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要有「不比較」的勇氣

教養要有「不比較」的勇氣,孩子、父母才能遠離焦慮!

2018-09-05 由 鴿子醫生育兒 發表于親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現代父母的焦慮,每天盯著孩子,若別人的孩子會了什麼,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就異常焦慮,甚至著急的父母還會因此批評孩子。

 

其實,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開竅的早晚跟基因有關係,教養孩子要像燒東坡肉一樣,「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急不得的。

大腦若還沒有成熟,拚命訓練孩子只會使孩子恐懼學習。馬友友的母親說她從來不曾因為馬友友大提琴拉的不好而打他,因為打了他,他就對拉琴恐懼,一恐懼,他就不會去練琴,就不可能成為大師了。

孩子若有某方面的天賦,他會學的容易、表現的好。成就感會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研究發現,成就感越高,多巴胺越多,他越喜歡去做。在現代社會,信息獲得容易,手機上網一查,資訊到處都是;評比壓力隨之也大,父母要有抗壓力才能保護孩子成長。

父母不必把孩子跟別人比;對不必要的補習要大聲說 No,不必怕別人嘲笑,只要有人開始不隨波逐流,力量匯集後,那個流自然就改正方向了。

最關鍵的是,有時候,我們忍不住,總要把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比一比。

「比一比」的這個舉動,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那可以是一個「認識」的開始,一個「了解」的起端。所以最大的麻煩,是出在我們如何解釋、看待比一比之後的結果。

 

在家長會上,豆豆的爸爸媽媽說:「我們好驕傲看見豆豆的進步。豆豆從原來的坐不住,只會用哭鬧來溝通。現在他會用語言來說他想要什麼,常常一再的研究他手邊的東西。他雖然還不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交朋友,但是他開始會說『媽媽,我想和嘟嘟玩』。他的進步好大,我們好為豆豆驕傲。」

是的,豆豆的爸爸媽媽是在比較,他們比較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用比較來當做一個「了解」自己孩子成長的參照點,用比較來認識還有哪個方向來帶領自己孩子的成長。

天下有幾個父母學過幼兒成長發展,才當父母的?那是少之又少!所以比較這個舉動,成了豆豆爸爸媽媽自我成長的其中一個途徑。比較這個途徑,是把豆豆的爸爸媽媽,帶領到「把今天的豆豆和昨天的豆豆來比較」。這樣的結果,讓豆豆的爸媽,真正的看見豆豆的努力、並參與到豆豆成長中;他們對豆豆的愛,不會讓豆豆覺得是負擔。

 

反方向的,念家的媽媽在家長會上憂心的問老師:「我那天看到念家的同班同學,他讀英文朗讀很順;為什麼我們家念家,還不能向他那樣?念家是不是英語很差,我需要給念家請家教、報輔導班嗎?」,其實媽媽沒有看到念家在英語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英語閱讀的能力對念家來說,不是那麼容易就獲得。但是媽媽看不見!

媽媽用比較,來當做一個「檢查」自己孩子成長的參照點,用比較來評斷自己孩子哪個地方不是第一名。

所以這樣的比較舉動,並不會讓念家的媽媽自我成長。比較這個途徑,是把念家的媽媽,帶領到一個永遠不足的觀點:「念家為什麼不夠好?」這樣的結果,讓念家的媽媽,看不見自己孩子的努力、體會不到念家的成長曆程。她對念家的愛,成為了念家的負擔,因為念家會永遠不夠好!

 

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因為他們都以自己的特質來到這世界。他們不但會以自己的特質來成為自己,也會以自己的特質、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世界。而身為成人的我們,是守護那個遠景的助手?還是阻力呢!

相關連結:https://kknews.cc/zh-tw/baby/k9994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