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梢喜鵲來

喜鵲(客鳥)                         45cm  200-270g   普遍的留鳥
 
喜鵲身上的羽色會隨著光線而有所變化。攝影:DW
 
鄉土名稱:喜鵲又名蔣鵲或客鳥,在康熙23年(1684)由蔣毓英擔任台灣知府時由華南輸入台灣(另一說是蔣元樞於乾隆40年(公元1775年)任台灣府知府時輸入),當時他放在台南地區,因為來者是客,故又名客鳥。如此數百年過去,喜鵲已擴展至北台灣,融入台灣的生活了。目前以台南分佈最多,另外,桃、竹、苗地區和西部平原也有穩定族群。不過說也奇怪,從康熙年間(1684)至今已300多年,喜鵲仍無法飛越中央山脈,因此東部地區是沒有喜鵲的。長安國小校園中也有喜鵲在此活動唷!另外,喜鵲也是苗栗縣的縣鳥唷。
生態習性:喜鵲通常單獨或兩、三隻出現在平地或農耕地帶,牠們食性頗廣,昆蟲、爬蟲、鼠類、鳥卵也都是來者不拒也取食漿果或種子。喜鵲生性機警,在覓食時通常都會有一鳥在高樹上觀望,擔任守衛,等地上的另一隻鳥吃飽後再換班。喜鵲耐寒力與適應力均佳,因而分佈廣大。
築巢:一般鳥類築巢大約要一週時間,但是喜鵲卻要一個月,牠們十分講究,不斷把材料反覆拔起來、編回去,就是希望巢能穩穩固固的,而且還會在上頭加上泥土、羽毛、棉絮、獸毛(有觀察過飛去乳牛背上拔毛的紀錄呢)。喜鵲有沿用舊巢的習慣,且會隨時加以修補,因此規模是年年擴大,因為不斷「頂樓加蓋」,最後便成為塔狀的巢了!
民間傳說:喜鵲被中國人認為是吉祥的鳥類,據說:如果一早聽到喜鵲叫聲,就表示會有喜事或賓客臨門。而且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時,牠們還會在空中搭起一座「鵲橋」以供牛郎、織女相會之用。正因為喜鵲有吉祥之意,有些建築的裝飾(如金門地區的宗祠牆垛上的石刻)會畫喜鵲站在梅樹枝條上的畫面,取其「喜上眉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