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數學功課,承承總是皺著眉頭,對著作業發呆。好不容易做完了,一看之下卻是錯誤連篇。例如:兩位數相減的題目,個位數相減以後,十位數就變成相加……
看到這種情形,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辦了。臺北市仁愛國小教師趙曉燕,特別提供快樂學數學的小方法,讓孩子碰到數學不頭痛。
【孩子的數學真的不好嗎?】
在國小的所有學科中,害怕甚至討厭數學的孩子,一直是最多的。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數學好難啊!我不會算!」孩子們為什麼覺得數學難呢?老師們在數學的教學中,常常覺得每一個數學概念、每一個步驟,透過了討論與說明,應該很清楚了,但是為什麼一碰到數學習題或測驗,學生就不會了呢?這讓老師們也覺得很挫敗!當檢討習題或考卷時,學生們發現題目並沒有那麼難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找出關鍵,提升數學能力】
當孩子對數學發出「求救」訊號時,我們可以由以下幾個方向來處理:
一、對文字題了解與否
有許多孩子覺得計算題很容易,一碰到文字題就沒轍了!我們知道,計算題是屬於「程式性」知識,學習時只要細心的按照步驟處理就可以完成。但是,學生遇到文字題時,卻常常因為不了解題意,而不知道該用哪一種運算來解題。
從目前我國學生參加的許多國際性測驗,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明顯較其他國家來得弱,對於文字題的理解,當然與語文的閱讀理解息息相關,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著手。
不過,我們能等待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了,再來解數學的文字題嗎?當然是來不及的!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來了解文字題的題意呢?
二、幫助孩子解文字題
當我們遇到孩子拿著文字題來問:「這一題要用什麼方法?用加還是減?用乘還是除?」時,千萬別直接告訴孩子:「就用這個數去乘以(或除以)那個數。」甚至加上一句:「這麼簡單你也不會!」若是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做,孩子將變得不會思考,如果換了一個情境,他仍舊不會!同時也打擊了孩子的學習信心,下回碰到問題可能就不再提問了,這是很糟糕的狀況!
比較好的方法是要孩子將題目念出來,可以多念幾遍,有的孩子是根本沒有看清楚題目,但是在念的過程中,因為專注就看懂了題意,進而找出解題的方法。如果念完了題目孩子還是不懂,那麼,就可以陪著孩子從了解題意著手,如:說說看,問題是什麼?題目中提供了什麼訊息?這些數字之間有什麼關係?接著,才和孩子討論要用什麼方法解題。
三、運用方法來理解題意
到了四年級以後,數學的學習內容從整數漸漸擴展到分數、小數,數字的範圍也明顯變大,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極大負擔。因此,如果孩子還是無法了解題意時,不妨將題目中的數字變小,或用整數代替分數、小數,這時將大大的降低孩子學習上的難度,當數量變小時,孩子的數感較易掌握,也方便操作具體物,對題意的了解更有幫助。
當遇到植樹問題、時間問題、和差問題、倍數問題等,利用畫圖也是一個幫助理解題意的好法子,在畫圖的同時,也可以配合前面的簡化問題,孩子就可以利用類推,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解題能力呢!
當解題完成時,請提醒孩子將答案代入題目中,讓他再算一次,這樣的檢驗功夫,可以加深解題的印象,增加數感,也增進孩子學習的信心。
【讓孩子快樂學數學】
有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他沮喪的說,自從上了高年級以後,數學就沒有考過八十分以上了!有一天,他在黑板上計算小數的除法,計算的過程中,碰到了退位減法,還需在數字上做許多的記號,除了速度慢且容易出錯,這也是讓他對數學失去信心與興趣的原因。
對於基本加減法、九九乘法,到了中、高年級,已成為解題的工具之一,建議家長一定要透過不斷練習,幫助孩子熟記,要能在心算中立即得到正確答案才是。
如果孩子能體會到數學的用處,較能引起學習的動機與興趣。生活中有許多情境,例如:規劃旅遊的行程、預估旅費、裝修房子、上街購物……,都與數學息息相關,這時,孩子便願意去推想、運算,嘗試解決問題,也就能發現數學的威力了!
雖然許多孩子害怕數學,如果家長能嘗試用上述的方法,有效的提供協助,讓孩子在無壓力與開放的心情下學數學,效果一定加倍。
文/臺北市仁愛國小教師 趙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