教養、文化不利、經濟弱勢、父母忙於工作疏忽孩子、過度寵溺孩子、特權庇護等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在班上的學習是呈現「弱勢」狀態。
或許有人會認為,家長自己都無能力照顧好孩子,孩子到學校來不是自生自滅任其發展,完全不過問;就是雞毛蒜皮管一堆,打擊教師專業。家長一對一教導自己的孩子都不盡心,老師一人對近三十人,又不是千手觀音,能拿這種「學習弱勢」的孩子怎麼辦?難道姑且這樣罷了,反正一個班就那幾個?相信多數的老師無法眼睜睜看著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教室失去溫度,再困難也會力挽狂瀾,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
家境不錯,怎麼還會有「學習弱勢」?
我這裡要說的「學習弱勢」,並不是指偏鄉那種資源缺乏情形下的文化不利,相反的,有些家庭背景不差,甚至經濟能力很好,但奇怪的是,如果家境不錯,又怎會有「學習弱勢」?
一般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偏鄉,送書、送電腦、送許多資源入山,暑假也有許多充滿熱忱的教師入偏鄉服務,想盡辦法拉近城鄉差距,提升孩子能力。那種「學習弱勢」比較偏向資源不足、師資不齊或家庭經濟問題等造成的。
但是,屏除家庭功能不健全、隔代教養、文化、經濟不利之外的因素而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有著「學習弱勢」的情形存在。說起來矛盾,這種因為家長「過度溺愛」而產生「學習弱勢」的問題,有時更是考驗老師的耐力,家長只要稍一過力,就會將老師的教學熱忱消滅殆盡。
許多家長忙於工作,無暇管教孩子,卻又因彌補心態作祟導致過度寵溺孩子,造成孩子只要開口要求任何事物家長隨即允諾,讓孩子養尊處優,予取予求。孩子在校只要「自覺」學習有壓力或委屈,回家向父母「示弱」,父母就心疼不已,一狀告上學校投訴老師。
這種被投訴的狀況多數是因為老師「太認真」,很多時候是因為老師的責任心使然,希望孩子務實,希望孩子腳踏實地,但家長希望的是孩子別有壓力,快樂就好。
少子化的今天,孩子變成「稀有動物」
孩子一個人在家時是「王」,在父母眼裡是「最愛的寶貝」,是「掌上明珠」,是「祖父母的金孫」。但是,到學校來就應該收起自己尊貴的身分,你就是一個「學生」,不是「少爺」,不是「公主」,和大家一樣,就是一個「單純的學生」。應該學習各項知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並積極拓寬自己的眼界,充實自己未來的生存能力。
學習的過程中會有壓力、會感到辛苦那是必然的,但那壓力的來源是因為要挑戰自己,征服自己。挑戰從未踏入的叢林荊棘,想要順利的走出叢林,不免被荊棘劃傷,不免遇到野獸攻擊,或失足落入獵人捕捉動物的陷阱中,要能順利平安出關,想必會遭遇挫折。總之,在叢林摸索的進程中絕不會是一條順暢坦途。
但是,有些父母會忘記這點,孩子帶著「少爺」或「公主」的身分入校,對待他們的孩子要「特別寬容」,不能有所要求。
孩子如果課堂上不願意學習,要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回家功課不想寫,不願動腦,老師也不可以讓孩子補寫,因為補寫會占用到下課玩樂的時間。最好也不要補救教學,因為補救教學一樣會犧牲到下課時間。孩子只要覺得學習有點辛苦就受不了,想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用大腦的生活。
家長因為太過寵溺孩子,捨不得孩子皺眉,捨不得孩子臉上少了笑容,更捨不得孩子的臉頰上滑落辛苦的汗珠。
時間一拉長,孩子悠遊自在過日子的代價就是「不進則退」,課業越來越跟不上,生活自理能力不佳,等到猛然發現時已遠遠落後同學太多以致於想救也不知從何救起。這種「學習弱勢」,無關教育資源多寡,無關城鄉差距,無關家庭經濟,無關教師的教學品質。
越不肯放手、孩子成長後壓力越大
孩子的「學習弱勢」,也會造成他在團體中的自卑心態,自覺不如人而看輕自己。當看到同學傑出表現時,自卑、羨慕、自責、嫉妒、眼紅……想要取得好表現,卻又怕辛苦;幻想下次要進步,卻又有沒實踐的勇氣與毅力。沒想到原本想要悠哉度日的想法,在看見自己與同儕的差異越拉越大,最後竟變成孩子內心最大壓力及痛苦的來源,大相矛盾。
這種「學習弱勢」是誰造成的?就是父母過度保護,無止盡寵溺孩子的代價。
父母害怕孩子不快樂,因而大量減低了孩子該面對的現實挑戰,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孩子沒有在正確的引導下發展出「轉化逆境」的能力,遭遇困境只想要逃避,嬌生慣養「挫折忍受度」降低,以致於適應生活的能力也相對降低。抗壓力低就容易產生各種不適應症、偏差行為及退化行為。孩子長越大,反而越脆弱。
當孩子漸長,父母老去,人生課題何其多,父母再愛孩子也無法為他承擔未來的人生。如果希望老來安心高枕無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迎向挑戰,學習吃苦。
(原文發表於林晉如老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