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斯文豪遇見藍腹鷴

藍腹鷴(紅骹仔、華雞) 〔Ⅱ〕        ♂80 cm  ♀50 cm   1000g不普遍的特有種
 
藍腹鷴的雌雄長相大不同。雄鳥華麗(上圖),母鳥羽色樸素。腳為紅色,可與帝雉作區別。攝影:DW
 
發現史:英國人斯文豪(Robert Swinhoe)於1862年取得由漢人所獵捕到一雌一雄的藍腹鷴標本(台北縣淡水山區),交給英國的古德(John Gould)於同年發表為新種。為了紀念斯文豪就把此鳥命名Euplocamus swinhoe。現在,藍腹鷴被歸在Lophura屬(Lophu+ura是頂+尾),因為此鳥後頭長有一撮突起的羽毛。鄉土名華雞,是因那華美的外形而來。另外,紅骹仔一名也和牠紅色的雙腳有關。
斯文豪的生態記錄:下面是斯文豪的紀錄(劉,1989):
「我僱請的獵人通知我,捕獲一隻華雞,這是我看到的第二隻。當地的中國殖民叫牠華雞,牠常在內地的山上出沒,是典型的森林鳥類,活動於山區邊緣,但很少降到中國人居住的低矮山區;清晨與黃昏時,雄雉習慣站在空曠的樹枝上或土著的小屋頂,展示自己,旁若無人的喧叫;牠昂首闊步,豎起尾羽,有若雄雞。我提供獎金,鼓勵獵人們盡力捕捉,結果成功地獲得一對。在前往山區的旅行中,我期待在牠出沒的地區發現,瞭解牠在自然環境的生活情形,但徒勞無功。」
分布與習性:藍腹鷴原分布低海拔山區到25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但人為開發的關係,現在只有到1000M~2500公尺的原始森林,才比較有機會一睹牠的丰采。覓食方式喜歡停停走走,偶爾啄食身旁食物,從一項胃含物分析研究顯示:藍腹鷴食物有80%是植物性,其他才是蛾類、蚱蜢、甲蟲的殘骸。有時,牠們也會在地上以嘴喙撥土搜尋食物,但很少像雞一般,用爪扒土。
藍腹鷴的警覺性頗高,常於晨昏活動,林道及山徑是較容易發現牠的地方,藍腹鷴在林中來回活動,似乎有使用相同鳥徑的習慣,進出林子亦有固定出入口。大部分雉科的鳥類夜間都會在樹上棲息(帝雉、深山竹雞、竹雞也是如此),藍腹鷴亦然。
繁殖行為:冬末初春(通常二月份開始配對),藍腹鷴開始建立生殖領域,雄鳥之間打鬥及驅趕的行為頻率增加,求偶期雄鳥會繞著雌鳥兜圈子,展示華麗的羽毛。牠會盡力舉高外側的翅膀,不停的點頭,將身體前傾,並間歇性的向前衝刺。另外,深紅色的肉冠會脹紅,發出鳴聲,以吸引雌鳥的注意。藍腹鷴可能是一夫多妻制度(一雄配2~3雌),但牠似乎不太體貼,只顧吃自己的,不太理會跟隨牠身後的妻妾群,配對後雌鳥會離開築巢,全部雌鳥離開後,雄鳥又恢復獨居生活了。至於孵卵育雛工作全由雌鳥一手包辦。
1995年4月終於發現藍腹鷴的巢,藍腹鷴的巢會築在大型遮蔽物底下,如倒木、岩石等突出物中,也有的會築在樹上(高約4公尺,所以,雛鳥在孵化隔天,就會隨親鳥從高空中一躍而下)或芒草中。每一巢卵數從3~8顆不等,以4~5個居多,孵蛋期約20多天。巢從二月到七月均有發現紀錄,但主要集中在四、五月份。藍腹鷴是早熟性鳥類,剛孵出的幼鳥即可活動,但母鳥仍會等到所有幼鳥都孵化後才離巢。之後就由母鳥帶雛鳥,一段時間後幼鳥才得以獨立。
鳥中的白蘭地:有些鳥類是可遇而不可求,愛鳥人士會把白頭鶇(或白喉笑鶇)、藍腹鷴和帝雉三種鳥取其諧音稱為白蘭地,能見到牠們就像飲用白蘭地美酒一般香醇醉人,可見這三種都是極其稀少的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