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7
by Mella (親子天下嚴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蒙特梭利是什麼?資深幼兒園園長何翩翩線上告訴您!立即前往>>
今天鼓起勇氣和一位孩子疑似有亞斯柏格特質的媽媽會談,媽媽問我:「如果去評估,這個孩子會不會就被定型了呢?」我腦中瞬間像跑馬燈般的閃過好多的畫面:一個在學校會暴衝、語言能力超好、三歲看到英文字卡就可以照著唸做的孩子,在我們第一次和爸媽提到評估時告訴我們:「他怎麼可能需要評估,他兩歲就可以坐在那裡自己讀繪本半小時以上」;一位孩子好不容易接受評估也到醫院拿到證明,接受特教服務兩年後要畢業,媽媽卻有意無意的忘記把完整的IEP資料(註)交給小學的老師做銜接;還有一位爸爸在我們委婉真實的說明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療幫助時,衝到辦公室拍桌子,告訴我:「你不知道評估會害了他一輩子嗎?」
在要不要評估之間實在存有太多的模糊地帶,學校或老師要提出這個建議真的是需要許多的智慧和同理,得不斷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需要家長帶孩子去評估?」、「我的出發點到底是甚麼?」聽過有家長說某某老師就是愛叫小孩去評估,但我更在意的是老師背後的動機為何?是要為自己無法管理好孩子而脫罪嗎?還是真心想認識幫助這個孩子?我們也曾遇過一個媽媽,當孩子在安親班出現問題、暴動,老師打電話跟媽媽求救時,媽媽的反應是:「他服過藥(利他能)了嗎?要再增加劑量嗎?」
十多年在教學現場的經驗,加上目前學校也有為數不少的特殊需求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的是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孩子的困境?過動兒的衝動、無法控制是需要靠運動、社會技巧、堅持教養原則、飲食、規律作息,必要時的用藥等交互作用來幫助他穩定下來;亞斯孩子固執到難以變通,常讓你氣到咬牙,不是他們故意在挑釁你,而是他們天生就如此缺乏彈性;當自閉兒沉迷在識字、念英文、背地圖、背捷運甚至背萬年曆時,我們老師聽到只會背脊發涼,想著如何轉移他過度專注受限的學習,努力讓他更有彈性與增加生活經驗,而不是讚嘆著他有多聰明、多資優。
「評估」是找出最好的資源幫助他
我回過神來回答那位媽媽:「評估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讓我們更了解認識孩子,能夠對症下藥,用最好的資源幫助他,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被定型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更害怕的是被『錯過』」。
如果不處理,我們的經驗是孩子越大狀況越明顯,彈性越難拉,只要能在三到六歲的黃金期用對方法和策略,到小學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再用到政府的資源,前提當然還要爸媽觀念正確並全力配合,我們學校成功的案例真的非常多。
孩子是什麼樣子,與生俱來,身為他們老師的我們都接受,願意盡全力幫助他們,與其被大人誤會是偷懶、反骨、白目,有沒有想過很可能是他的一種需要呢?我們希望藉由評估做到的是幫孩子發聲,讓他人看到、了解到他的困難,不要總想著要一視同仁的要求他,給他一些彈性,為他設立屬於自己的進度與要求,如果可以甚至讓他自己也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了解自己並努力學習,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狀態甚至未加處理,隨著孩子年紀漸增,他們遇到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不可能自動好轉,也只能靠著社會磨練,甚至不停的經歷撞牆期最後再自己摸索重生。
我也曾和我們學校的家長分享,特殊需求兒的身分可以是一種護身符,當孩子無法流暢的社會溝通、自在的建立社交、當孩子又無法控制在教室內暴怒時,我們出於了解可以允許他離開現場到資源班或其他安全的角落冷靜;因閱讀處理速度、書寫能力緩慢功課寫不完,我們可以和老師商量只要寫一次圈詞而不是和大家一樣的三次,只要他功課完成的時間和其他孩子相仿即可,最怕就是大人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以為只要再嚴格一點逼他就可以做到,或是完全放棄、忽略他,因缺乏理解而把孩子流放到教室的角落當隱形人處理。
另外要提醒特殊生的身分絕對不會是擋箭牌,孩子仍有他該努力調整的地方,千萬不要出於彌補而放縱他,當造成他人困擾時可以試著說明孩子的狀況,但也必須同時要求孩子有相對的改變,就算是特殊需求兒也需要有所要求、有所堅持。
隱蔽孩子的需要,也斷絕了資源
吳佑佑醫師曾說過,有些家長明明就知道孩子是特殊需求兒,也拿到醫院的診斷書,卻不願意通報給學校知道,理由是「怕孩子被貼標籤就永遠不能翻身了」,醫師說:「標籤不用人家貼,而是孩子一來就掛在身上的」,這些孩子需要別人的寬容,並用不同的標準與方式相處,隱蔽他的需要只是在斷絕他的資源,更會造成老師的困擾,吳醫師笑著說:「不要這樣暗算老師唷!」開誠佈公地和老師討論尋求輔導室或學校的幫助,老師才會有後援,不要變相造成老師無形的負擔。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特殊需求與癖好,重點在於它是否影響到你的生活與學習,如果真的到需要協助的程度,就請面對並處理,而非消極的逃避或一味的責難孩子,也只有當做父母的我們能坦蕩蕩的接受,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不會造成孩子其他反社會情緒的發生。
我仍記得那位兩歲半就可以讀半個小時以上繪本的孩子給了我們多少挑戰,過動加上亞斯的特質,讓我們無數次升起想要放棄的念頭,後來因著家長的全力配合、政府的特教資源挹注,以及特教巡迴輔導老師的入駐,讓我們陪伴了他完整的三年;我更記得在畢業晚會主持人問有沒有人想要對老師說些甚麼時,他居然舉起了手,用不太流利的口語說著:「我要謝謝老師,因為,因為她保護我!」然後轉頭就看到老師淚如雨下的畫面。
也許你會覺得長大可能就會好了,也許你會說其實孩子就只是像我或另一半而已啊,但我們更希望他能擁有比我們更好的人生,不是嗎?因此當孩子需要評估時,請不要逃避,幫助孩子和我們更認識他,如果你可以因此放低一些標準,同理他的需求與不足,承認他真的做不到,對孩子來說也許才是最大的幫助。
註:IEP全名為「個別化教育」,它是由父母及老師為特殊需求生所規劃的目標與進度,每學期至少必須開一次會確認與修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