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在發展上多數有遲緩的現象,這使得他們在控制情緒上的難度會增加,因此會需要我們提供多一點的協助。處理情緒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在情緒發生之前,這不僅有預防情緒問題發生的功用,還能讓孩子有更多力量對抗下一次負面情緒的襲擊。以下提供一些情緒處理的參考策略,並以一名有ADHD的孩子(小明)作範例說明:
小明的精力旺盛,常常玩到凌晨還不睡覺,導致隔天起床總是生氣吵鬧,進到教室後也很容易跟同學起衝突。媽媽因此重新規劃小明的作息,每天一定會安排戶外或是運動、跑跳的時間來消化他的精力。媽媽除了養成小明早睡早起的習慣外,在晚上時段也不讓小明接觸3c產品,避免過度刺激的聲光效果讓他更加亢奮睡不著。
小明的彈性度較為不足,對於突然改變的流程容易感到焦慮。於是媽媽針對能事先知道的改變給予預告。例如:知道爸爸哪幾天要出差不回家,便帶著小明在日曆上將爸爸出差以及回家的日子做記號,每天帶著小明看日曆時重複提醒他這件事。
小明在大賣場中為了不能買玩具而大哭,媽媽態度溫和、立場堅地的告訴他:「你因為不能買玩具而很失望,太失望了所以很生氣很傷心,我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媽媽等待一陣子後發現小明沒有辦法回答,便提出選項讓他選擇:「要媽媽在這邊陪你等心情好點再離開,還是我們去吃冰淇淋等集滿三章獎勵卡下次再來買?」雖然小明沒有辦法馬上恢復情緒,但是漸漸的可以降低哭聲、接受媽媽的提議。聰明的媽媽也將這個事件放入預告事項中,下次要來大賣場前會先跟小明預告,哪些可以買、哪些不可以買。
媽媽發現好勝心很強的小明,在遊戲時比較能放鬆心情,也能提高挫折忍受力。一家人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當小雞的小明被老鷹爸爸抓到了。雖然結果是輸的,但是老鷹爸爸會用各種有趣的搔癢方式「吃掉」這隻小雞,讓小明不斷的咯咯笑,不再被輸贏的結果所綁架,已經慢慢愛上這種有點刺激又興奮的遊戲。另外,小明在「怪獸來了」的遊戲中,為了不讓怪獸發現自己的存在,於是努力控制著衝動躲在被子中,讓自己保持安靜不發出聲音、不亂動。這類調節控制自我的能力,對於控制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ADHD的特質有時會影響小明的行為,媽媽的確挺傷腦筋的,不過媽媽從不用負面語言評價小明表現。相反的,媽媽總是肯定小明的所有努力,如果有做不好的地方,那就代表下次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小明在媽媽長期的鼓勵下也開始變得有自信、更願意挑戰新事物。更重要的是,媽媽與小明的正向情緒會互相影響,負面情緒出現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呢!
小明喜歡聽故事,媽媽於是將他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放入故事中。例如:「小虎今天邀請小花跟他一起玩,不過小花拒絕了。小虎猜想小花可能有其他想做的事情,於是決定改邀請小馬,明天再試著邀請小花一次」。小明在聽故事的同時,不僅學習到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候也會將自己的情緒或委屈加入故事中。這讓情緒能獲得紓發的小明,變得更加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