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重點:審題、摹寫修辭、記敘文(寫景)寫作技巧、閱讀理解
這課是個人很喜歡,覺得寫得很美的一課。
先審題,詢問孩子「秋色入山林」寫的是什麼時間、地點,秋天到山林裡為什麼要用「色」字?「入」指的又是誰?(並不會特別引導,自由作答。)
內容提問後,再次複習「摹寫」的修辭法,並請孩子找到文本中運用哪一種感官的摹寫句子。孩子除了找到所有句子外,也會把描述動作的句子誤認為是摹寫句,如「打開所有的窗子」、「然後坐在窗前,面對林中的大樹」要特別跟孩子做澄清。
接著分析文本寫作方式,從「小木屋"走到戶外散步"在林間與小動物相遇"湖邊」,由近而遠的敘述,也跟孩子提醒,描寫景物,要注意到「視覺流動」,不管由近而遠、由下而上、由左而右……,要有順序,不可雜亂無章。
然後,和孩子討論文本第四段的精彩之處。
「從林間走出,我踩著輕快的步伐來到湖邊,望著水面的林影,像是一把熊熊的烈火,綻放著絢麗的色彩。一陣秋風迎面吹來,只見一波波的湖水翻湧,原來,秋日的湖面除了幽靜的美,還有一股壯烈的氣勢。」
開始提問:「熊熊的烈火」指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譬喻?
孩子都可以回答。
但孩子知道「壯烈的氣勢」指的是「一波波的湖水翻湧」,但卻找不出「幽靜的美」說的是「望著水面的林影,像是一把熊熊的烈火,綻放著絢麗的色彩。」
繼續引導:作者一開始來到湖邊,湖水是什麼樣子?答不出來,再給鷹架:是平靜還是有波浪的?
答:是很平靜的。
問:為什麼?
答:因為可以看到倒影。
問:所以後半段「幽靜的美」指的是什麼?還是無法回答,突然領悟到孩子可能不懂「幽靜」的意思,所以無法回答,解釋後果然就順利進行了。
最後,再回到題目,詢問孩子為何要用「秋色」而不是「秋天」?一年四季中,秋天最顯著的特色是什麼?在文本中,有哪些句子在描寫秋「色」?「入」字除了指作者進入山林,是不是也隱含了秋天的顏色也進入山林,把樹木染紅、染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