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種方法,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小孩

4 種方法,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小孩

文/ hannah  

我的小孩最近常說的三個字是「誰叫妳...。」譬如說有一次,我帶他去踢足球,有好幾次他都接不到球,一時說媽媽站太遠,一時說媽媽踢太用力,最後他生氣的在發脾氣。我想要安撫他的情緒,他不但不領情,還生氣的邊打我邊說:「都是妳啦!」我沒好氣的說:「你不可以打媽媽,請妳說對不起!」 經過了一番掙扎後,他才小聲的說:「對不起!」接著他突然變得理直氣壯地說:「但是,誰叫妳把球踢哪麽遠...」當時我還不以為然,想說他可能在氣頭上,所以硬要跟我爭辯。到了晚上,當一切都過去了,我們躺在床上聊天 (我們習慣在睡覺前把一天發生的大小事情回顧一次),當我問到他生氣打我的事情時,想不到,他還是認為是我的錯。那時候,我真的感到很懊惱。其實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雖然每次到最後他都會道歉,但是他好像都不認為自己有錯。不管我怎樣跟他解釋,他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但是是妳先不對」、「但是是他一直要搶我的球」,他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我不希望我的小孩長大後成為一個只會推卸責任,沒擔當的人。我們當父母的,必須要教導小孩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敢任意妄為。 
 

小孩為什麽想要把責任推給別人呢?

美國行為治療師 James Lehman, MSW 認為,小孩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的原因是:
  1. 小孩不想要被罵
    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自己遲到了,卻怪天氣、怪交通,重點就是不想被老闆罵。

  2. 不想承擔後果
    不管是要他們道歉或是處罰,都是小孩不願意承擔的。

  3. 不想要被否定
    如果小孩經常的被說這個不對,哪個不是,是蠻令人沮喪的。

但是原來小孩發展出「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是從父母或照顧者第一次問他「你為什麽這樣做」開始。試問哪一個父母沒有說過這句話? 有時候小孩答不出個所以然來,父母還會幫他們找理由:「是因為妳覺得很好玩嗎」、「是因為你不知道危險嗎」。原來我們一直在「訓練」小孩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 

原來當小孩說「對不起,但是...」時,他們其實是在說「對不起,但是都是你 (或是其他人) 的錯」,或是「對不起,但是不關我的事」。他們道歉只是為了要安撫大人,希望大人不會生氣,其實他們並不想要承認或是認為自己有錯。他們會在「對不起」後面加上他們的解釋或藉口,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慢慢的,小孩會習慣性的把自己的過錯都推卸給別人,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所以當小孩做錯事情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避免他們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呢?
  1. 不要問小孩「為什麽」
    如果我們問他「為什麽」,只會給他機會為自己的行爲辯護。父母應該針對小孩的問題和小孩溝通,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的理由是什麽,有些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我看到你推妹妹,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覺得現在應該怎麽做?」以我自己的例子,如果要我忍住不問「為什麽」其實有點難,所以我會改問「發生什麽事」。因為當我問「發生什麽事」時,我是希望小孩只要把事情發生的經過說給我聽,不需要他加入任何自己的解釋。「我在玩玩具,妹妹突然跑過來搶我的玩具,然後我把她推開。」雖然當時的情況是情有可原,但是小孩推人的動作還是不應該,所以還是需要為了他的魯莽行動而道歉。

  2. 讓小孩面對自己的問題
    當小孩做錯事情時,通常我們都會要求他們道歉。有些小孩會毫不猶豫,甚至嬉皮笑臉的說「對不起」,但是我們會懷疑他的誠意。也許他常常被要求說「對不起」,所以已經麻木了;而且他知道只要他說「對不起」,他便可以離開哪個狀況。他已經把「對不起」當做是逃避的工具,應付大人的伎倆。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根本沒有辦法學習承擔責任;道歉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很快的,他又重犯。如果說「對不起」已經變成一種形式,再多的道歉都沒有用。小孩應該學習面對自己的問題,指出自己的過錯,譬如說「我不應該弄壞妹妹的玩具。我下次會好好的問妹妹借玩具,而不會用搶的。」當小孩說「我不應該...」時,他承認他有過錯;當他說「我下次會...」時,他的腦袋裡有認真的思考解決的方法。對於小孩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

  3. 不一定每次都要道歉
    有時候「對不起」三個字真的很難說出口,特別對於年紀比較大,或是個性比較好勝、倔強的小孩,說「對不起」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們寧願接受處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但是他們不認錯,並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錯。同樣的,我們也不希望有一個常常把「對不起」掛在嘴邊,但是卻從來沒有真心悔改的小孩。我們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可以自己思考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們道歉。「你不一定要道歉,但是我希望你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下次應該要怎樣處理。」有時候我們會太執著要求小孩道歉,卻沒有顧慮到小孩的自尊心。我們可以從小孩的表情知道,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錯,但是因為在氣頭上,所以嘴巴打死都不要承認。通常我會把小孩帶到房間,讓他先冷靜一下,等他情緒好一點後,再和他慢慢溝通,了解當中是不是有什麽委屈。

  4. 不要讓小孩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有時候小孩不只在道歉時會為自己找藉口,意圖逃避責任;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他們常常怪東怪西。譬如,小孩起床起得晚,卻怪媽媽開車開太慢,所以害他遲到;或是,小孩積木拼不好,就覺得是積木有問題。他們不會反省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便要多訓練小孩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小孩哭鬧,或是因為拼不好積木而發脾氣時,父母可以對他們說「這樣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或是「我們試試看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等,讓小孩從小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概念。我們也可以直接問小孩「問題在哪裡」,給小孩思考的機會,訓練小孩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後面對它。我們從生活中的小事情開始教導小孩,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才知道應對的方法,而不會只懂得哭鬧或是推卸責任。

其實我覺得小孩有不當的行為,父母本身要負很大的責任,是不是我們平常太遷就小孩? 我們自己有沒有愛找藉口的習慣呢? 有沒有給小孩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或是每次遇到問題,我們都搶先去為小孩解圍? 這些都是我要反省的問題。我很明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過來,所以我會把握每次小孩「發難」的機會,希望可以慢慢的把小孩的行為和觀念糾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