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上的小霸王~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伯勞仔)〔Ⅲ〕     17-20 cm   27-37g    普遍冬候鳥、普遍過境鳥
 
紅尾伯勞喜歡站在制高點上,所以,很容易在野外發現牠們的身影。紅尾伯勞是第三級保育類動物。攝影:DW
 
伯勞來了:紅尾伯勞繁殖於西伯利亞中南部、蒙古、中國大陸東北、韓國、日本,並且在亞洲南部、菲律賓、印尼度冬。在台灣地區屬於普遍的過境鳥和冬候鳥,但是過境鳥的數量遠大於冬候鳥的族群,每年九、十月份是過境的高峰期。(陳加盛,2001)
伯勞的故事:早期(民國六十、七十年)台灣南部民眾會大量捕捉過境的紅尾伯勞,製成烤小鳥來販售,由於紅尾伯勞具有喜歡站在突出枝頭的習性(紅尾伯勞度冬時會有領域行為,此一行為和其「棲枝」有關。劉良力,2003),當地人就設下「鳥仔踏」以捕捉紅尾伯勞,當時一個山頭往往可以見到四千隻以上的「鳥仔踏」。捕鳥者巡視山頭,一見到中踏的伯勞,把伯勞的嘴喙剪斷後就綁在身上,一天下來,收穫上百隻不是問題,甚至從山上一路朝山下「收成」,等走至山下,上頭又有伯勞中踏了!於是原本應該飛回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等地繁殖的紅尾伯勞卻在每年秋季過境南台灣時死傷慘重,如此一來可苦了中國大陸,原來伯勞幾乎可算是小型猛禽,牠們在繁殖季節需要大量的蛋白質餵雛,當然這些食物中大部分是農民眼中的「害蟲」。想不到台灣這麼一抓讓東北等地蟲害為患,中國大陸數次想向台灣抗議,但苦於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只得作罷!
當時台灣還有灰面鷲的保育問題受到日本的關注,估計80年代台灣每年在灰面鷲南下的十月份可以輸出6萬隻的標本給日本,於是當年由吳森雄老師主導的國際鳥類聯盟會議在台灣舉辦,同時做出一系列保育宣示工作,包含沒收南台灣的鳥仔踏與發行保護候鳥的郵票,郵票主角就是灰面鷲和紅尾伯勞。(吳森雄,民92)
可怕的寄生線蟲:據吳森雄老師解剖觀察,紅尾伯勞的頭蓋骨內多半有2~54條的寄生蟲(線蟲類),為什麼不吃烤伯勞(當地人稱為「烤鳥仔巴」)?除了保育觀念外,伯勞身上的寄生蟲亦是原因!一般烤伯勞的過程是先把紅尾伯勞丟進沸水中活活燙死,之後拔毛、除內臟後即串起來火烤。雖然伯勞體內的線蟲會因火烤溫度而死亡,但線蟲卵卻可在150℃環境下生存5分鐘以上,小販的烤法並不能有效把卵殺死,一旦蟲卵進入體內之後會迅速孵化,同時微小的線蟲會穿過小腸並順著血液循環最後至腦部定居下來以吸食腦部的血液維生。慘的還在後頭呢!如果這位「寄主」老了之後腦部的血行量不足,線蟲會改吃腦維生,因為腦部的受損最先是視、聽力受到損害進一步導致死亡。
儲食習慣:最初吳森雄老師接到日本鳥會會長提及日本的紅尾伯勞有儲食的習慣,會把吃不完的小動物插在枝頭上,為了求證,吳老師找來梁皆得、粘國隆和姚正得等人去尋找(當時梁、粘才國小六年級;姚是高一),三星期後終於發現此特殊行為並拍照,證實台灣地區的紅尾伯勞確實也有儲食的行為。所謂儲食行為是指牠們把捕捉到的獵物掛在樹枝上的鉤刺中,過了一陣子再飛來吃。一些學者猜想與求偶有關,證明自己的經濟能力不錯,能抓到獵物,別的雌鳥才願意與牠結婚。
伯勞科伯勞屬的拉丁文Lanius意思為「屠夫」,就是因為這類的鳥會保存獵物,像屠夫一樣把肉類掛在尖銳的樹枝或刺上。
活動習性:紅尾伯勞常單獨活動於林緣、疏林、灌木叢和獨立枝頭的開闊地。性情凶猛(伯勞屬的鳥類有小猛禽之稱),綠繡眼、斑文鳥等小型鳥類聽其叫聲往往會噤聲並停止活動。紅尾伯勞在停棲的時候尾巴會不時打圈,並注意附近的動靜。所吃的食物有昆蟲、小鼠、小鳥、蜥蜴、蛙類。紅尾伯勞領域性頗強,遇到入侵者會發出「嘎、嘎、嘎、嘎」的警戒鳴聲。不過牠也會在春季發出柔美多變的聲音。
警戒行為:紅尾伯勞雖凶悍,但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嘛!如鳳頭蒼鷹或是赤腹鷹便是其天敵。加上紅尾伯勞老喜歡停在高處更是危險,因此每當猛禽經過,牠們便會自然的做出警戒行為行起注目禮,目送著敵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