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7_奶奶的排骨粥
昨天完成形近字的查找、解釋與生字本的書寫,今天進到課文,預計要讓孩子們繪製心智圖並回答基礎題,當然事前工作不可少,決定以「人事時地物」帶他們拆解課文來找線索。
請孩子們先行看題目,奶奶的排骨粥,問他們會如何拆解,得到的答案很一致,奶奶的─排骨粥。就回答繼續追問,既然是奶奶的,那表示作者和奶奶是什麼關係?祖孫,是奶奶的孫子。當然,從課本那作者照片看來,絕對不會說是孫女呀!哈哈。
接著,為什麼是排骨粥?不是排骨飯?這「粥」有什麼特別意思?事先有預習的孩子這時就立即反應,表示因為牙齒不好的關係。追問,那奶奶的排骨粥是為誰烹煮的呢?為自己還是為了孫子,也就是作者呢?答案也很一致是作者。此時,請孩子們想想本課所要傳達的意思,大多表示是祖孫之間的情感互動。
因為有些孩子還沒看過課文,於是留時間給他們閱讀,同時在黑板上書寫待會要一起討論的項目。
人物當然就是奶奶為主,但是,互動的作者也不能缺席,而這餐桌上夥伴彼此之間發生的事就是下一個要找的。
事件在文章裡由撞斷牙齒開始,帶出奶奶細心料理排骨粥,祖孫成為分享軟爛食物的夥伴,後來的矯正牙齒階段也是如此。
時間則依事件的發生順序,分別在作者八、九歲的童年時期,矯正牙齒的國中時期,長大成人回家探望時,還有最後關鍵的早餐時光。
地點當然就是餐桌囉!
文章裡出現的重要物品,作為主角的排骨粥當仁不讓,祖孫一起分享熟軟水果也不能漏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那牙齒,因為它才帶動了祖孫間的溫馨互動。
人事時地物都分別找出之後,接著,找一下「感受」。除了生理上撞斷牙的痛,還有矯正牙齒難以進食的餓,就是覺得排骨粥美味無比,奶奶沒有牙齒的笑容可愛極了,只是孩子們竟然察覺到,最關鍵是作者「彷彿回到童年」的感受,因為想到了被照顧的過往歲月,這真的有出乎我意料之外,令人驚喜!
最後,將祖孫的互動也列出來,發現不論是在八、九歲,或是國中時,甚至是長大後,幾乎都是奶奶在照顧孫子,孩子們說這是奶奶疼孫子的表現。那身為孫子的作者呢?他們說孫子都「記得」,而這也表示他很孝順、很愛奶奶,不嫌棄奶奶年紀會陪伴她,也喜歡一起分享食物的感覺,懂得感恩與惜福。
在將這互動關係定義並寫下溫馨後,內心是高興的。發下基礎架構題,將剩下的時間交給他們,期待收假後的繪圖與作答內容。
20180301_奶奶的排骨粥
20180301_奶奶的排骨粥
收回孩子們的作業,檢視基礎架構題的作答內容,發現很多人都在摸魚,隨便寫個幾句就好,雖然有點火,但是回頭想想,這可能是因為看不懂文章內容所導致的現象。既然是讀不懂,那帶他們重新讀過課文就好。
首先,提問:這篇課文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大多能回答出是祖孫之間的感情。順著這個答案去追問:那煮粥和感情之間有什麼相同處?回答內容無奇不有,像是煮粥一樣要先準備好食材這類答案都出來了,請孩子們留意「時間」,終於有人發現都需要時間,提醒他們都是需要長時間的用心經營(烹煮)。
接著,以課文裡作者列出的三個事件為例,依寫作(時間)順序將作者牙齒狀態寫下,同時也以黃色粉筆把奶奶的牙齒狀態寫下,做為對照。孩子們發現作者的牙齒愈來愈健康整齊,奶奶的牙齒卻愈來愈糟,歸結他們的發現,得到「從牙齒的狀態看出作者日漸成長,而奶奶卻日益衰老。」
看起來像是廢話的歸結,重要的不在表面,而是所要其中隱含的意思,牙齒狀態呈現出祖孫在年紀、牙齒甚至是健康上的差異,可是從文章裡這些不同帶出的卻是相同的「彼此關心」,奶奶照顧孫子,孫子體貼的回應。愛需要長時間用心經營,在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
帶出主要意旨之後,再回到課文,帶孩子們看看作者如何鋪陳。
以八、九歲貪快被撞掉門牙的事件為引子,帶出奶奶花心思烹煮排骨粥,然後詳寫排骨粥的作法,從先燙過新鮮排骨,與薑片一起煮出精華來作為煮粥湯底,到放入洗好的米、紅蘿蔔和乾香菇,讓湯頭更清甜,最後排骨肉得煮到一撥即分、入口即化,才大功告成。這詳細的作法描寫,呈現出用心所在,入口即化的口感,傳達出奶奶長時間看顧爐火的辛勞,這些都是奶奶對孫子的愛。
第三段點出本課的主旨,奶奶因為牙齒不靈光而有了這道私房菜,容易入口的特色,成為作者療傷時期補充營養的美味佳餚,一場意外讓祖孫成為餐桌上的好夥伴,彼此間關係也在一起分享熟軟水果和特意久煮料理時,日益親密。
作者再以國中牙齒矯正時,奶奶為家裡「牙齒不好的人」準備特餐為例,承接餐桌上的夥伴關係。在回憶過往之後,作者寫出現在的他,牙齒已長得整齊又健康,奶奶卻連原本的假牙都沒辦法戴上。不過就算是如此,奶奶仍主動問作者要不要一起吃粥,把他當成孩子一般不讓他幫忙,再次寫出疼愛孫子的表現。
而作者呢?彷彿回到童年,等著奶奶煮一碗溫暖順口的粥,來飽足身心。生理的飽,很好明白,那心理的滿足呢?作者寫下「看著奶奶一邊端來開胃小菜,一邊開心又滿足的笑著,沒有牙齒的笑容實在可愛極了!」我想,能夠陪伴奶奶一起吃粥,就是心裡最大的滿足吧!
再次詳細的解說課文之後,將文意挑戰題發下,讓孩子們回家先行預習思考,明天課堂上一起討論。
20180302_奶奶的排骨粥
文意挑戰題第一題,希望孩子們注意到,依著時間的寫作順序和刻意提及的牙齒狀態,去體會作者想藉此傳達出的意思。黑板寫上時間的轉變,從八、九歲到國中,再到長大成人,牙齒狀態分上下區別出作者和奶奶的不同,前者撞斷到矯正再到整齊,後者則是從不靈光到不好,最後連假牙都戴不上。
提醒孩子們,課本文字表達的是現象,希望他們思考的是背後想傳遞出的情感。引用三年級學過的一課,牽您的手,幼時長輩牽自己的手學走,長大後牽長輩的手陪著走,帶孩子發現與相似的情感表現,幼時奶奶煮排骨粥照顧作者,長大後作者陪伴日益衰老的奶奶吃排骨粥。
組間巡視,參與各組的討論,在討論過程裡,孩子們發現作者很珍惜與奶奶一起吃粥的時光,因為只要奶奶開口問,他都會開心的說好。也有人發現作者很用心,除了將奶奶煮粥的過程詳細寫出來,也記得生活裡的重要時刻,都有奶奶花心思煮的粥陪伴度過。
從陪伴再帶孩子們去思考:作者能做什麼事?從課文的描述裡,似乎他做不了什麼事,因為奶奶將作者當成孩子一樣不讓他幫忙。可是,卻也因此讓他們發現,作者說他彷彿回到童年,等著奶奶煮一碗溫暖順口的粥來飽足食心,正是作者體貼的舉動,因為他讓奶奶感受到自己還能夠為孫子做些事,還可以照顧孫子,她是被需要的,不是沒有用的老人。
作者能做的事雖然不多,卻是最重要的陪伴,而且是真心歡喜的陪伴,因為他看著奶奶開心又滿足的笑容,覺得那沒有牙齒的笑容是可愛極了。這看似微不足道的陪伴,卻是讓奶奶覺得不孤單的最好方法,能讓她露出打從心底高興的笑容,祖孫間的溫馨情感與幸福氛圍,因此產生。
體會到作者想傳達的意思之後,請他們想想:自己又能做什麼事?藉此了解作者除了從一碗排骨粥傳達出祖孫間的和樂情感,更想讓孩子們明白,長輩需要的很簡單,時常回去問候與陪伴,就能讓他們不會感覺孤單。
文意挑戰題深入討論一題,剩下的兩題則簡單說明,交給孩子們回去思考並作答。
20180302_奶奶的排骨粥
第一課沒有來得及施行的口說發表人人賓果版,今天終於順利登場!請孩子們在空白本心智圖旁,找出空間畫上井字,正中間格子寫上自己的名字。為他們調整分組,兩兩一組,方便口說發表的進行。
首先,各自得向配對的隊友發表,以心智圖為依準,不能再看課本,結束後請隊友在井字中任選一格簽名。接著,向外尋找發表對象。為了讓他們能跟不同組進行交流,於是要求得先找其他五組各一人為對象,剩下的兩格才能依自己意願任選。
基於鼓勵孩子們勇於挑戰,我也加入成為可發表的對象之一,而且,還有可觀的加分等著他們來拿。不過,有勇氣的並不多,大多都是眼神飄向前方,遲疑了一會後很快又飄走。敢於挑戰魔王的,今日,一隻手的手指頭還數不完,呵呵。
最後,截止時間到,公開抽籤進行賓果遊戲,連成一線即可得到加分。
自雅惠那裡學來的口說發表人人賓果版,恰好符合目前對孩子的期許,也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獨力完一課的口說發表。決定以人人賓果的方式進行,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一)在孩子們之間互相發表,減輕獨自上台的憂慮,漸次訓練出口說整課的能力。
(二)前後八次的口說,可以增加對課文的認識與印象,也能在口說時發現自己心智圖的不足,有改進的機會。
(三)後續的賓果遊戲提供了找人發表的動機,這比逼迫或要求他們更有效。
首次操作,孩子們的反應看來是很能夠接受,初步的要求也不多,時間掌控還可以更好。日後再操作幾次並逐步增加要求項目,在期中考之前希望能達成最後的目標。
20180305_奶奶的排骨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