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恩為非洲帶來改變, 布吉納法索有他親手創立的孤兒院與愛滋病諮詢中心。 現在他把改變的力量帶回台灣,鼓舞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偏遠地區……。
在課本裡,非洲大陸是黑色的。在世界銀行的報告裡,非洲是赤貧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地圖裡,非洲是暗黃色,充滿瘧疾、寄生蟲病,以及惱人的愛滋。
但連加恩至少讓布吉納法索這個位在西非的小國,有了不同的顏色。
去年五月從非洲回台,現在在榮總家醫科擔任住院醫師的連加恩,今年剛好滿三十,而立之年。皮膚還是白白,一貫的斯文眼鏡,話不多,笑起來還有大男生的靦腆。
他剛剛結束為期三十天的社區醫療。過去一個月,他到北投社區,跟義工一起送餐,進入居民家中訪視,替中低收入戶、獨居、慢性病的老人做醫療諮詢。這是台灣家醫科醫師踏進社區的新嘗試,而連加恩想更接近真實社會。
從二○○一年選擇到西非服替代役開始,連加恩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建中畢業的他第一次離家超過三個月,第一次見識到攝氏四十五度、會把塑膠椅子都熔化的高溫,第一次被糞坑飛出的大蒼蠅鑽進鼻孔,把他叫醒。
但他帶來改變。現在布吉納法索有他親手創立的孤兒院,還有愛滋病諮詢中心。回到台灣後,他到各學校演講,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新偶像,許多大專畢業的年輕人願意追隨,到偏遠地區服務。
「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連加恩說,「這樣,好命才有意思。」而現在,連加恩把他的好命,從非洲帶回台灣。
改變世界,也要貼近台灣
榮總的家醫科正在試行一項新訓練。他們嘗試將家醫科的醫師送進社區,要求未來的醫師不僅看到「病人」,更要看到「全人」,從了解病患的生活開始找病源。
即便在非洲和民眾生活了三、四年,回台灣進行社區醫療訓練,連加恩還是有新的感受。
「我們平常在醫院看病人,只花兩分鐘,」他說,「可是他們回到家裡,就是一般民眾,他們怎麼過生活,為什麼會有這些病,只有親自去看才知道。」
曾經一位獨居老人得了退化性關節炎,到診所看病,連加恩覺得不嚴重,開了簡單的止痛藥給他。但跟著老伯伯回家,才發現老伯伯住的地方沒有電梯,孩子長大了也不住家裡,他根本很少出門,連帶著運動量變少,心肺功能也變差,所以關節炎愈來愈嚴重。
當下他才覺得,原來除了看器官,看到整個人是那麼重要。
也有讓他心疼的經驗。有些老伯伯不肯去醫院,他原來百思不解。後來到了老伯伯家中,聊了好幾次才發現,「他說,在治療過程中換了醫生,怕原來的醫生不高興。」
要節約,要感恩
而從非洲回到台灣,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他欲言又止。
「要珍惜醫療資源,要更感恩,」他說,台灣的健保每年有四千億台幣預算,連外國人都羨慕,但他在醫院看到病人濫用醫療資源,不禁感慨。
在非洲,他曾眼睜睜看著七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患了怪病在一個月內相繼死去,也目睹病患因付不起醫療費用,只能選擇放棄。
相較之下,有健保與乾淨病床的台灣,簡直是天堂。而他每回看到病患要求醫師不斷開藥,或病癒不願出院,心頭就很衝擊。或許他能改變非洲,但要改變台灣,還有很長的距離。
但他沒有停止改變的信念。他到許多學校演講,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偏遠,國合會現在報名外交替代役的人數上升很多倍。他也每天與非洲的孤兒院與諮詢中心聯絡,了解現況。
其實連加恩現在忙瘋了。第一年住院醫師要上很多課,月底要寫很多報告,他已經熬夜好幾天,連吃飯都沒時間,坦承壓力很大。
但在被報告追著跑的三月底下午,他又驅車前往慈濟大學。他笑說,今天肯定又要熬夜了。
但為什麼要去?
「因為他們都是醫學系的學生,」他語重心長,「如果他們能因此有好的改變,那帶來的影響是好大好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