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孩子閱讀──大人該扮演的四種角色

 

大人是孩子與文本的橋梁,能夠搭橋梁來引導孩子閱讀,需了解:「如何搭橋梁?」以及「如何才能搭『好』的橋梁?」。雖然,「搭橋梁」的方式會因「孩子」和「文本」而異,但整體來說,大人可扮演「鋪書者」、「介紹人」、「說書人」、「引導者」四種角色,來為孩子和文本之間搭起一座友善閱讀的橋梁。

上述四個角色的排序是依「搭橋梁的『費力』程度」而定!是的。「鋪書者」是較不費力氣的,「引導者」要花的心力會比較多,相對的,與孩子的互動也會愈多。然而,無論大人扮演哪一個角色,要留意的是,「交流觀點、豐富視角」是與孩子互動的最高原則。

要能落實最高原則,大人得於搭橋梁之前,自己先好好熟悉文本。具體來說,大人要站在不同立場來熟悉文本:先站在「讀者」的立場,我們會看到一本書的重點、意涵、與特色;接著,站在「孩子」的立場,我們要思索該文本對孩子的難易度、思索孩子可能會遇到什麼困擾;最後,站在「引領者」的立場,我們會規劃如何逐步引領孩子理解並喜歡該文本。

大人熟悉文本後,就能適合的鋪書讓孩子選擇、能介紹好書吸引孩子續讀、能流暢有情感的說書讓孩子聆聽、能問好問題以引導孩子理解思考。甚至,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大人可以與孩子交流自己建構的意義(我是怎麼想的?我認為這本書在講什麼?哪些地方很有趣或不有趣?)與閱讀歷程(我哪裡讀不太懂?我是怎麼讀懂的?)。如此,在搭橋梁的過程中,不僅可與孩子交流彼此的觀點視角,也可讓他們學到閱讀方法,進而體會閱讀的喜悅而更喜歡閱讀。

大人必須要跳脫出來,也就是目的性不要太強;並不是不能給孩子方向和主題,而是大人最好不要讓孩子覺得看完書之後一定要跟我們有一樣的感受。另外,我們大人要學習用孩子的觀點來挑選書,有時以大人觀點所選擇的書可能沒有那麼適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如果是需要一些生命厚度才能看得懂的書,孩子很難認同,也很難對閱讀這件事情感到新鮮和渴望。

大人最需要扮演的角色是,真的去注意孩子需要什麼,若是孩子「偏食」了,那孩子需要的幫助是什麼,我們怎麼樣引起孩子對於那些真正好的作品的好奇心,會讓他們想要做出不太一樣的嘗試,在這個過程當中,大人應該擁有開放的心態,不能規定孩子一定要喜歡或是看哪一類型的書。

我現在要與孩子共同讀一本書,會先去網路上找一些書評給孩子,我會跟他們討論:哪一種書評會引起你們的興趣?你怕看到什麼樣的書評?哪一種對於你有幫助?我們會從這個過程中去訓練彼此做一個好的介紹人,我們在介紹書籍給人的時候,能夠試著去用適當的語詞表達,吸引別人閱讀。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出版《有效提問》,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5777-%E5%BC%95%E9%A0%98%E5%AD%A9%E5%AD%90%E9%96%B1%E8%AE%80%E2%94%80%E2%94%80%E5%A4%A7%E4%BA%BA%E8%A9%B2%E6%89%AE%E6%BC%94%E7%9A%84%E5%9B%9B%E7%A8%AE%E8%A7%92%E8%89%B2/?page=2

班上每周五都有閱讀的作業,班上的孩子大多都喜歡閱讀有關自然生態的讀物,有時會補充設課有關的讀物,並且在星期一的閱讀課中和同學分享討論閱讀內容與心得,若家長在六日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閱讀,引導孩子閱讀,多視角的討論,相信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更提升,更重要的事也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