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巡邏隊~家燕

家燕(鳦仔)    17-19cm  16-22g  普遍的過境鳥、夏候鳥、冬候鳥
 
家燕銜著濕泥,準備築巢,撫育下一代。攝影:DW
 
鄉土名字:燕子類的鳥在鄉土名字中統稱為「鳦仔」。家燕長得很像台灣的另一種留鳥—洋燕。差別是家燕的上胸有一黑色橫帶(通常稱為:領帶),另外家燕的尾巴呈分叉的燕尾狀。
繁殖與遷徙:家燕在春、夏季會遷至台灣繁殖(5~7月),家燕通常築巢於住家騎樓的牆上,巢以濕泥混雜著細草莖築成,為碗狀貼牆式。雌雄燕會輪流捕捉飛蟲、蚊子等,以供應雛鳥營養來源。等待秋、冬又再度往南方飛去度冬。不過有的家燕也會選擇留在台灣,變成台灣的留鳥。
一般人會誤以為燕子有每年回巢的習性,但根據日人的研究(以毛腳燕為例),回巢率其實很低,不過燕子會利用舊巢以節省再築一次巢的力氣,這在觀察記錄中是比較常見的。每年五至七月是牠們的繁殖季節!傳統認為燕子有「相人」的能力,會在友善人家築巢,家宅有靈氣才會「燕來巢」,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鳥類。
台彎的家燕有夏候鳥、過境鳥與留鳥三族群。遷徙時有大量集結現象,相當壯觀。
飛行:燕子的飛行能力非常快速,在鳥類中大概只有「隼」這種猛禽才能夠在空中捕捉到它們。家燕的飛行能力很強,能貼近地面或低空快速飛行,迴旋飛行的技巧純熟,可以直接用嘴掠過水面喝水。天氣變差前的黃昏時刻,空中常有大量飛蟲,此時也時牠們忙碌的時刻。
為什麼不來電:許多鳥喜歡站在電線上,卻不會被電到?那是因為兩隻腳同時站在一條線上,電流會通過鳥的身體和牠兩腳間的電線,由於鳥類身體的電阻較大較大,所以流經的電流低,因此較無危險。但是,如果牠的嘴或翅膀不小心碰到其他物品那可就危險了!大約民國90年左右的台中縣太平市曾有一案例,兩隻珠頸斑鳩分站不同電線上卻不知何故嘴巴碰在一起,瞬間被電焦,還造成變電箱跳電,讓附近住宅停電呢!
燕子的食量:一隻燕子一天約需吃掉約500隻蚊子、蒼蠅才會飽,難怪整天見他們在空中不停捕捉。繁殖季節會產兩窩,二窩的幼鳥約有十隻,加上親鳥,一天就需6000隻蚊子、蒼蠅,一個繁殖季下來(5月至10月)這個家庭可吃108萬隻蚊蠅,對防制蚊蟲很有效果。(林英典)
勞燕分飛:古人以伯勞和燕子等候鳥的遷徙現象比喻人與人之間的分離。原文為:「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水浴絕活:一般鳥類水浴都得泡在淺水灘中,咱們的燕子可不必這麼麻煩,憑著高超的飛行技巧,他們可以飛掠水面的方式洗澡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