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告狀說我的孩子欺負同學…」—陪孩子學習友善與尊重-1

文 | 蔡函儒 諮商心理師, 文章來源:

https://love-parenting.com/accompany-children-to-learn-kindness-and-respect-1/

孩子犯錯,不代表你是糟糕的父母,
只代表孩子還有需要學習的地方。
我們先穩住自己,才有機會帶給孩子學習。

我們一起來看看霸凌背後可能的原因吧!

1不安全感─渴望認同、歸屬感、控制感

愛欺負人的孩子往往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或尊重,然而,他們在心中並不認為自己足夠好到值得被認同與喜愛。這類的孩子通常自我價值感較低落,容易覺得自己不好、沒有人喜歡我、容易覺得被他人針對……這些較防衛的人際解讀,容易造成孩子心中不安全與不安定的感受。

這些孩子會做出一些行動,來驅除心中不安全、不安定的感受,他們會透過嘲笑他人來突顯自己的優越感;也會透過嘲弄他人,來掩飾擔心自己因為某些缺點、弱點而被他人嘲弄的心情。

當孩子不斷欺負、
羞辱年紀比他小或能力比他差的同學時,
可能是想擺脫自身的不安全感,
重拾關係中的掌控權。

2、自我中心只感覺到自己,但不清楚他人的感受

一般來說,孩子在6、7歲已具備基本的同理能力,可以換位思考他人的感受。然而,當孩子整體狀態不佳時(ex:累積過多的挫折、身體疲憊、覺得不被理解),就會很困難展現出同理的能力。有些孩子從小缺乏被關懷與理解的經驗,當孩子長大後,也較困難在心中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與處境—因為他從小這類的經驗並不多。

這些孩子因為過度關注自己的感受,同時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甚至是傷害)他人沒有完整認知,所以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而不自知或不在意。

無論是什麼原因使然,
孩子自我中心的狀態也同時代表
他還有能力需要再學習。
因此我們需要陪伴孩子一起發展
「理解自己」與「換位思考」的能力。

3、學習父母或其他家人的互動方式

 

研究顯示,大多數的霸凌者與容易被霸凌的孩子都是來自於時常體罰的家庭。當我們打孩子的同時,也在向孩子示範:打人是可以的,如果我希望你聽我的,我就打你、讓你怕我、臣服於我。

很鼓勵父母回顧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溝通方式—「當事情不如意時,我會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當我與伴侶有衝突時,我的回應通常是什麼?」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響孩子、成為他們學習的範本,因此展現出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態度與言行,是至關重要的事。

家庭是孩子學習人際互動、建構世界觀、
培養自我價值的重要場域,
負向的教養方式可能會讓孩子模仿學習,
養成不當的人際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