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04
- 作者 / 郭莉芳
- 文章出處 / 大人の社團
放大字級
周一送老么到幼兒園時,在小學門口遇到一個媽媽騎機車帶著一對兄妹停在校門口,三個人都戴著安全帽,但兄妹倆揹著書包、頭低低地,似乎在聽訓,隱約中聽到媽媽說:「遲到就遲到了,現在是怎樣……我上班也是很辛苦的......」
三個人臉色都不好看,合理猜測可能是時間已經8:45,早過了正常的上學時間,孩子忍不住抱怨、臭臉,媽媽也因此不高興了。等我送完孩子進到教室在走出校門,3分鐘後,這3個人依然還在校門口,而媽媽繼續叨唸著,眼看著反正上學已經大遲到,就索性把滿腹牢騷發完,好好地與孩子溝通,而兄妹倆就在校門口的人行道上一臉無奈地聽著媽媽訓誡。
女性勞動參與比例高
職場媽媽好爆炸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比例已經超過五成,換句話說,每10對家庭有一半是雙薪家庭,在傳統的社會期待下,多數媽媽是家庭與職場兩頭燒的神力女超人。因此懷抱著白天上班、下班還要趕著回家接小孩下課、煮飯的疲累心情,周末可能還要過著「一堆衣服待洗、家務沒人幫忙,放假比上班還要累」的生活。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上班很辛苦,孩子不體貼也就算了,如果還「身在福中不知福」,該怎麼辦?我建議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家庭開銷攤出來,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都花在哪裡,他這個小孩一個月花掉爸媽多少錢?
爸媽要戒掉「孩子專心念書就好」的觀念
讓孩子知道家裡開銷是必要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再有過去那種「小孩只要負責乖乖念書,錢的事我來張羅」的舊思維。畢竟即使孩子不知道錢難賺,也不一定會聽你的話乖乖念書,更何況升學制度也不再是當年「寒窗十年苦讀,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聯考年代了,現在已是人人都有大學念。搞不好你的孩子從小就有數字、財務觀念,長大會比其他孩子更有競爭力。
該怎麼做呢?首先當然你自己本身就要對家裡的開銷去向有所了解,可以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區分為以下幾種大分類:
- 食:全家一個月伙食費多少(最好能知道自己開伙與外食的比例)
- 衣:全家一個月治裝費
- 住:住在這個家「代價」有多高?每月房租/房貸、水電瓦斯費、管理費、每年的房屋稅與地價稅等
- 行:每月交通開銷
- 育:孩子每月安親班費用、每學期學雜費等
- 樂:娛樂開銷,例如出國旅遊、島內旅行、看電影、看展覽門票支出等
- 其他:孩子零用錢、返鄉探望長輩交通費、孝親費、婚喪喜慶等
對於國小三年級以下的孩子來說,因為數字理解程度有限,只要知道住跟育兩個大項就好;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放寬到「食、樂、行」,以及討論孩子的零用錢。
有機會帶孩子去自己辦公室
體會賺錢辛苦
我常會利用寒暑假期間帶孩子去陪我上班,讓他們看看媽媽一天忙碌的行程,然後再機會教育:「你覺得媽咪今天這樣可以賺到多少錢?」我不同的孩子從500元猜到5,000元都有過。
且不管正確答案是多少,我都會立刻換算給他們聽:「一天2,000元,所以我要認真上6天班,才可以繳你這個月的安親班費;再加上哥哥、姐姐的,等於我這個月4個禮拜上班的收入,有超過3周的收入都花在你們幾個身上。」
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始有概念,原來「我花了爸媽不少錢」,這時候,通常再補上一句「這還不包括帶你們出去吃喝喝的錢喔」,效果更好(竊笑)!
每對父母都希望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但父母的付出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茹苦含辛、默默咬牙。別忘了!專寵的疼愛可能會教出蠻橫驕縱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如早點機會教育,讓孩子們陸續知道養一個家其實並不容易,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早點讓他們「食人間煙火」,藉機引導「想要V.S需要」的差異,才是提升孩子財商的聰明作法。
作者介紹 郭莉芳
- 粉絲專頁「郭莉芳 X Smart理財講堂」
- YouTube「理財芳程式」節目影片
- 學歷:輔大影傳系、中興大學EMBA企業專班
- 現任:鉅亨網「理財芳程式」節目主持人、公勝保經公關總監
- 歷任:商周集團《Smart智富》月刊主筆、Smart理財講堂
負責人、聯合報主編 - 著作:《終結零存款—上班族這樣存,
不靠老闆照樣年年加薪》、《房產達人蔡璟柏教你便宜價買好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