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導師最常被問:「老師,我小孩都不能專心,寫功課都常常分心,我到底該怎麼辦?」
如果我們把班上容易分心的孩子做個分類,大多數孩子分心的原因其實是生活中的某些習慣養成的,特別是生活節奏比較匆忙的家庭。
生活節奏匆忙,當然是因為大人造成的原因比較佔大部分,像是因為自己工作忙,所以要催著孩子趕緊做完作業、吃完飯、洗完澡、然後趕快睡覺。孩子年紀小、動作沒那麼機靈、想事情也沒辦法很周全,看在大人眼裡就覺得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然後大人就忍不住要插手處理,但這種救火員式的幫忙還要附帶上很大的脾氣,不但剝奪了孩子增強生活能力的學習機會,還讓孩子在長期的怒罵聲中變得膽小,常常是沒在「緊迫盯人」的狀態下神經線條鬆弛、呈現放空狀態,這就變成了我們眼中的「分心」。
我都很直接的跟家長說:「你們可以不要那麼忙嗎?或是不要兩個大人同時忙,而要練習把陪伴的時間完整的切出來給孩子,經營出家裡一個穩定的氣氛,孩子才能在穩定的氣氛中培養出沉穩、專心的性格。」
「另外,大人要示範『專心』給孩子看,因為『專心』太抽象,他要透過大人的示範,跟著模仿,才能夠學習『專心』。」
然後家長問啦:「專心要怎麼示範呢?」
我說:「和孩子同步作息。他寫功課時,你就坐在旁邊看書、做些文書工作都行,然後規定在三十分鐘裡大家都安靜做自己的工作,等到休息時間,可以說說話、吃吃點心,等休息時間結束,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工作。孩子會看到大人在工作時的態度,不會動來動去、不會邊玩耍邊做事,那種全心全意在自己工作的模樣就是『專心』。
等到作業和工作結束,可以和孩子們分享完成責任後的輕鬆心情,再找個獎勵的小儀式讓孩子們愛上『專心把事做好』的成就感,慢慢、慢慢,孩子就更能主動性的『專心』做事。」
跟家長道別前,我還會囉唆的多加一句提醒:「可以想像這樣的訓練必須投資的是時間,孩子在習慣上的養成,我們本來就要給予更多耐心的支持和陪伴。投資一年,可以換來十幾年不用嘮叨同樣的事情,想像那是多麽令人興奮的超值報酬率呀!那麼這一年就讓我們好好扮演『巧虎」的角色,讓孩子跟著我們一起學『專心』!」
孩子對任何事情的好奇心導致他們被吸引過去,這是天性,不是缺點,但「專心」卻是後天經過訓練才能養成的。所以當你發現孩子「不專心」時,千萬別急著生氣,而是馬上想到:「啊!是我忘了教他怎麼『專心』啊!」然後,我們就一起開始學專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