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熨斗父母」時代

歡迎來到「熨斗父母」時代:當過度保護反成為教育的阻力

 Ms.蔡蔡  2024-10-07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602?utm_source=Flipedu.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l4-media-009602-241007

近年來許多老師有感「高中國中化、國中國小化」的現象,孩子的做事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老師要花費更多時間訓練、培養基本常規與習慣。然而,更讓老師感到棘手的,還有「家長角色的轉變」。Ms. 蔡蔡分享觀察到現場愈來愈多「熨斗父母」,不僅造成親子關係緊繃,也讓親師溝通壓力倍增⋯⋯

教育現場有感的「低齡化」現象

對老師而言可能更棘手的情況,在於這樣的低齡化現象背後,我們同時觀察到家長角色的變化。

試圖高度掌控的愛,第一個影響是親子關係的緊繃。它間接剝奪孩子自我學習與適應的機會,更造成他們高度心理壓力。第二個影響是親師關係的疲乏。導師每天要面對班上三十個學生,還有任教班級動輒上百個學生,恕我們真的難以固定為某一個孩子服務,每天向家長回報。這樣不僅消耗老師的能量,也對其他孩子不公平。

「熨斗父母」的四種特質

從這個現象衍生出的部分家長,似乎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成績單,無法接受自己孩子被指正或提醒。我稱這類型的家長為「熨斗父母」,大致有以下幾個特質:

1.接收到孩子的負面消息便立刻啟動開關,散發出蒸騰熱氣:

當老師發現孩子在學校出現狀況而聯繫時,家長第一個反應是否認,或質疑是否老師誤會他的孩子了?親愛的爸媽,請一定要相信我,「老師們真的沒有那麼喜歡打電話給家長們啊~」如果老師在學校發現孩子有需要注意之處,而主動和您聯繫,我在這先說聲恭喜,您真的是遇到好老師了!請不要把矛頭立刻指向老師,散發熱氣燙傷他!請先聽完事情描述後,一起冷靜思考可以怎麼處理,好嗎?

2.比起面對問題,更像是試圖積極熨平他們的問題:

⋯⋯真的是如此嗎?孩子的優缺點,其實身為爸媽都很了解,只是有時候,或許是護子心切,或許是錯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人生成績單,所以不自覺對他人的提醒產生抗拒感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您的延伸。假裝狀況不存在、不去面對,並不是真正對孩子好。

3.與孩子談話時,先幫孩子找好理由而非持平以對:

有些孩子犯了錯,我找來了解以後,請他們回去再跟爸媽好好談一談。但是,例如打架事件,如果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第一句話是:你是不是不小心的?你真的是故意的嗎?您覺得這樣的討論方式,會引導話題到甚麼方向?孩子若發現家長已經先幫他找好理由,會不會也就順著下去,最後講出和事發當下截然不同的故事?最後導致家長以為老師故意為難自己和孩子?

4.過度保護孩子,幫忙把路上可能遇到的起伏都先熨平:

我也是家長,很能夠理解爸媽希望自己孩子一路平順的期盼。但如果因為擔心小孩的路不好走,就先幫他把路上的石頭都剔除、把彎曲都拉直⋯⋯或許孩子可以在人生前半段走得輕鬆,但往後爸媽一旦無法隨時陪伴在側,可能因為沒有發展出應有的觀察和應對能力,遇到小小的石頭就被絆倒受傷,甚至還回頭抱怨爸媽為什麼沒有幫忙得更徹底呢。

我建議家長,和孩子討論在校情形時,您的問話方式要中性,且不預設立場。客觀的了解實際的狀況後,再陪著孩子透過情境演練,日後若面對類似事情是否有更恰當的處理方式。這樣比起當「熨斗父母」先幫孩子燙平皺褶、假裝缺點不存在,應該更能夠幫助孩子培養未來邁向獨立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