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7_空城計

第七課空城計,史上有名的心理戰,與孩子們完成基礎題的問答後,接著挑戰題一起來思考、討論。

第一題「如何分出段落?」不意外,首選答案為「以第一幕、第二幕來區分」。不過也有特別的想法,像是以人物來區分,只是沒能夠完整清楚地表達他的意思,就先擱下不討論。另外,有個孩子的答案更不清楚,但是明白其實他是很厲害的角色,因為能夠以「文章架構」來思考的不多,他能隱約察覺,已經足以讓我高興很久了!

第二題「孔明聽到前哨回報前後的態度有何轉變?」一組直接引文章裡「憂心」,算是典型「簡答」性格流露,而且根本沒有仔細思考題目。其他多有提及「沉穩鎮定」、「驚訝」、「憂心」和「嚴肅」,可偏偏少了一個「自信」。不過能從「糟了」和「沒料到」推得「驚訝」,從「下令違者處斬」推出「嚴肅」,已經很不錯了!提點他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與「自信」的關聯後,下一題。

第三題「孔明的『險招』如何施展?」請孩子們依序寫出步驟與用意,這次有了意料之外的收獲!這一組雖少寫了一項,但是其他全寫了,而且在揣測孔明用意的解釋也很合理,比我預期的回答好太多了。本來以為只能停留在胡謅瞎扯的階段,沒想到只有一組如此,而且不能算胡扯,只是提早把結局帶到這題來說明,其他組都有七、八成命中,只是意思表達夠不夠完整的區別而已。

於是,照著這組孩子們的想法,在黑板上整理出答案,補充沒講出的第一點,以及引領他們對用意做更深入的探究,過程中因為孩子無厘頭聯想與口誤,出現不少爆笑場面,歡樂中學習更投入。(除了少數幾個。唉!再想辦法吧~)

討論過程裡,特別把「老」給點了出來,這是他們幾乎不會去注意的地方,可是偏偏卻又是空城計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請孩子們思考為什麼一定要是「老」士兵,找年輕力壯的不好嗎?孩子們第一反應在預料中,他們說:「課本裡講城中只剩老弱殘兵啊!」好個「矛盾」攻擊!還好「老」師我不是備課備假的,馬上回應:「那前哨是老人囉?士兵甲、乙、丙都是老人?如果都是老人,為什麼孔明還要特別交代是『老』士兵呢?」哈哈!

進一步引領他們思考:「年輕人」和「老人」在事情處理上有什麼不同?幾個鬧場答案後,正解出現:老人經驗豐富!是的!這麼緊張的時刻,如果被小毛頭年輕人過於緊張的表現給露出破綻,那不就白費了孔明一番苦心?況且,「愈是安全的地方就愈危險」,幾個老人在城門口掃地,若在平日是再平常不過的畫面,可是明知大軍壓境、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刻,豈不怪哉?

若不是下課鐘響,若不是趕著去站導護,後面兩個步驟還可以再討論,可惜得擱下,先抄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下星期一來再謄寫到筆記裡。

今天的課堂明顯好於過往,經過幾課的反覆練習實作,孩子們更能掌握「依旨文本」的要領,而且多數也能依著提問尋找、思考與討論,所以答案不再天馬行空或胡拼瞎湊,命中率變高了,而且回答的語句完整許多,比起以前「簡答式」回答問題,改善的程度真令我感動與高興!(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