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_第四課拆組換檔
結束第一單元的一到三課,進到第四課之前,拆組了。依照對孩子們的觀察,表現好的升級,表現普普的留級,表現差的當然只能降級。另外也挑了三位成為小幫手,也就是所謂的「自學組」。賦予小幫手的任務除了在分組討論與繪製心智圖時,到各組去給予建議與回饋,更希望他們三人能彼此激盪出更耀眼花火。
至於會是璀燦花火,還是只剩一縷清煙的「花火(台語)」,那就得看藉這一課換檔工作順不順利了。
在詢問對這課的字詞義沒問題之後,以主角「珍.古德」為第一道提問,配合著之前讓孩子們觀看的影片與課文,依序引導出:
「珍.古德」是著名的「動物保育學者」,她所保護的動物是「黑猩猩」,因為在她研究的過程裡發現黑猩猩有「瀕臨絕種」的危機。這危機來自於「人類捕捉、殺害」,導致黑猩猩的「數量減少」。其中,「小黑猩猩」是最可憐的,珍.古德為「失去雙親」的牠們成立了「保護區」,教導牠們「野外生存的能力」,最後再「野放」回大自然之中。珍.古德也四處「演講宣傳保育動物」的重要,她的熱情與行動獲得各地人民的「認同、支持與尊敬」。
以提問大致將課文內容回憶過一次後,回到課文,請孩子們就課文意思做區分,分別列出本課各段落是在介紹珍.古德:(1)「研究」黑猩猩的原因,(2)「保護」黑猩猩的過程,以及(3)宣傳保育的「影響」。
對課文意義段有了初步認知之後,回過頭來以自然段去找關鍵詞。依著句號拆段的原則,帶著孩子們一起找出並判斷哪一個是主要關鍵詞,整個過程還算順利 ,很快把四個自然段的主要關鍵詞都找出來,分別是:
(1)珍.古德
(2)研究發現
(3)成立保護區
(4)感動
只是,在試著利用主要關鍵詞串出課文大意時,孩子們發現有個地方「怪怪的」,也不是不好,就是覺得有些「不完整」。帶著他們重新檢視課文,提醒「成立保護區」與「研究發現」之間的關係,這才把後者改成「發現危機」,讓課文大意可以成為:
「珍.古德在研究黑猩猩時,發現牠們有瀕臨絕種的危機,於是在非洲各地成立黑猩猩保護區,她對黑猩猩的關愛和致力保育宣傳的行動,讓世人為之感動。」
關鍵詞找了,課文意思也解釋了,明天校外教學,後天直接進入心智圖的繪製與口說發表準備。換檔,加速了!
20170316_令人驚豔的自學組孩子
20170317_震撼教育
連著兩天的口說發表,針對心智圖上「缺漏」的地方,一一提問並要求說明理由。孩子們大概都以為只要照著以前的模式就能輕易過關,也沒想到老師竟然會這麼嚴肅,所以看得出來有被嚇到。但是,被嚇到後還能知道去修正,那就有希望了。
在昨天令人驚豔的自學組口說之後,早上有四張圖要求重拍,分別是另兩位自學組和尚未發表的兩個共學組。看看圖的內容,其實差異不大,但相信有修正就表示有重新思考過,於是答應並以重拍的做為口說依據。
果然,今天的狀況比較好,最嚴重的是漏掉課文關鍵字句,但是就算如此,其他部份都有進步,那嚴重的疏漏只能姑且列在先天不良──老師說過的會忘,沒說的當作不存在。唉!再想辦法來補救吧。
在昨天自學孩子發表之後,問了她是如何準備口說的。不意外,認真的孩子在畫了初稿之後,自己唸過,發現有缺漏的就補上,不管是增列關鍵詞或以連結線補充。每修正與增補後就再唸一次,反覆唸並與課文對照,終於造就她昨日令人驚豔的表現,而這不就是活生生擺在眼前「傑出的表現」嗎?也正是第四課開始的單元名稱。
昨天,以自學孩子為例,給了其他孩子們機會教育。今天,結束所有的口說發表之後,特別以她和其他孩子的優點來說明:
透過語文來學習如何表達自己,這幾位各有優點,有的文字繕寫通暢,有的思考敏捷,有的擅長繪圖,各有各的長處,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要成為他們,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向他們學習各自的長處,讓自己已經擅長的更好,不會的可以學會並精進,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語重心長,雖然也顧慮過才小三的他們,懂嗎?但是,該說的還是得說。震撼教育之後,下週來統整結束這一課,聽懂沒,就再觀察囉!
20170320_回到課文找解題線索
這個單元給孩子們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樣的人能做得出傑出表現。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得了解這單元四課所介紹人物與其所做的傑出表現之外,還得從課文描述之中找到解題線索。
今天,藉著《黑猩猩的守護者》這一課,跟孩子們一起當柯南來解開謎題。
為了讓討論的話題能夠有效聚焦,特別叮嚀孩子們,要把找到的線索字句在第幾頁第幾行說清楚,黑板上用簡易方式註記,順便教他們如何筆記。
一節課整理完成,孩子們察覺口說發表時,竟然對珍.古德如此不敬,因為才說了兩三項她的特點,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
帶完這部分,第四課算是可以告一段落了。明天進第五課,加油!
20170323_問題與討論優秀作品
第四課《黑猩猩的守護者》問題與討論,拖到今天才看,沒想到還蠻讓人高興,因為大部分都有進步,而這幾位是愈寫愈好。六張圖五位作者,兩位自學小幫手,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一隻默默吃著葉子的幼蟲,還有一顆期待他早日突破成蟲的卵,不同程度都能寫出令人讚賞的內容,可見不是行不行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跨過為或不為的門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