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角鴞 〔Ⅱ〕 20 cm 55-120g 普遍的留鳥
黃嘴角鴞的體型比領角鴞來得嬌小,眼睛虹膜為黃色。攝影:DW
外觀型態、鳴聲:眼睛黃色,嘴巴黃褐色,角羽較不明顯,常在入夜之後,發出「噓~噓~」之聲。在天氣晴朗的夜晚山區,黃嘴角鴞的聲音好像迴繞在身旁,有時數隻不同方向的黃嘴角鴞會熱情的向您打招呼,甚至還會回應人類學牠的聲音唷。其實,這都是雄鳥的叫聲,為了宣示領域,此起彼落的呼喊著啦!黃嘴角鴞又叫做「台灣木夜鴞」。
生態習性:出現在低、中海拔26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於入夜後開始活動,平時可聽見牠們在樹頂層鳴叫,但是獵食時通常在靠近地面的植物附近。冬季時,林道上的黃嘴角鴞會呈等距離停棲,並在70-100公分的位置覓食。(林文隆)
食性:主要以蛾類、甲蟲、蟬等為主,亦會捕食小型鼠類、鳥類、蝙蝠或蜥蜴。黃嘴角鴞飛行時快速無聲,技巧極佳,能隨獵物做不規則之急轉。
布農族的送子鳥:以前醫學不發達,婦女懷孕的初期是無從得知,但有一種有趣的風俗是:當某家婦女懷孕時,就會有貓頭鷹在其住家周圍鳴叫,鳴叫時間常達半年,所以有貓頭鷹在附近鳴叫時,布農族人都不會去趕牠,因為這貓頭鷹會是小小孩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