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緒是我的情緒,只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作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曹中瑋老師
我的情緒就是我的情緒,別全推給他人說是他的行為引發了我的情緒。
例如,當孩子粗心考壞了,我氣得暴跳如雷,那就是我生氣了!不能推託是孩子考壞了,還是粗心的,而讓我很是生氣。怪孩子使我生氣,這樣就不能對自己的情緒和後續的情緒行為負責囉!
你看到這兒,一定很不以為然,明明是孩子考壞了我才生氣的。別急!聽我慢慢說分明:
我當然是看到孩子考這樣差的成績而生氣的,我生氣也是很合理,我也可以生氣。但是,如果我能先分辨清楚,承認生氣是我的情緒,那我的情緒自然該由我自己來處理,不需要先向孩子發作。
我會先向內看看自己氣的是些甚麼?
可能我發現,我的期待落空了。我期待孩子有好的成績表現,一則當然是這樣表示孩子認真學習且很有成效;另則,代表我孩子教得好;此外,更能夠證明孩子遺傳了我的聰明和細心。所以這生氣是「次級情緒」,內心真的「原級情緒」是我期待落空的失望感。
若我細想,我是「可惜」孩子竟然因這種不該發生的粗心而考壞了,也因此「擔心」他這大而化之的粗心特質,會對他未來的成就有很大的阻礙。那這生氣也又是表面的「次級情緒」,我的「原級情緒」是惋惜和憂心。
弄清楚自己真實的情緒,不但比較能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情緒,讓我平靜下來,自然不會很快地,直接在生氣情緒下發脾氣、罵人和處罰孩子了。
前者,既然是我的期待落空所造成的情緒,而我的期待是我自己的,更該自己處理;
若為後者--惋惜和憂心,那我該想出比較合宜的方式,來應對孩子考壞的行為,有效地協助孩子改善他的行為。更使孩子也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願意自行檢討並改進。
發脾氣、罵人,通常只是讓對方害怕,特別是孩子,害怕的情緒升起,通常很難聽得進去生氣者所說的話,只想逃避!在親子之間,更是會破壞關係的。無效又讓關係變壞的狀況,甚是可惜呀!
PS.有人可能疑惑,孩子考壞了,生氣難道不會是「原級情緒」嗎?----通常不會的,因為孩子考好、考壞,那是他個人的事情和責任。他人做錯了自己份內的事情,嚴格說,也沒真正造成對我們實質的傷害,這樣的事件不太會引發生氣情緒的。這部分有機會再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