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片提供/陳彥榮(臺大生化科技系副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5/7/29)
現代人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不論大人或小孩,打開社群軟體、玩遊戲、看影片、拍照、傳訊息等,成為每天例行公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有些人甚至因沒帶手機而感到不安,這種現象被稱為「手機成癮症」。
手機又不能吃,怎麼會成癮哪?
很多不能吃的東西也會讓你上癮!只要產生快樂的感覺,就容易成癮!
多巴胺 大腦快樂來源
人類大腦由許多神經元細胞構成「神經網絡」,負責認知功能。當我們受到一些「特殊刺激」,神經元會分泌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是讓人感到開心與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就像吃喜歡的食物或收到禮物的感覺。
由於這樣的刺激會讓你快樂,並且不由自主的想再接受刺激,久而久之,大腦會上癮。因為感到快樂,進而一直想做。
當我們吃喜歡的食物,尤其是甜的、油的或鹹香的食物(像是炸雞、糖果),大腦會活化這樣的「獎勵系統」,特別是中腦的「腹側被蓋區(VTA)」會釋放多巴胺,並且傳遞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它是主要負責「快感與動機」的區域。(見下圖)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吃美食時會感到開心,甚至期待再次品嘗。
手機也會讓大腦產生金幣?
哈,大腦不會產生金幣!但「看到金幣」也許會刺激產生多巴胺。
一九九八年,《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指出,我們打電動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近期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尤其是看短影音或玩手遊,大腦也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覺得快樂。
現代人使用3C沉迷經營網路社群、玩遊戲和拍照。
3C成癮 影響記憶睡眠
不過,如果太常追求這種快樂,大腦會變得「懶惰」,只想做馬上能獲得快感的事情。還有研究發現,一旦長期受到這種約束,大腦將會慢慢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像是閱讀、寫作業或練琴。養成使用習慣後,讓人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影響記憶力和睡眠品質。
我不想吃瓜子,會讓我變笨!
適度適量不會讓大腦疲倦。換個角度想,如果讀書能產生多巴胺,也許是一股強大的進步動力呢!
其實,生活周遭有很多不好的「上癮」會影響健康,例如抽菸。抽菸是用化學方式強迫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久了會讓大腦變得麻木,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並產生依賴,就是更強的「上癮症」。
有規畫 使用手機限時
其實手機不是壞東西,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它。建議每天安排「無手機時間」,例如吃飯不看螢幕,睡前一小時不滑手機,讓大腦有機會休息,變得更健康。
避免3C成癮還有一招,在假日時遠離數位電子產品,培養新的興趣嗜好,多參加戶外活動,如運動、郊遊。
與其讓手機控制我們,不如學會掌握使用3C的時間,讓它成為學習方面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