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風,造價上億的風機,就只是難看的金屬桿。更重要的是,夏季不能動的風機,就別再算入備轉容量了! "
轉載自 2018-08-20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夏日炎炎,民眾發現各地沿海的許多風力發電機組都沒在動,不然就是轉速緩慢。台電公司解釋,這是台灣夏季缺少熱對流所致,每秒風速不到四公尺就不會轉動。民間業者則說,他們的機組風速在二.五秒速以上即可轉動,比台電強。
不管誰強誰弱,政府正要斥資上兆經費打造海上風機,而檢視我們既有的風力發電,竟然是多數風機在夏季無法運轉,這豈非像打了全民一記悶棍?在台灣需電最殷切的夏天,風機竟然無用武之地;那麼,我們的能源轉型政策到底在轉什麼?
年初曾有能源專家打臉經濟部說,台灣不適合發展風電,因為夏季風力平均發電容量因數只有五%。換成白話,一百架風機,只有五架在運轉。能源局隨即反駁稱,風力平均容量因數其實是十四%,沒有專家說的那麼低。但是,十四%比起五%,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能源局還說,政府目前採取的是「風光互補」的策略,夏季用光電,冬季用風電,減少燃煤空汙。但這樣的說明,一點也無法減輕民眾的疑慮。夏日是大家用電的高峰,但政府全力押寶的風機卻派不上用場,這莫非是在賭「夢想發電」?何況,所有綠能加總也不過占發電比重的四%,政府竟說要「光能補風能」,這和「以漏堵漏」是差不多的概念吧!
沒有風,造價上億的風機,就只是難看的金屬桿。更重要的是,夏季不能動的風機,就別再算入備轉容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