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氣象觀察

基本概念:爬山必須先了解最重要的四個天氣關鍵字

在討論更進階的天氣預測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基本關於天氣的參數與概念:

  • 降雨量:以毫米 (mm) 為單位,指的是一定時間在某地點所累積的雨水深度。
  • 風速:以節 (kn 或 kt)、米每秒 (m/s) 或公里每小時 (km/h) 為單位,另常見亦有蒲福風級,指的是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
  • 氣溫:以攝氏 (°C) 或華氏 (°F) 為單位,指的是大氣的溫度。
  • 相對濕度:以百分比為單位,簡單說就是空氣裡含有的水分。

對這四個專有名詞有初步認識後,本篇文章將先從降雨量、相對濕度探討高山天氣,研究分別會有哪些需要注意與提前預測的數值。

【預測降雨機率、降雨量、降雨地點】

方法一:中央氣象局的登山氣象預報

中央氣象局網站提供了相當完善的登山氣象預報資訊,只要輸入山域名稱,就有機會查到相關資訊。不過,除了中央氣象局所刊載的資訊,建議再參考以下其他方法來判斷降雨機率的高低,作為最終判斷標準。

??中央氣象局登山氣象預報查詢網址:https://www.cwb.gov.tw/V8/C/L/Mountain/Mountain.html?PID=D110

方法二:Windy—降雨量

相信多數戶外人都知道 Windy 這個很好用的工具,詳細操作介面與功能我們就不贅述了,若大家有興趣,我們之後可以另外做一輯介紹。Windy 並沒有顯示所謂「降雨機率」,但我們還是有辦法藉由降雨資料的時空分布,看出要前往的山區降雨機率喔!

 搜尋要去的山區,例如雪山。

 觀察降雨量數值

接下來要說明,降雨量數值怎麼看。山研所建議大家可以分成幾個區間來看,以 Windy 以三小時為單位的預報而言:

  • 降雨量顯示「低於 1 mm」,可能會有霧雨,衣服微濕。
  • 降雨量顯示「1-10 mm」,小雨,需要穿著防水外套,路面有積水。
  • 降雨量顯示「高於 10 mm」,中大雨,需要穿著防水外套,路面有大量積水,且視線受到嚴重干擾。

從降雨量就可以粗略判斷該地區的降雨機率,一般來說數值越大,降雨機率越高。如果搭配方法三,可以更有效判斷降雨地區、機率。

方法三:Windy—雲

山研所強調,看降雨機率務必要看「持續時間」以及「空間分布」,切忌僅看單一時段、單一地點的降雨預報值。一方面是因為模式不一定準確掌握下雨的時間點,就算現在沒下,待會也可能突然因為某些因素而下雨;另一方面是如果只有部分時段有預報降雨,也未必代表整個行程都在下雨。此外,空間分布也很重要,因為模式也不一定能精準掌握降雨發生的地點,但如果圖上預報的降雨分布是屬於較大範圍的,則一般出現降雨的可能性也較高。這也是為何要從「雲」的移動,加上降雨量的概念來預測降雨機率。

 點選列表中的「雲」

 滑動時間軸,搭配下方降雨量圖示觀測

如果沒有特別設定,下方會有雨量的顏色示意,透過滑動時間軸,就可以觀察到雲層的移動狀況,以及哪個區域降雨量較高。透過這個方式,我們可以很直覺的看到特定山區的降雨量,以及未來時間是否有可能降雨。

方法四:Windy—相對濕度

上述的降雨資料僅呈現預報的「時間」與「水平空間」分布,但水氣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可能還是有差別的,有時候是聚集在地表,有時候是在高空,因此這邊提供給大家參考不同高度相對濕度的方法,來判斷降雨機率的高低。

藉由相對濕度,我們也可以從不同角度預測下雨的機率。:

  • 50% 以下:不必太擔心降雨,甚至可能連雲都沒有
  • 50%-70% 之間:可能是晴到多雲的狀態
  • 70-80% 之間:可能以多雲到霧為主
  • 80-90% 之間:有很大機率會看到「白牆」
  • 90% 以上:開始出現霧雨,甚至小雨

 先將海拔高度拉到你預計攀爬山區的高度,例如 3000m。

 點選列表中的「溫度」→「相對濕度」

 滑動時間軸,搭配下方相對濕度圖示觀測

與觀測雲的移動一樣,滑動時間軸可以看到相對濕度的改變,搭配上述的簡易衡量標準,可以預測特定區域的降雨機率。

運用WINDY來觀察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