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太極

閒聊太極

現人正往台北路途中,昨晚有幸與幾位同好聊及,我對自己理想的[柔性太極推手]的抱負,至深夜乃盡興方歸。

我趁車上閒坐,總結昨晚言談中幾個觀念重點。

1.[鬆]不是自己想如何鬆,而是身不管如何接力何處接力,意感能離不開腳意就是鬆。即身雖感力仍意能守根即是鬆。

因腳底是太極一切變動之機,身形只是隨力的應合化動,任何力皆影響不到腳的沉穩方稱鬆。即所謂[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道理。

2.還是[手本無虛實,卻能應力之變而自虛實]。沒有無風自生波的水面,水面無風必平如鏡。這就是我所提出,手只維持一個[均意]之論。手若無感力,絕不自己妄動。

但人之力非硬入即後縮,我手只因感人之動,入即自合其實,縮即如水注縫的自補其虛。故說[能自虛實]。

但凡人皆有心緒的起伏,一感外力形雖未動,心意已然[起心動念]於內。身體神經早已蘊亢奮的衝動。

所以何謂太極?真是腦裡所塞裝填充的道理一堆?它是種心的洗練,是種意氣的沉澱,是種習性改造的修行。若不懂此道理,凡所填塞的都只是自我麻醉的興奮劑。

太極身體接人要[你強任你強,清風拂山崗]。身形常如止水以應力之變,力一加身則即承之,載之,運之到動之的[自然化變]。

所以[周身輕靈]豈是,你想怎麼輕靈就是輕靈?是身能隨力方動始動的[化動],才稱[輕靈]。

反之力未即,心已如猿似馬的焦躁,身形必因之急應則生頂,急閃則生斷。若此只見豈人的心慌意亂,豈是所謂的[輕靈]?

關於這點,若我昨晚還有其他較近技法的解說,都只是枝枝葉葉的無足輕重。只有真領會[心能安於力,形能合於動]的心境,則一切技法,技術,技巧,只是自然運生的化動而已 。

但話雖如此,人畢竟非生即成聖為賢,觀念又常只是種方向指引,還是得靠我,不停親手啟發身體的[神經記憶]。

身體久自會因習慣而漸[習以為常],到不勞思不勞想的[不化自化,走自走]的自然而然。當然前題是要我能沒累到倒下之前。賣老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