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叫喚你時。回答不可以遲緩且口氣要溫和。不可回答幹嘛(因為不恭敬)。父母教我們做任何
事情,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父母呼,應勿緩』。現在的孩子,他父母叫他:小明!孩子都會回答什麼?頻率最高,一定說:幹麼!我在看電視,別吵。
所以要教導孩子,父母叫的時候,一定要畢恭畢敬走過來跟父母問:爸爸、媽媽,有什麼事嗎?孩子很小,你這樣教導,他都可以做得到。當你發現孩子對長輩講話的態度不恭敬的時候,一定要當場制止,不然不恭敬一養成,就很難再改。因為一個人的德行,根本就在孝跟恭敬。所以要長孩子的善,最重要的要長孝心,所謂「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重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是孝心開了,百善皆開。
有個孩子,剛好在跟他母親敲門,結果奶奶就過來要叫他吃東西,這個小朋友六歲多,馬上跟他奶奶說:你別吵!他的母親在房間裡面聽到了,很警覺,這個孩子講話,奶奶呼,沒有做到應勿緩。所以一出來她就跟孩子說:跟奶奶道歉!結果孩子六歲多也很有脾氣,死都不道歉。婆婆在旁邊就說:天氣這麼熱,道什麼歉?不用道歉了。假如你是媳婦,這個時候怎麼辦?這麼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們要很有耐性,而且也要自我反省,當場這位媽媽就跟她婆婆鞠了個躬,她說:孩子沒有教好,我跟您道歉。結果這個躬一鞠下去,她的婆婆很感動,她的孩子當場眼淚也掉下來,當然孩子能掉下眼淚,代表他已經生起慚愧之心。接著媽媽又跟孩子講,她說:你犯了過失,奶奶不只沒有罵你,還念念為你想,還怕你太熱了,站在這裡,你有沒有看到奶奶是念念都為你著想?這句話剛講完,婆婆聽了以後很感動,「媳婦都能看到我的用心」,所以婆婆也就走開了。
這樣的婆媳關係,以後溝通方不方便?方便!因為她可以深刻了解到媳婦是在教導孩子。後來她也要求孩子洗碗、打掃,婆婆都沒有意見。所以確確實實,還是要用一分真誠心,才能夠讓家庭愈來愈圓滿。這個孩子當天寫日記就寫到,他說有兩個我,一個是好的我,一個是不好的我,他們兩個常常在那裡拔河。你看孩子年紀這麼小,假如我們不好好教他,確確實實一輩子都要被這些煩惱所控制。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交代的事,我們也要趕快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當我們父母也有學《弟子規》,那你跟孩子就有個共通的語言,當孩子,你叫他洗澡,他還在拖拖拉拉的,這時候你就可以說「父母命」,他會接什麼?「行勿懶」。而且他知道我學聖賢學問,要當孔夫子的好學生,他會積極去做。
「父母命,行勿懶」,我們答應父母的事,也應該盡心盡力做到。諸位,我們最容易失信於誰?父母對我們恩最大,可是我們卻對父母交代的事最不敏感、最不負責。我們人不能顛倒,應該要盡心盡力把父母交代的事列在第一位才對。
父母擴充為夫妻 領導人 老師 長輩 眾生 。但兒子呼,要怎麼樣?兒子呼,可不能應勿緩。因為我們要長養孩子的孝心跟恭敬心。
《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弟子規二)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們也曉得,現在的子女功課很多,父母往往捨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勞。像在冬天,也曾經問過小朋友:會自己疊棉被的,請舉手?幾乎非常少,微乎其微。為什麼?因為從小就是父母幫他疊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這麼小,幾乎一生出來他就在享受,父母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難免就沒有辦法服從。怎麼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叫我做,現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難免就會反抗。也有很多家長都紛紛感慨說,孩子真的是叫不動,叫他寫功課不寫,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電視、打電動樣樣都行。
由這一點來看,我們知道從小有很多家長,他就不明白應該如何來教育自己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愛,就讓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愛。什麼都捨不得,這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過去的人,從兩、三歲會自己吃飯,會走路,就開始教育他。從父母呼喚他,就教他學習要趕快回應;從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時的趕快去做。從小就要訓練,你沒有訓練,到大了他不但不會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說非常的散漫。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當孩子無理要求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教育裡面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叫「慎於始」。當孩子一開始錯誤的時候,你馬上給他導正,他下次就不敢胡來。
有個母親,他的孩子上街看到玩具就要買,不買給他他就在那裡吵鬧。因為當場人很多,所以這位母親也很會觀機,在這裡教不方便,東西也買給他。一回到家裡,把門鎖上,棍子一拿出來,狠狠教訓了一頓。這個教訓要提醒他,絕對不能用情緒威脅父母、威脅大人,這個手段絕對達不到目的。這一頓一打下去,這個孩子往後到商場,看到玩具都會先退三步,慎於始!
孩子浪費、偏食也都是第一次沒有糾正。假如孩子在那裡吵:這個我不想吃。你就跟他說:拜託!再吃一口,這一口吃下去,禮拜天帶你去吃麥當勞。他馬上把它吃完。所以孩子從小就學會談判,有沒有?父母是節節敗退,他是攻城掠地,把父母的最後底線摸得一清二楚。有位盧叔叔提到,他兒子第一次不吃飯,在那裡吵,他的太太就要過來勸他的兒子。盧叔叔就用眼睛告訴他太太,意思就是說:你退下,讓我來。夫妻兩個也很有默契,太太就到旁邊去,沒有再過來低聲下氣勸兒子。後來大家都吃完了,他兒子還彆著一張嘴不吃,盧叔叔馬上說:來,統統收掉。當天半夜,他兒子餓得受不了,起來自己翻冰箱吃冷的東西。下一次還敢不敢?不敢胡鬧了。所以第一次至關重要。
孩子很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裡?諸位,有沒有看到孩子一、二歲就很懶惰?躺在那裡都不想動,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小孩?假如有,要去檢查,一定有病。所以孩子都是很活潑,那為什麼到最後會很懶惰?現在很多家長都跟孩子說: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其他的事你都統統不用管。這一句話教出來的孩子會不會很勤勞?不會。很多的太太都很抱怨先生很懶惰,都不幫忙:跟我一樣,我也是工作一整天,為什麼家裡的活都我幹?對先生也頗有微詞。但是她卻把她的痛苦建築在往後的一個女人身上,因為她教自己的孩子,也是告訴她的孩子說:你啥事都不用管,把書念好就好。所以她的孩子以後也會很懶惰,也會讓另外一個女人怎麼樣?所以大家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位小孩兩歲左右,有一次他母親在那裡擦桌子。小孩最強的能力是什麼?模仿。所以小朋友過來,剛好母親離開一會,他就拿起布在那裡擦。結果他姨姨後來走過來,就對他說:俊瑋,這麼小就懂得幫媽媽擦桌子,真是個孝子!這句話講完,孩子抬頭挺胸,擦得更起勁。接著又跟小孩講:我們擦桌子,假如又把邊邊角角四個角都擦乾淨,那你這個桌子就擦得很圓滿。一來成就孩子的孝心,再來藉這個機會教導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什麼時候教?一歲、二歲都能教。當他養成習慣,從小就很勤快,其實我們已經幫孩子奠下非常好做人做事的根基。我在教學過程當中,很多的小孩腦筋特別好,交代他辦事特別靈活,這樣的小孩往往在家裡都很認真幫忙做家事;因為當他做事的經驗愈豐富,他的腦筋就得到愈多的鍛鍊。
做家事會長孩子非常多好的善根。第一個從小勞動他才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所謂「習勞知感恩」。
一般的小孩,現在生日第一個念頭想到什麼?想到要去哪裡開party,想到能夠獲得多少禮物。接受中國文化薰
做家事除了讓他懂得感恩,進一步養成習慣,非常勤快。諸位,你喜歡跟懶惰的人在一起做事,還是勤快的人?所以勤勞的人人際關係一定會好。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這個孩子看到別人在打掃公共的區域,自己都在那裡看電視,不幫忙,別人對他的感受是什麼?一定不舒服。假如他的生活習慣又不好,又把公物放東放西,讓人家常常都找不到,他的人際關係就在這一點一滴當中愈來愈差。所以勤勞、做家事影響甚深。
請問孩子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裡?
自私是根本問題,有位老師問家長,您夫妻跟孩子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大家圍一桌,請問你那個菜夾起來,第一口先給誰吃?老師都會借一個東西給他們,就是小叮噹的時光穿梭機,讓他們能夠回到從前,思考一下,孩子那個時候才二、三歲。很多家長,他就露出了尷尬的微笑,他們的心裡可能想到:夾錯了!夾菜也有學問。我們《大學》裡面講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你夾菜的順序對了,你就教給孩子為人子之道;假如夾菜的順序錯了,那為人子的孝道,孩子就沒學到。沒有學到孝道,學到什麼?你看,媽媽還特別跟他強調,這道菜是媽媽特別煮給你吃的,菜還幫他夾好。爺爺奶奶也不甘示弱,說:乖孫子,這幾道也很好吃。統統往孩子的碗裡夾菜。諸位,這個家裡面誰最大?很明顯誰最大?孩子最大,所以你看,小皇帝出現了,小公主也出現了。俗話講「伴君如伴虎」,所以下一代脾氣不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看很多爺爺奶奶,孫子說:奶奶,我好口渴!奶奶馬上很高興:我的孫子終於想到我。畢恭畢敬把茶給他端好:趕快喝,不要噎著了。統統侍候他。所以雖然已經沒有奴婢了,但是新一代的奴婢產生了。所以孝子、孝子,以前是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是孝順誰?順序都顛倒了,所以現在下一代的行為必然也顛倒。所以不能怪他們,不能氣他們,我們家長對於教育的敏感度嚴重不足。
一位老師,有一次站在師範院校的校門口,旁邊就是附小,這個附屬小學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這些講師、教授的孩子。剛好有一台車子(名貴的轎車)開過來,那天下雨,
所以諸位,以後夾菜也要有智慧,先後順序要夾對。當父母做出來是孝、是德行,孩子內心會怎麼樣?很歡喜,進而會模仿。所以當孩子有資格打開冰箱的時候,自然而然拿出來的水果先給誰?爺爺奶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