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放手」

文章來源:蘋果樹/婉霖老師的語言治療室

放手

常常跟家長說教育孩子最重要三件事:「等待忍耐放手

要「等待」孩子回應、要「忍耐」孩子犯錯、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前幾天我到學校上課,一早到校經過一年級教室,看到還是有幾個家長幫孩子提書包進教室。治療課完送學生回小一班上,跟老師討論到那幾個不用揹書包還有人陪進教室的孩子,這些孩子共同的特點就是「很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老師允許不會亂動,在班上最常做的就是發呆……」,甚至遇到事情,媽媽隔天會進教室報告老師,孩子昨天怎麼了,希望老師處理,彷彿旁邊站著的孩子沒有嘴一樣!

這樣的保護真的是保護嗎?
這樣的照顧真的是照顧嗎?
 

講到我家姪女橘子當例子。善化有個體育公園,裡面有條寬度約兩公尺的水流,中間上錯落著大石塊,可以走到另一頭,但沒有扶手,所以要跨著腳步慢慢走過去,我們都叫這個地方「勇氣之橋」。我帶他去玩時,第一次他很害怕,我就牽著手帶他走,後來幾次後我就放手,甚至在另一端等著,他都走得非常非常好。

但有一次橘子竟然落水了!

那一次是他爸帶他去的,橘子爸爸是個比較謹(擔)慎(心)的人,可以想像走勇氣之橋時,會在旁邊一直說:「小心不要掉下來!」、「要看路!」、「不要走那邊!跨不過去的!」,過沒多久,橘子就真的撲通掉下去,後來勇氣之橋就從我們日常逛逛景點中刪去了。

後來我問橘子怎麼會掉下去,他說:「因為那時候覺得很緊張啊!」

有時候放手是一種相信。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做到,所以不會插手。」

#孩子會因為你的相信而學會信任自己。

總有一天孩子會朝著沒有你的道路前進,你覺得他該什麼時候準備好?如果不放手,讓他永遠在圈圈裡被保護著,這樣好嗎?世界很大,讓孩子有信心有勇氣去闖闖看吧!

 

放手之前

柚子自己整理的行李,比我還整齊,這個星期他跟著學校羽球校隊到台北比賽,整整一個星期。

上次寫了《放手》這篇文,不放手孩子變乖又變鈍,但到底什麼時候該放手?

放手的準則到底是什麼?一開始我們跟孩子牽著手就像個連體嬰,慢慢地有些孩子會掙脫我們,自己好奇探索這個世界;有些孩子需要我們告知:「先放手一下下,我會在這裡等你。」後來他會從冒險中獲得樂趣,一直到能適應獨立的生活。

冒險的孩子可能有50%把握就衝了;保守的孩子或許需要120%把握才肯試試看。冒險孩子衝出去失敗時,我們幫忙拍拍然後等待他下一次的暴衝;保守的孩子我們確定他可以,用鼓勵推他去試,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等待著。

放手之前確定我們牽手有牽好、牽滿?確定了就放手吧!

就像我每次考慮讓孩子從課程畢業時,有時會不放心想繼續照看著,但轉念一想,如果他的能力準備好了,就該讓他去其他環境磨練了。

雖然內心我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懷念那個「腦袋裡只住阿姨」的小柚子,現在凝視著他的背影,一想到未來有一天,他會跑到我再也跟不上的地方,我一點都不遺憾,因為我知道就是有那段牽手的日子他才能飛得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