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_狐假虎威

十、狐假虎威      節錄自戰國策

laugh 朗讀示範 laugh

【題解】

  本文節錄自戰國策戰國策是由西漢 劉向所編輯,內容記載戰國時代各國的政治大事及君臣間的言論、事蹟。戰國策的文字明快,以大量的寓言故事表情達理,如狡兔三窟鷸蚌相爭抱薪救火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狐假虎威的由來是:戰國時,昭奚恤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聽說北方各國都害怕昭奚恤,就問大臣們是怎麼一回事。大臣江乙狐假虎威的故事,讓楚宣王明白,北方各國畏懼的不是昭奚恤,而是對楚宣王的強大武力有所忌憚。

【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百獸,今子食我,是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與之行。獸見之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語譯】

  老虎獵捕各種野獸作為食物。有一次,老虎抓到一隻狐狸。

  狐狸說:「你才不敢吃我呢!天帝命令我掌管百獸,現在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背天帝的旨意。你如果認為我的話是不可相信的,我可以走在你的前面,你跟在我後頭,看看野獸們看到我,有誰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有道理,所以就跟著狐狸走。野獸們看到老虎,都嚇得落荒而逃。老虎不知道野獸們是因為害怕自己才逃跑,還以為他們是怕狐狸呢!

【賞析】

  狐假虎威戰國策裡的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這類作品常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傳達作者對人、事、物的觀察和體悟。寓言故事的角色有時是人,有時是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作者運用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的寫作手法,述說一則則充滿哲理的故事。

  這則寓言以擬人、誇張的寫作技巧,借物喻人。在簡短的故事裡,江乙昭奚恤楚宣王比喻為狐狸和老虎,說出各國害怕的是楚宣王強大的武力,而不是昭奚恤。這個故事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諷刺那些藉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的人。狐假虎威的故事也警惕我們:對於各種事物,要深入的觀察、思考,才不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