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鵟鷹(國慶鳥 南路鷹) 〔Ⅱ〕 L:♂39~51♀ W:♂102~115♀ 過/普
灰面鵟鷹喜歡停棲在制高點,導致了牠們的悲劇。攝影:DW
名稱由來:灰面鵟鷹的名稱由來多半與牠遷徙的行為有關。因為每年十月灰面鵟鷹會從北方南遷至菲律賓等地渡冬,途經屏東滿州一帶時,正值台灣的國慶日前後,吳森雄老師為加強保育成效,特稱其為「國慶鳥」。有些族群則是從宜蘭進入台灣,沿溪谷夜棲阿里山一帶,翌日再棲息於滿州,這些由山後(中央山脈)飛來的鳥就被叫做「山後鳥」。到了隔年春季北返時節,灰面鵟鷹會從菲律賓等地北上過境八卦山區,由於這些鳥是從南方而來,彰化人就稱呼牠們是「南路鷹」,加上正值清明時節,所以又有了「清明鳥」或「掃墓鳥」之名(這幾年過境期好像在春分前後較多)。大甲地區的居民則認為灰面鵟鷹乃鄭成功部下所化,於每年清明前後,前來此處鐵砧山弔唁國姓爺,因此稱呼其為「國姓鳥」。小小的灰面鵟鷹居然有六種名稱,也真是不簡單。
食物影響遷徙:灰面鵟鷹因為主要的食物是蜥蜴、小蛇、昆蟲、鼠類等為主,而這些動物大多有季節生長的問題,因此灰面鵟鷹必須遷徙找尋食物,屬於「完全遷徙」種類,除了食物考量,高緯度地區日照長,活動時間也較久,對於幼鳥成長時間可以相對縮短,北半球冬季時則飛至南方食物較多之地區。
灰面鵟鷹主要繁殖在中國東北、日本、韓國及西伯利亞,冬季遷徙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度等地。秋季遷移時會南下沿台灣東部海岸、中央山脈西側至墾丁集結後,再飛至菲律賓等地區。北上時則從墾丁沿西部海岸抵八卦山後,再從新竹地區出台灣,這是因為東北季風等鋒面的影響所致。據2002年記錄,一天可以見到5000隻的紀錄。
飛行與遷徙:遷徙飛行時,在前方者最耗體力,後面的成員利用前導者的氣流,可節省大約40﹪能量消耗,也因此群體中會不停交接班,輪流擔任前導。灰面鵟鷹狹長型的翅型有利於長距離飛行,此外,飛行時的「翼指」(或稱指羽)有調節氣流的功能,可讓飛行動作更穩定。一般說來,先飛回北方的個體多半是公鳥,這是因為雄鳥急於建立繁殖領地之佔領(有2月份出發的紀錄,Birdy,1999)。而這種先回去的鳥,其體力也比較好,畢竟那時的氣候情況比較惡劣,牠們得克服後才能安全抵達。值得一提的是,遷徙時的飛行方式是「直線式飛行」,但起鷹時則會採用「龍捲風式」方式升空,這時往往會形成壯觀的鷹柱。
遷徙路線與起落鷹:
天氣差時,為避免羽毛沾濕導致失溫,且不利飛行,牠們會在樹稍等待天氣變好時再飛行。起鷹時,鳥群會利用氣流,沿稜線盤旋升空,有時也會鳴叫呼喚同伴。當兩群鷹柱相遇,也會混併成一個,待其上升至一定高度,找到方位之後,這群遠渡重洋的過客便會呈同一方向,改採直線飛行(這時也是算個數的最佳時機)遠颺而去。過境期間(以彰化八卦山地區為例)的觀測時間為:
1、起鷹→早上5:30~7:00 最適合看起鷹,尤其是天氣轉好的當天更是壯觀。清晨,前晚休息的灰面鵟鷹會利用山谷的上升氣流群集北飛,這時可以見到特殊的「龍捲風飛行」,圓形的鷹柱(順、逆時鐘依風向而定),這時的速度約50~60 km。
2、中午過境→11:30~14:00 早上從墾丁出發的灰面鵟鷹,會直接通過八卦山區北飛,在天氣晴朗時最適合觀賞,這時的牠們採直線飛行。
3、落鷹→15:00~17:00鳥群因為天氣轉差或天黑原因而停下,牠們多從菲律賓出發,這時的牠們會不斷盤旋尋找適合的山谷棲息地。但由於個性膽小,常常要有第一隻灰面鵟鷹停下來後,其他夥伴才敢跟著降落。所以,常見到一群灰面鵟鷹在空中盤旋,比誰撐得久,直到有鳥受不了停棲,之後就一群一起停下來!(蕭慶亮)
灰面鵟鷹喉部中間有黑線,喜歡生活在荒地、森林地區,尤其是森林和平原的交界地帶,牠們會選擇在相思樹和果樹上停棲休息。台灣地區有少數留下渡冬(林文宏)。
賞鷹:每年春分前後至八卦山賞鷹的時機是:天氣好時可以整天觀賞;天氣不穩定當要轉晴時是在清晨觀賞「起鷹」的最好時間;至於天氣將要轉壞的中午則最適合看「落鷹」。
南路鷹,一萬死九千:灰面鵟鷹有選擇制高點棲息的習慣,加上日本人喜歡猛禽的標本,早期台灣人利用鳥仔踏大量捕捉南路鷹,製成標本外銷,並因此遭國外人士抗議。80年代每年輸出至日本的灰面鵟鷹計有6萬隻之多,也因此留下這句俗諺,形容其傷亡之重。(吳森雄,2003)
灰面VS松雀鷹:松雀鷹的領域性很高,所以過境期間常見到松雀鷹攻擊灰面鷲的畫面,松雀鷹會從上方攻擊,如果有經驗的灰面鵟鷹會翻轉身體,雙腳朝上與松雀鷹對抗,一般說來松雀鷹也不敢真正衝擊,往往會和平收場,但是年輕的亞成鳥如果不會這招,就很容易被松雀鷹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