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自然科第一單元「月亮」重點整理
※月亮像甚麼:
一、夜晚觀察月亮發現表面有一些圖案,我們由這些圖案發生許多聯想,因此有嫦娥奔月玉兔搗藥 吳剛伐桂的故事。
二、其實月亮表面的明暗圖形是因為地形有高有低,暗的地方
地勢低,亮的地方地勢高。
※關於月亮的常識:
一、月亮和太陽一樣,也是由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二、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能夠看到月亮,是因為太陽照射到月亮,月亮反射太陽光。
三、白天可以看到月亮,通常白天可以看到月亮的時間是:
農曆20-25日上午或農曆4-7日下午。
四、月亮的自轉週期與公轉周期都是27.3日,因此朝向地球的
永遠是同一面。
五、月亮每天的形狀都會改變,大約每隔29-30天又會出現相
同的形狀,和月球的公轉有關,月形變化的規則性和農曆
日期有關。
六、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ㄧ。
七、月亮上無水無空氣沒有生命現象。
八、地球上的潮汐受到月亮對地球引力的影響。
九、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
十、月亮出現時間每天會晚約50分鐘。
※如何觀測月亮?(要注意的條件是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一、利用指北針先找出正確方向。
二、運用地面的參考體來描述月亮位置。
三、測量月亮高度(仰角)的工具是月亮仰角觀測器。
也可以計算拳頭數來測量月亮高度(仰角)。
※ 月亮觀測後應該記錄的項目:
1. 日期:觀察當天的日期。國曆和農曆
2. 月形:每日月亮形狀的變化。用圖形表示月亮形狀
3. 時間:每天觀察時的時間,有時每隔一小時觀察一次,就將當時的時間記錄下來。如19:30 20:30
4. 地點:觀察地點的參考點畫出有利於表達月亮出現的位置。
5. 方位:利用指北針找出正確方位才知道月亮升起或落下。
6.仰角:使用月亮觀測器觀測出的結果。
※ 表示月亮的位置:用方位 (表示方向) 和 仰角 (表示高度角)
※ 月亮的變化(和農曆日期有關)
一、月亮的形狀:每一天形狀的改變,是因為月亮繞著地球轉時
(月球公轉),被太陽照到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
的月形(同一天月形不會改變) 。
二、月亮的高度角:在同一個晚上會改變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
三、月出月沒:月亮每天出現時間晚約50分鐘,是因為月球公
轉,每天向東偏12.2度,而地球自轉每四分鐘轉一度,
所以我們每天晚上要看到月亮的時間會延後約50分鐘
(4乘12.2等於48.8分鐘) 。
四、月形變化
第一次朔月至下次朔月的月形變化順序。
朔(新)月 眉月 上弦 盈凸 滿(望)月 虧凸 下弦 殘月 朔月
※分辨月形是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方法
1.上弦月:a.農曆上半個月(農曆初三~15日)出現的月亮。
b.月亮會亮在 右邊 。
2.下弦月:a.農曆下半個月(農曆15~30日)出現的月亮。
b.月亮會亮在 左邊 。
※可利用月相辨別方位:
因為月亮的光是太陽照射所產生的光,因此月亮光亮的部分便 會永遠朝著太陽的方向。
在滿月前所看到的月形會朝太陽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在滿月後所看到的月亮光亮的部份會朝向日出的方向,即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