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課_巨人的階梯

四、巨人的階梯  馬繼康

laugh 朗讀示範 laugh

朗讀yes (前半段)沛潔-品柔/(後半段)品柔-沛潔 yeslink to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l5Z1eWtGj1jwIP12ytm78z-6m0RG_oK/view?usp=sharing \欣賞

  坐了整夜的車,被當地人戲稱「搖滾路」的崎嶇山路讓人似夢似醒。我迷迷糊糊的晃過了一夜,再醒來時已是清晨,窗外景色從熱鬧的都市,轉變為雞犬相聞的農村風光。雖然沿路都是山路且路途遙遠,但我始終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遊可以增長見聞,可以認識異地風情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你,在這之中體會到了什麼?」

  巴拿威小鎮是進入梯田區域的入口,從巴拿威遊客中心到巴塔德村,步行約三個小時,若是搭乘當地的交通工具吉普尼,則一個小時便可到達。山區午後多有陣雨,一個個積水的坑洞足以讓人彈跳撞到車頂,速度自然不快,但也唯有這種交通工具能順利克服路況。

  巴拿威梯田平均海拔一千兩百公尺左右,兩千年前原住民伊芙高族人為了防止種稻米的山坡土壤流失,用岩石堆疊成一道道的堤壩。一層層梯田平均一至二公尺高,當地人稱作「巨人的階梯」,也稱「通往天堂的天梯」,豐富的人文景觀已列入世界遺產。

  走在通往巴塔德村的路上,迎面走來一個抱著小孩的婦人帕雅,問我需不需要一位嚮導。帕雅十分熱心,再加上能帶我進入村中,似乎更能與村民有所接觸,於是請她帶路和解說。

  帕雅個頭矮小卻精實,我三步併作兩步才追得上她的腳步。帕雅說,這裡的梯田擁有完善且複雜的灌溉系統,除非是遇到旱季,不然稻米產量是可以自給自足。插秧、除草、收割……都是女人的工作,男人平時負責維護梯田的石牆、田埂,收割時會幫忙運送稻米。我看到水田裡閃閃發亮,原以為是水波光影,一問之下才知道水田不但可以種稻,也可以養魚,是村民的蛋白質來源。

  帕雅接著帶我來到飽覽梯田的最佳角度。站在此處可觀看從山腳延伸到山頂的梯田,以及酷似古羅馬圓形環繞劇場的梯田,居民所住的傳統高腳屋也盡入眼底。帕雅要我放聲大叫,說會有回音,這是他們孩提時最愛玩的遊戲之一。

  走進村中,村民看見我這個陌生人也紛紛和我打招呼,還拿出家中釀的米酒與我分享,邀請我到高腳屋裡頭參觀。高腳屋下層架高可以避開溼氣與毒蛇野獸的侵襲,也順便養些禽畜。爬木梯進入屋內便是起居空間,空間不大,上層用作儲藏室。屋前的空地,曝晒著收割後的稻米,每個空間都做了最好的利用。

  這裡就是菲律賓的巴拿威,不僅梯田景色奇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更是現代少見的生活型態。離開村落之前,我還參觀了木雕工廠,稻神是主要的雕刻主題,部落依然保有敬天畏神的傳統,讓我彷彿看到了家鄉那群可愛的原住民族朋友。

  最令人難忘的旅行,就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在我們眼中看來,也許當地的物質條件不如平地,但我不禁想起帕雅那看起來無憂無慮、開朗純真的笑容,相較於衣食溫飽卻終日奔波的我,哪一種生活才是我想追求的目標呢?從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到心有所感的省思,我又找到了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